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廷议
写道之人2025-09-04 15:343,089

  银亮的月光透过窗台,洒在书房当中。

  范质望着李如海忧虑的脸色,也一时说不出话来。

  他清楚李如海话里的意思。

  朝堂上的事情复杂无比,没有哪一件事情,是单纯的只有一个目的的。

  天子让李如海隐藏下这份文书,固然是存了想要在朝议上抛出来堵住大部分人嘴的因素,但是却绝不是只有这一个目的。

  沉吟片刻,范质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如海,这一次,会闹到什么地步?”

  要论现在被天子召见的次数,除下小德张,就当数李如海了。

  所以大多数时候,在揣摩天子心思的方面,范质都更倾向于询问李如海。

  此间没有外人,但是李如海还是十分谨慎,他脸上的忧虑之色越发严重,沉默片刻,方道。

  “我担心,这件事情最终会演变成内廷和外朝的正面争斗?”

  互市的事情,天子只跟那么两三个大臣通过气,并没有跟文武百官商议,直接就定了下来。

  这种乾纲独断的行为,实质上是对臣权的侵蚀。

  如果说连这种大事,天子都可以一言而决的话,那么朝议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百官经过被乾皇压制的二十年后,迎来了剧烈的反弹,他们极度担心会再出现一个像乾皇这样的皇帝。

  所以李如海的奏疏递上去之后,才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应。

  但是议论是议论,皇权和臣权之间的斗争,不是只有正面冲突一种。

  譬如在公议的时候,崔健就很聪明,他将所有矛头都对准了李如海。

  只要打掉了李如海,一样能够起到打击皇权的效果。

  事实上,在过去皇权和臣权漫长的斗争当中,大多数时候都是采取这种方式。

  并不直接发生冲突,而是通过打掉皇权的代言人,来维护臣权。

  大臣们斗外戚,斗勋贵,斗宗室,本质上都是在斗皇权。

  这是有限度的斗争。

  因此,不论是皇帝在斗争中失败,还是大臣在斗争中失败,也只能捏着鼻子认输,等待下一次卷土重来。

  但是,正面冲突就不一样了。

  一旦演变到发生正面冲突的局面,那么事情可就真的闹大了,必然要承受皇权的反扑,引起朝局的大面积动荡。

  这种层次的动荡,可就不是撸掉一两个官员什么的,这种对整个朝堂不痛不痒的风波了,动辄便是大批大批的官员会被牵连。

  在武帝朝和先帝朝,这种正面斗争都是屡见不鲜。

  这才是范质担心的地方。

  如今的朝廷,也才安稳了没几个月,怎么能经得起这番折腾?

  以范质对齐枫的了解,他有很大可能,是刻意为之,早就准备好了后手。

  说不定,如今群情沸腾的场面,正是他想要看到的。

  范质重重的叹了口气,脸上浮起一丝无奈,道:

  “这朝局才安稳了没多久,却要再起波澜,陛下这又是何必呢?”

  李如海却淡淡的道:

  “算算日子,陛下登基也有小半年了吧?”

  范质点了点头,却不知李如海为何突然提起这个。

  不过紧接着,李如海便继续道:

  “我们都了解陛下,是一个英明神武,杀伐决断的人,但是这段日子下来,陛下在朝政之上,除了少数时候,基本都是顺从百官之意,先生觉得,这正常吗?”

  范质愣了愣,没有说话。

  李如海面上浮起一丝愁色,起身望着窗外似满非满的圆月,轻声开口道:

  “皇权巍巍然,凛然不可犯,总需要些垫脚石,才好站得更稳啊!”

  接下来便是长久的沉默。

  三日后,大朝会,天色刚蒙蒙亮,群臣便从宫门鱼贯而入。

  今天虽然不是常朝,但是却是廷议互市的日子,为表郑重,天子特意启用了奉天殿。

  清晨的阳光洒在皇城之上,大臣们拾阶而上,在宽大的奉天殿中站定,齐枫的身影早已出现在了御座上。

  行礼过后,齐枫便开口道:

  “数日之前,漠南柔然使团进京,致书于朕,请求议和,其中包含开放互市等诸事,奉常及治粟内史奏疏,已明发各衙门,今日廷议此事,诸卿畅所欲言。”

  话音落下,底下一阵议论之声响起,接连有好几个御史纷纷站了出来,正欲开口,却见最前端,已然站出了一人,正是治粟内史李如海:

  李如海立于殿中,从袖中拿出一份奏本,开口道:

  “陛下,数日以来,朝野上下对互市之事议论纷纷,反对者大略有几点原因。”

  “一则恐漠南柔然坐大,再犯大乾,二则恐贼虏狡诈,借机侵扰边境掳劫,三则恐互市一开,走私难禁,四则恐劳民伤财,无利可图。”

  “治粟内史针对以上四条,制定了互市条例,请陛下御览。”

  底下原本已经站出来的好几个大臣,纷纷面面相觑,一口老血梗在喉间不上不下。

  这本来是他们的台词,怎么就被治粟内史抢了?

