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盛京内外一片愁云惨淡、八旗内部已是各怀心思的时候。
先后被皇太极和多尔衮兄弟俩惦记的礼亲王代善也已经遇上了麻烦。
在得到明军东路奇兵袭破赫图阿拉,并正在向盛京挺进后,留守盛京的代善和多铎简短商议一番。
随即派遣快马飞报松锦前线的皇太极,随后代善安排精锐探马一路向东打探,准备在侦知侧翼明军具体人数后作出相应的应对。
代善和多铎本以为皇太极得信后会下令他们坚守盛京,对侧翼明显是佯攻的明军不予理睬。
直到松锦战事结束后才会派遣兵马回返剿灭这股明军。
没想到的是,就在快马派出去数日之后,皇太极的信使星夜奔驰四百里赶到盛京。
除了下令明查这股明军的有关情况外,同时还吩咐下来,援军已从松锦北返,预计三日内回返盛京。
在这几日内,代善和多铎要做好率部东击明军的准备。
等到援军一到,与留守兵马合并后迅速向东寻找这股明军,并力争将其一举歼灭。
至于前线的战事战况,信使并未提及,代善也未再多问。
结果没用三天,就在探马还未送回明军详情时,宁完我率领五千两黄旗的精锐便赶回了盛京。
在宣示了皇太极的诏书后,代善与多铎商议一番,留下多铎看护盛京。
自己亲自带领三千人马,与援军中的两千人,分为左右两路直奔东路明军而去。
代善对于为何是宁完我率军回返并未多想,对为何五千援军只分出两千人进剿侧翼明军也觉着正常。
按常理推断,这路明军人数绝不会太多,否则自东面深入建州数百里之地,单单粮草就根本接济不上。
在代善眼中,虽说东面突然有明军出现这件事有些怪异,但他始终认为这是明军采取的骚扰战术。
目的是迫使南下清军主力分心。
只要五千八旗精锐赶过去,灭掉这小股明军就是分分钟的事。
代善压根就没想到清军主力会败北,并且是败的如此迅速和彻底……
在浑河南岸抚顺关附近一片起伏的丘陵上,刘国能和张文耀并肩而立,俯瞰着两里之外策马奔来的十余骑清军探马。
在他们身后所处的丘陵缓坡下面,是近五千名明军士卒列阵而成的红色海洋。
再远一些则是数千名被迫随队的包衣,百余名挑选出来的明军骑着缴获的战马,分成数队负责监视着这几千人。
“老刘,这是第几波探马了?
建奴大军怕不是很快就到?”
张文耀的目光掠过清军哨骑向远处眺望着,仿佛看到了滚滚而来的大队清军。
“这是第三波,反正咱们又不是俊俏的娘们,由着他们瞧就是!
甚子屁的大军!
建奴那点老底子怕不是都去了松锦,要不然咱们这一路哪来如此顺妥!
额估摸着这回就算建奴来打咱,人数也就几千之数,要是咱们应对得当,这回去后总兵是没得跑了!”
刘、张二人在攻占赫图阿拉之后,除了派兵搜剿周边村庄的建奴之外,大队人马则留在原地好好休整了一番。
两人经过商议,从当地辽人中挑选了两百名上过战阵的青壮充入军中,将数次小规模战斗后形成的减员数额再次补充了起来。
经过数天修整后,将士们的体力和精力得到了充分的恢复,军心士气也是十分高涨。
两人遂决定继续率队向西,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打一下盛京,争取自己的名声直达圣听。
两人率队从赫图阿拉出发,沿着浑河的支流一路西行,将所过之处的大小村落全部扫荡一遍,就这样走走停停,于三日后抵达了萨尔浒。
狭小的萨尔浒城中本来住有五十名清军,在得知赫图阿拉被明军攻破的消息后早就连夜退往抚顺。
两人也不是什么文人墨客,对凭吊导致明清两国攻守易势的萨尔浒战场毫无兴趣。
眼见没得战利品,两人根本没在萨尔浒停留,直接带着人马继续前行,并在第二天抵达了现在的位置。
而就在刘张所部就地歇息的同时,明军派出去的哨骑回报,远处已有清军哨探身影显现。
人数当在数十骑,明军几名哨骑自知不敌,所以赶紧打马回来报信。
刘国能和张文耀立即下令布阵迎敌,二人则是上了现在的小山包向西观瞧清军的动向。
“老刘,说一千道一万,额们这一路虽说又是登岛又是破寨,可遇到的都是小股建奴,这仗打的才挺顺畅。
可若是遇上大队建奴,你说,额们能不能打得过?
“老张,咱都走到这地界了,不打一打怎知道建奴啥样?
只要败了建奴大队,这盛京可就是空的了,天大的功劳在向咱们招手咧!”
代善在先后接到哨探数次回禀,得知这支人数只有数千的明军就在前方十里之处后。
立刻下令三千人马加速前行,以免这股明军闻风而逃。
前方不断传来的战报表明,明廷已经将最精锐的新军调派到了关外,这种情况下八旗已经很难占得什么便宜,不如撤回来休整一番。
趁着明军主力云集关外,遣大军向西,由宣大一线寻找口子突进去抢掠一番,这才是最实用的战术。
当看到皇太极不顾病体,执意要亲率两黄旗主力南下增援时,代善劝说了几句,但却被皇太极给驳了回来。
代善心里清楚,自己这位八弟之所以要如此,为的就是挽回定策南下失败的面子。
不让两白旗那弟兄三人找到攻击他的理由。
去就去吧,反正和自己没多大关系,谁当皇帝自己都不会过分。
实力强大的两红旗可是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只要自己和族人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爱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