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三十万灾民潮
漫山红遍2023-08-06 11:112,175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报。”

  邓玉函此时上前,作揖说道,“先前陛下所言,要武备院锻造一款杀伤力强,能持续放血的三棱军刺,这一军械倒是做出来了。”

  “是吗?”

  朱由检闻言,眼前一亮道,“这里有成品没有,拿来叫朕看看。”

  三棱军刺,可谓是冷兵器的经典之作,以杀伤力强,所刺创伤极难恢复著称。

  在大明所处的时期,三棱军刺若能列装到军队中,在短兵相接之中,若能刺中敌军将士,那特殊的创伤面,就能让其持续放血,在恐惧绝望中致死。

  建虏八旗在这个时期,绝对能称之为最强陆军。

  八旗内有严密的等级划分,巴牙喇、红牙喇、披甲人、马甲、步甲、旗丁、养育兵、戈什哈、包衣阿哈等。

  加之建虏自有的耕战体系,那一旦组织起来,就是严密的战争机器。

  这也是建虏八旗,能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一次次战胜大明的原因所在。

  倘若三棱军刺能够批量生产,优先列装到东江军、勇卫营等部,在前线战场发挥奇效的话,那亦能起到积极地作用。

  “陛下…虽说三棱军刺,是做出来了,杀伤效果也很强。”在递给朱由检一把三棱军刺时,宋应星提醒道。

  “不过三棱军刺所需的铁料,要求极高,以现有的铁料锻造技艺,最多连刺甲具十余次,就会崩断。”

  “是这样啊。”

  朱由检闻言,把玩着手里的三棱军刺,双眼微眯道,“那就设法研制出更高规格的铁料,朕觉得掺杂某些矿料金属,是否能有效提升新铁料的属性?

  武备院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不能说只把精力都放在火器火炮的研制上。

  人手要是不够,就向司礼监呈递密奏,朕会派人解决。”

  “喏!”

  宋应星忙作揖应道。

  只是随行的邓玉函,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本想借此机会,趁着天子高兴,好提出传教事宜,现在看来算是泡汤了。

  对邓玉函的那点小心思,朱由检又怎么可能看不出呢。

  不过武备院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宋应星、焦勖他们手中,邓玉函、汤若望他们,也掀不起别的风波。

  虽说宋应星、焦勖他们,的确追崇西学,甚至宋应星也入教了,不过他们是大明的人,首要考虑的问题,并非是传教这种事情,而是如何完成天子交代的差事。

  天地君亲师。

  这对自幼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宋应星、焦勖等一众人,那可谓是牢记于心的,似这样的思想,是邓玉函、汤若望这帮西洋传教士,所不能理解的事情。

  这才是属于神州的信仰,区区一帮西洋野蛮人,又怎会明白这些呢。

  崇祯三年的大明,虽处在崩溃的边缘,然还远没到彻底崩溃的境遇,至少朱由检是这般认为的。

  山陕的流寇势力,尚未席卷中原、湖广等地,更未攻陷大明中都,掘了老朱家的祖坟,动摇大明国本。

  辽东的建虏八旗,尚未征服半岛,收编科尔沁等部,皇太极亦未登基称帝,创立鞑清之名,明满洲,立蒙古、汉军八旗。

  大明财政、吏治等等,都没有堕落到最黑暗的时候,甚至边地军阀势力,还没有彻彻底底的定型……

  “王伴伴,对武备院和西山火枪营,内帑再调拨一笔银子。”

  朱由检倚靠在龙椅上,伸手对王承恩说道,“西山那边,对国朝的未来,太过于重要了,绝不能叫他们所谋,有任何停滞之处。”

  “喏!”

  王承恩作揖应道。

  自离宫出巡西山,朱由检的心情,就跟着好了不少,看着西山的诸多改变,叫朱由检看到了希望。

  不管是武备院这边,还是所辖兵仗局、军器局等有司,亦或者西山火枪营,都在按照他的谋划前行。

  大明从不缺少人才,却缺少慧眼识珠的伯乐。

  若是能叫务实的良才,安排到合适的位置,给予他们绝对的支持,朱由检始终坚信,大明一定能变好的。

  “皇爷…军机处大臣王洽,内阁首辅韩爌,求见!”

  庞天寿匆匆走进东暖阁,向朱由检作揖道,“在真定、保定两府关隘一带,汇聚大批灾民,据两府所呈奏疏,入直灾民规模,或超三十万众。”

  “宣!”

  朱由检剑眉倒张,看向庞天寿沉声道。

  这灾民潮,来的还真够快啊。

  向陕西明发上谕,才多久时间,就有超三十万的灾民,汇聚到真定、保定两府治下。

  看来山陕两地的某些人,必然是利用起此事,甚至驱散治下灾民、流民,大举朝北直隶逃难啊。

  想起近些时日,自己在朝堂所做之事,杀了一批批贪官污吏,直觉告诉朱由检,事情肯定不简单。

  “臣…王洽,拜见陛下!”

  “臣…韩爌,拜见陛下!”

  看着匆匆走进殿内的二人,向自己作揖行礼,朱由检双眼微眯起来,这次灾民潮一事,若处理不好的话,那先前所取得的优势,只怕会荡然无存。

  “免礼吧。”

  朱由检开口道。

  “陛下,当前在真定、保定两府一带,聚集着众多山陕籍,逃难而来的灾民。”韩爌神情凝重,语气略显焦急道。

  “若此事朝廷不能妥善处置,一旦盘踞在此的灾民,发生民乱,冲破真定、保定两府防线,恐引发北直隶大乱。

  可若是放盘踞的灾民进直隶,仅治下八府的情况,恐无法收容诸多灾民。

  且据真定、保定两地知府言,在山西境内,还有大批灾民,正朝北直隶方向逃难。”

  “陛下…此事国朝必须从快决断。”

  王洽紧随其后道,“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若处置不当的话,都将会给朝廷带来被动,甚至动摇国本。

  臣斗胆,请陛下降旨,将逃难聚集的灾民,就近安置到山西治下,并着户部调拨赈灾钱粮。

  另内帑因拨发部分钱粮,力保此次灾民潮,能稳定下来。”

  当初朱由检叫军机处,明发上谕,来上什么,山陕没粮,直隶有,皇帝特命灾民进直隶!

  王洽的心里,就想到会有今日。

  且随同明发的上谕,所做的诸多调整,对山陕两地的官员,甚至宗藩、官绅等群体,有着诸多的苛待。

  这叫王洽不由得联想到,当前真定、保定两府治下,所形成的态势,必然跟山陕两地的地方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才多长时间啊,就有超三十万众的灾民潮,不顾一切的跑到北直隶来,这事儿透着蹊跷啊……

继续阅读:第343章 光说不做假把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