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发展军工产业!
漫山红遍2023-09-01 13:512,144

  除了这个流贼叛乱之外,像过去出现的一些情况,白莲造反,闹饷兵变,军队堕化,土司叛乱等等,多数诱因都是贪腐所致。

  朱由检有时就在想啊,倘若大明没有严峻的贪腐现状,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那也不至于现在的被动。

  整顿吏治、震慑贪腐的措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唯有呈阶段性的推行,才能起到应有的成效。

  朱由检现阶段做的事情,就是围绕大明北方诸省展开的。

  通过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改变北方诸省的处境,增强北方诸省的掌控,等到北方诸省的改变能初见成效,那掌握的主动权就多了。

  至于说江南诸省、西南诸省,就算知道存在种种问题和弊政,可是在没有真正掌握一块基本盘前,朱由检是不会大范围的起底江南和西南诸省。

  原因很简单,大明没有那般多的底气,同时面对各处爆发的风波。

  一旦让大明再度陷进泥潭,那维新变法就算是失败了。

  毕竟没有整体局势的稳定,想谈什么发展和改变,那纯粹是异想天开的事情。

  先集中力量解决一部分问题,让大明北方诸省能够逐步改变,让朝廷能够掌握一定的优势,那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就算今后大明的江南或西南诸省,受到亮明的维新变法影响,继而出现大规模叛乱,朱由检也有底气调遣军队镇压!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当前大明需要钱粮的领域很多,并没有那般多的钱粮,能浪费到无效的战争下,所以朱由检要尽力避免这些。

  “都言治国如烹小鲜,可是在朕看来啊,此言说的太过轻松了。”

  乾清宫的东暖阁内,响起朱由检感慨的言语,“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面对这般复杂的国情,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稍有考虑不到的,就极可能酿成大祸。

  此前日益严峻动乱的辽东,不就是最好的明证吗?”

  被传召的武备院宋应星、焦勖等人,内务府总管大臣钱肃乐、黄道周等人。

  官办处大臣章谨忠、吕庸保等人,无不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一个吏治腐败问题,不知坏掉多少事情。”

  朱由检倚靠在龙椅上,看着殿内的群臣,皱眉道,“经验教训总是没人懂得吸取,不管过去发生多少次,可结果却总是惊人的相似。

  宁夏叛乱的事情,让朕觉得痛心疾首,让朕觉得可笑至极。

  朕真的是不该该怎样去说,过去有多少叛乱,多少兵变?

  本是不该出现的,可就是因为贪腐,却导致这些事情接二连三!”

  宁夏叛乱的事情,算是暂且告一段落了,后续或许会再出现一些小规模战事,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到大势。

  有前线奋战的京营将士,有后方统筹的军机处,朱由检不觉得会出什么问题,不过有件事情他却要提前考虑好。

  即大明北方诸省的军改,倘若真要逐步推行落实以后,面对被逐步整编整顿的军队,该如何满足大规模换装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宋应星,当前参考武备院运转模式,所筹设的军工产业有多少?”朱由检收敛心神,看向宋应星说道。

  朱由检要整顿和发展军工产业!

  宋应星上前作揖道,“启禀陛下,除了在京畿一带,先后筹设起西山、房山等处军工产业,以满足拱卫京畿卫戍的各军所需。

  调拨前线的各类消耗所需外,为减轻相应的压力,天津、保定、宁远等州府。

  尊奉陛下的旨意,先后筹设起一定规模的军工产业。

  不过仅是这些军工产业,其实并不能有效满足当前的实际所需,毕竟各处的各类军备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尽管……”

  听着宋应星所说的这些,朱由检的心里生出感慨。

  军工产业的标准化流水作业,尽管能提高产量,能控制成本,能减少残次,可是该生产工艺并非万能的。

  特别是当前的军工产业,还没有摆脱手工生产的模式,何时能将特制的蒸汽机,增添到相应的生产工艺上,那产量才能进一步提升。

  可是蒸汽机的研制和运用,岂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倘若事情真这般简单,那朱由检也无需这般头疼了。

  朱由检收敛心神,看向章谨忠说道,“章谨忠,当前内务府所辖国营诸厂,社稷冶炼锻造领域的筹设,在各地发展的怎样了?”

  陛下这是想干什么?

  面对朱由检的询问,钱肃乐、黄道周几名总管大臣,眉头微蹙起来,相视一眼后,心里都生出疑惑。

  “启禀陛下。”

  章谨忠上前作揖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仅冶炼锻造领域,属北直隶和辽东两地,发展的最为迅猛,也最为全面。

  特别是京畿、保定、天津、宁远等地,有着一批成规模的冶炼锻造产业,不止是国营诸厂发展很好,私营诸厂也不少。

  其次就要属山东境内,在登来两府的冶炼锻造发展较好,毕竟先前的登来两府,是侧重于造船业发展的。

  此外起步较晚的山西、陕西、河南三地,对各种矿藏的开采,筹建起一批国营诸厂。

  但是涉及冶炼锻造领域的诸厂,还大多在筹备的初期阶段,毕竟……”

  章谨忠客观讲明所辖官办处,当前掌握的一些情况,发展是讲究规律的,是讲究循序渐进的。

  就算是原始工业化,那也不可能一步迈进,抛开客观存在的事实,去在地方大规模的推行起来,这不现实。

  即便真的强行筹设起来,也不会成为惠民的良政,反而会变成害民的恶政,这些都是要兼顾到的。

  “情况,诸卿也都了解了。”

  朱由检撩了撩袍袖,环视殿内群臣说道,“现在所处的境遇,是军工产业所产各类军备供需不足,冶炼锻造领域建设依旧缓慢。

  京营的换装问题,京畿的换装问题,辽东的整顿问题,宁夏的平叛问题,西北的供需问题。

  这些都毫无保留的摆在朕的面前!

  朝廷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可是朕又不相信外朝的有司职官。

  为什么不相信?

  都是败坏的风气所致,别看现在都察院这边,正展开巡察和清查等事,可大明官场的吏治,依旧是很严峻的。

  像这等重要的事情,倘若交由外朝的有司大臣督办。

  朝廷调拨一百万两银子,有多少能真的用到实处?”

继续阅读:第634章 五年计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