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榷关十三行
漫山红遍2023-08-06 11:132,250

  “皇爷,这武备院真是了得。”

  陪同朱由检走着,方正化微微欠身道,“那红夷大炮的威力,果真厉害。

  若是能多多的生产,用于平叛建虏和流贼事上。

  那我大明在一些战局上,定能取得胜利。”

  “呵呵……”听到方正化所讲,朱由检笑着摇起头来,但却没有多说其他。

  说起来,方正化在行军打仗方面,也算有些见解。

  不过其只是比内廷太监宦官,要强上一些罢了。

  不过和领军打仗的虎将悍将相比,那还是差的远的。

  ‘以后大明的新军,绝不能外派监军太监。’

  朱由检走进军机处公事房,心里却暗暗说道,‘叫内廷的太监,去监视领军将领,固然能更稳妥一些。

  可一旦在行军打仗上,指手画脚的话,那是会出大问题的。’

  原有的历史轨迹中,朱由检派出多少监军太监,可最终换取来的结果,却是坑死多少良臣武将。

  像这样的一种错误,朱由检绝不会再犯。

  跟着进来的方正化,见自家皇爷笑而不言,心里难免揣揣不安起来,难道自己的话,有些说错了吗?

  “臣……毕自严,拜见陛下!”

  在方正化思量之际,公事房外,响起毕自严的声音,这叫他回到了现实。

  “进。”朱由检撩袍坐下,端起茶盏,呷了一口。

  心中却在想着,此时毕自严过来,是所谓何事?

  自设立直隶巡抚后,朝中的局势吧,就变得有些有趣了。

  或热议,或反对,或沉默,对待这种情况,朱由检并没有过多去理会。

  有韩爌所领的维稳内阁,在自己前面顶着。

  朱由检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后面操盘。

  这一届的内阁,随着一些事情的发生,包括一些谋划的落实,朱由检逐步给予韩爌相应的权柄和空间。

  只要不是涉及内政要务,官员升迁,钱粮等方面的事宜。

  其他一些日常性的政务,基本上内阁票拟意见,朱由检都会着司礼监批红。

  毕竟要朱由检分神的事情,就已经够多的了。

  倘若事事都过问,都刨根问底,那就算是累死自己都办不好。

  抓大放小。

  这是朱由检对内阁的态度。

  “陛下……先前在宣府镇治下,于张家口所开榷关一事,明确下来了。”

  毕自严捧着手里的奏疏,作揖行礼道,“榷关十三行的顺利创设,使得聚集张家口榷关的商贾累日增加。

  榷关的一应运转事宜,表现的都很不错。”

  被毕自严这般一提醒,朱由检想起来了。

  前些时日,发生的事情太多,对自己在张家口所开榷关一事,都已然抛到脑后去了。

  逮捕查抄以范家为首的八大贼,使得晋地边陲的走私贸易,必然会出现真空,但令人眼红的钱财,定会引起新的群体觊觎。

  与其叫这件事情失控,不如朝廷恢复边地榷关,明令禁止对外售卖哪些违禁品,可对外售卖哪些商品。

  同时赋予多重监察体系,有榷场十三行,有张家口榷场监察,还有厂卫抽调监察。

  不说绝对能避免违禁品流出关外,但至少能确保绝大多数,那这件事情就是值得去做的。

  毕竟做了这件事情,一来能叫朝廷多一项赋税财源。

  二来对蒙鞑和建虏,搞搞他们不懂的经济削弱,三来最大程度避免有心人铤而走险。

  “这张家口榷场,发展的确实喜人啊。”

  看着手里的奏疏,朱由检笑道,“仅榷关十三行这边,所收缴的保障银子,就高达二十多万两。

  照这样的趋势来看,随着更多的人,知晓张家口榷关,那都会加入榷关十三行,以便于对外的贸易。”

  “是的陛下。”

  毕自严微微欠身道,“针对这笔保障银子,除非决定退出榷关十三行,否则是不会退缴的。

  倘若张家口榷场,运转的不错,朝廷所得赋税增多,陛下是否能考虑一下,多开几个榷场?

  比如在天津直隶州,由户部增设榷场,创设天津十三行,这样对西洋海商交易时,能确保日常管理,还有赋税的征收。”

  大明财相开始接受天津开海事了。

  不错,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朕觉得可行。”

  朱由检微微一笑道,“不过临海之地,叫榷场的话,多少有些不恰当,不如就叫海关吧。

  具体该怎么做,毕卿就多费费心吧。

  必要时,可跟天津方面多了解些情况,毕竟涉及到赋税征收。”

  “臣遵旨。”

  作为朱由检在北直隶治下,所选定的对外开海要地,天津能否发展起来,会影响到朱由检不少谋划。

  别的不说,单单是粮食储备这一条,就足够了。

  现阶段的大明,算是步入到灾害高发期。

  等再过上几年,会有一场牵扯地域极广、持续时间较长的大旱灾,期间还会伴随着各种灾害出现。

  倘若大明所储粮食不足,那纵使现在把山陕两地的流寇势力都给悉数镇压下来,到时也会爆发叛乱的。

  “不过毕卿,张家口榷关那边,涉及关税征收,一定要严抓起来。”

  朱由检想了想,对毕自严说道,“现在聚集在张家口的商贾,数量相对还不是很多。

  可一旦商贾多了,难保出现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的事情。

  毕卿是知道的,朕对这类事情很是厌恶。

  眼下国库什么情况,你这位户部地官,要比谁都清楚。

  这么多需要用银的地方,朕不希望看到朝廷忙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却便宜了一帮贪官污吏!”

  “陛下放心,臣已经做好了相应的部署。”

  毕自严作揖道,“张家口榷关的大使,包括一应的官吏,全都是两年一换。

  榷关十三行那些管事,五年一换。

  与此同时,榷关这边的监察,是直属户部的……”

  听着毕自严所讲的这些,朱由检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到底是大明的财相,所定下的这些部署,都是从实际去解决问题的。

  这才是他所要用的务实良臣!

  崇祯朝的大明,所暴露出的问题颇多。

  内忧外患之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各个领域的秩序破坏。

  “毕卿,有件事情,朕想了很久。”

  朱由检神情正色,看向毕自严说道,“本朝的钱法,从朕御极登基之初就定下制钱规格,铸定钱范。

  若是朕没有记错的话,应是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六十五文制钱兑银一钱。

  这本是朕御极所定惠民之策。

  然这些年来,各地广开铸局,虽名义上归工部宝源局,户部宝泉局所辖。

  但各地铸钱规格不一,用料各色,可谓恶民之举。

  加之各地私铸成风,这对本朝钱法事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可谓是极其严重!

  甚至某些地方,都流通起小钱,毕卿对此事如何看待?”

继续阅读:第381章 特设大明钱法本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