  不过,虽然失了先手,但是李如海所说,大抵没有什么错。

  于是,底下的好几个大臣,不约而同的望向李如海手中的那份奏本,想看看治粟内史究竟是如何应对。

  奏本递到了齐枫的案前,齐枫匆匆扫了一眼,便挥了挥手,于是,一旁的内侍便接过奏本,当众宣读了起来。

  这份条例写的十分详细,但是总结下来,其实就是几点内容,都是之前齐枫和李如海商量过的。

  以皇店为基础,禁止民间交易,全程由朝廷派兵保护,定时定点,严查走私。

  同时,参与交易的一应物品,按照十税一或八税一的比例缴纳重税。

  读完之后,底下“嗡”的一声就炸了,原本打算反对的诸多大臣,一时都有些懵圈。

  谁也没有想到,治粟内史提前准备好了如此详细的条例。

  与此同时,一直让大臣们想不明白的问题,也有了答案。

  那就是,治粟内史为什么在互市之事上如此积极,却原来,是有这么大一块肥肉的前头等着。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便听得御座上天子的声音再度降下。

  “互市一事,涉及大乾与漠南柔然的战和之事,刚刚治粟内史所上的互市条例当中,也多有需边军配合之处,皆为兵事,王太尉有何看法?”

  王洪移步出列,开口道:

  “回陛下,臣以为互市若能达成,当是利国利民之事。”

  什么情况?

  大臣们想到了,三公之一的王洪可能会支持此事,但是却没想到,他会态度如此鲜明,这口气,听着怎么比治粟内史还要积极。

  当下,便有御史立刻站了出来,道:

  “陛下,臣弹劾太尉王洪,屈从圣意,逢迎献媚,置国事如戏言,请陛下降罪。”

  御史台,从来都不缺头铁的御史。

  这话说的毫不留情,不仅骂了王洪,甚至连天子都骂进去了,就差直指互市一事,是天子在暗中推动了。

  不然,哪来的屈从圣意?

  齐枫摸了摸鼻子,倒是没生气,而是将目光放在了王洪的身上,问道:

  “王太尉怎么说?”

  王洪扫了一眼那个跳出来的御史,旋即便道:

  “陛下,长久以来,我大乾与漠南柔然交战不断,太祖,太宗,武帝都曾北征漠南柔然,连年交战,以致国力损耗,如今柔然战败,大乾天威宣赫,正当时议和之机。”

  “故此,臣以为如今之时,正当开放互市。”

  不得不说,王洪虽然是武将,但是在众大臣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他的话说完之后,底下有不少的大臣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不过,片刻之后,也立刻有大臣站了出来,开口道:

  “于尚书所言不无道理,但是此次漠南柔然使团入京,气焰嚣张,全无臣服大乾之意,固我有议和之意,恐对方并无讲和之心。”

  这其实才是关键,奉常递上的那份奏疏当中,写到了很多的条件,口气也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是让大臣们最感愤怒的地方。

  然而,对于这个,王洪显然也早有准备,沉吟片刻,开口道:

  “此事不必担忧,众所周知,前次大战当中,我军大获全胜,此一役后,短时间内漠南柔然难以入侵,阿里不哥只是嘴上占点便宜而已。”

  “互市一开,大乾方能长治久安,如此自然是利国利民之事。”

  边境如果能够安宁,对于整个朝廷来说,都是大好事。

  殿内涌起了一阵议论之声,原本持反对态度的许多大臣,渐渐的都趋于倒向支持。

  当然,不仅仅是刚刚的一番辩论,更重要的是,王洪的坚决态度,起到了很大一部分作用。

  目前朝廷大臣当中威望最高的,不是崔健和慕容复,也不是范质和符安国,而是太尉王洪。

  毕竟,王洪是靠实打实的军功上来的,而崔健则是由于目前心腹太少,慕容复则是受的非议颇多,都有点撑不起百官之首的名头。

  再加上,王洪一站出来,便算是治粟内史和太尉两个要害部门一起出手,份量着实不轻。

  说起来,这件事情还真的够让人意外的,明明这件事情得利最多的应该是治粟内史,结果如今,态度最坚决的,却是需要出兵出力,但是落不着什么好处的军队。

  这不由让一些大臣对王洪的敬佩再深了一层。

继续阅读:第二百五十八章 真正目的——科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从灾民到皇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