“不去咋办?”
黄丹芳叹口气。
“烤烟叶堆积就会发潮。”
黄丹芳为她辛苦劳作的劳动成果感到心痛。
但若是让她真去镇上去黑市,黄丹芳也是不敢轻易出动的。
我和黄丹芳收拾了,不能再堆放的烟叶,回了知青办。
刚到知青办门口就听到了熟悉的自行车铃声。
我心怦怦跳,等转过这道弯,看到自行车上的人时,我愣了一下。
他不是吴一舟,
想到上次就已经知道吴一舟受伤。
我还以为吴一舟最近恢复了。
没想到吴一舟还没来。
黄丹芳也跟着纳闷,毕竟邮递员也是正儿八经的编制工,很少换人。
我看着面前的邮递员发呆,这个邮递员和吴一舟的品相差远了。
吴一舟浓眉大眼,长得像几十年后的韩国男团。
面前这位邮递员显然上了年纪,估计也有将近四十岁,说话老态龙钟。
看到我俩同时盯着他,他从绿色的包里面掏出了几封信。
“你们是这个院里的?有没有一个叫黄丹芳的?”
“我是。”
邮递员将信交给黄丹芳。
黄丹芳接过之后,看了看信封上的字就变了脸色。
显然这应该是她家里给她邮的,再一想我估计是黄丹芳不想看到的信。
“大哥,之前那个邮递员呢?他不来了?”
我好奇地问。
吴一舟是京城人。
按他所说他来海省当邮递员其实也是来镀金。
他真实的身份是公安局的同 志。
我猜测受了那样重的伤,他家里面人必然要担心。
到时候说不准就会把他调走。
邮递员如今也换了人。
我猜吴一舟应该已经走了。
“不知道……上面有变动。”
面前的邮递员对吴一舟好像并不熟悉,看似并不太了解吴一舟。
他送了信,就匆匆回去了。
黄丹芳看着手里的信封连叹了几口气,拆开信封之后,再看信里面的内容。
黄丹芳更是气得鼻子都快歪了。
我看黄丹芳很愤怒,便问道:“怎么了?信里面说什么了?谁给你的信啊?”
“还能是谁?家里面呗!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平常黄丹芳收到的信并不多。
而且没有家里人惦记她,就算惦记她,也是惦记她的钱。
可是黄丹芳的家里人应该清楚,黄丹芳在海省就是当知青。
当知青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就算是再辛苦劳动,要是真能攒下一些钱,其实也不会太多。
可他们家里人总是闲来无事,就跟黄丹芳要钱。
这让黄丹芳心里面很不爽。
“这要什么钱?总有个说头吧?平白无故要钱算什么?”
黄丹芳深吸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
“还能是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我弟要结婚了吗。”
“你弟都要结婚了?”
像这个年代的人,家里的哥哥姐姐不结婚就轮不到弟弟妹妹,黄丹芳还在当知青,没想到他弟弟都要结婚了。
这就有点儿太奇怪了。
黄丹芳无奈的看着我。
“我弟结婚我也没办法,但是他们要跟我要钱,让我给出彩礼钱,还要让我买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还有手表,我哪来那么多钱啊?”
我听得瞠目结舌。
“这确实要的有点多了!这是要三转一响啊?”
这年头能凑齐三转一响的家庭不多。
就算凑不齐了,也不应该跟自家闺女要钱。
我看着面前的黄丹芳。
虽说黄丹芳现在也是万元户了,但是那些钱也是靠运气,靠辛苦才挣来的。
如果说就这么白白给了别人,那肯定不行。
我其实心里面也很清楚,万一黄丹芳开了这个头儿。
家里面跟她要钱的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这得不少钱吧?凑齐是不是得八 九百块钱?”
“差不多吧……我现在都不知道三转一响要多少钱,这些钱我虽然有,但是也不能就这么给他们。”
“就算是给了他们,他们也只会觉得我真的有,只会跟我狮子大开口,那就没完了。”
我点头。
这点我还是很同意的。
毕竟家里面吃闺女的人家还挺多的。
“我有个大哥,大哥结婚就是靠我寄回去的钱,那个时候我才有多少钱?我还寄回去三十块。”
“那个时候我可真傻,当时我就不应该把钱寄回去!这让他们觉得我手头有钱,时不时地就来写信!信里面也不关心我过得怎么样?就是跟我要钱!”
黄丹芳越说越郁闷。
我叹了口气。
黄丹芳的情况确实比较复杂,家里面对她根本没那么在乎。
不仅如此黄丹芳还要养活家里,要是光养父母就算了。
这哥哥弟弟都靠她?
“之前我是担心,如果我太狠心的话,要是以后回到城里是不是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可现在我想明白了,不管如何我都不能再这么糊涂了。”
“我必须好好想想以后的出路。”
黄丹芳学聪明了。
这时候还知道想想靠自己,这也对。
普通人家的女儿没有能力,不能依靠,就只能想办法靠自己。
黄丹芳这么做确实应该。
“以后我要是回城,手头要是没钱,怎么生活?房子工作那都是头疼的事……”
我点头附和。
“这钱我肯定不能邮回去了。”
黄丹芳收起信。
她其实还想着,不仅不能邮回去,还得想办法跟家里哭穷,跟家里面要点钱,才能让家里面清楚她过得不怎么样,以后也少惦记她。
琢磨着怎么回信,黄丹芳也顾不上理我了,便匆匆地回了房间。
我回到屋里面,想起我大哥也要结婚了。
郑老师和张主任可从来没有提到过让我给家里面邮钱。
我已经很幸运了。
家里对我就一个态度把自己过好就行。
和黄丹芳相比较,我能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何其有幸。
海省的凉季已经来了。
要是放在后世几十年,正是北方人迁徙过冬的旺季。
可这个时候的海省突然多了一份宁静。
这几日都下了雨,我穿着雨鞋在外面。
知青办院子依然是泥土地,穿雨鞋最合适。
阿阳几个小伙伴拿着沙桶和铲子,热热闹闹地准备往沙滩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