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阅卷
写道之人2025-09-04 10:235,075

  这些打工士子齐枫已经重点记下来了,接下来的两轮只要不是太差的那种,他都会暗箱操作录取他们。

  对于齐枫来说,这种出身寒门却不愿意阿附权贵的士子才是他未来真正要重用的对象。

  当然了,前提是他们自己也不能太差,如果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他也没有必要去硬扶。

  考试结束,接下来,自然就是阅卷。

  第一轮考试的阅卷,由于题目比较简单,工作量也比较大,所以不需要朝廷高层出马,从太学抽调一批博士官阅卷,再从御史台抽调一批御史复核一遍就行。

  三日后,第一轮考试的试卷,已经基本完成了审阅工作,所有卷宗皆被封存,然后被押解,进入皇宫封存。

  在这里,会由齐枫身边的近侍,将负责抄录所有士子的分数,然后,自然就是将通过第一轮的士子名单公布于众了。

  这次考试,总计有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人参加,人数超出了齐枫的意料。

  在他原本的设想中,这第一次考试选官,能有几千人来参加就不错了,毕竟这样的选官方式还是第一回,观望一下也很正常。

  只能说,齐枫低估了做官的吸引力。

  这些士子中,有农民子弟,有商贾之后,有名望弟子,更有贵族勋臣子侄,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阶级。

  这么多人参考,其中英雄豪杰,能人异士,自然不在少数。

  齐枫案前,现在就摆放着几百份卷宗。

  这些卷宗是从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份卷宗中挑选出来呈递给齐枫审阅的卷子。

  这些卷子都是由审阅的考官推荐,然后经过御史台御史以及齐枫心腹的筛选,最终才被呈递到齐枫面前的。

  因而,这些卷子,自然都有着水准以上的文笔或者特殊的见解。

  当然,肯定也少不了某些走了后门,通过关系塞进来滥竽充数的卷子。

  但是能有这个能耐走通从批卷的考官到齐枫身边的近侍的人,岂是一般人?

  齐枫也不是很在意,说真的,这种级别的考生就算不参加考试,也有的是办法来做官,这次来参加考试,恐怕也只是来图个新鲜。

  这些家伙不是皇亲国戚,那就肯定是重臣子侄。

  而且所幸的是,这样的人,数量也不多,齐枫看了下,大抵也就十来个。

  所以,齐枫捏着鼻子也就认了。

  齐枫快速的阅览着所有的试卷,他看的很快,通常一张试卷,他只扫了一眼,就放在一边。

  主要就只看最后两题。

  因为这次考试有卷面分的存在,所以,士子们在答题时,笔迹都很工整。

  齐枫看起来,也就相对轻松一些。

  就这么一目十行的看下去,不知不觉,齐枫已经看完大半的卷子。

  但很可惜,只有寥寥几张卷子还算合他心意,他亲自出的那道数学题,更是没有人答对。

  不过……

  齐枫放下手中的卷子,揉了揉眼睛,感慨了一声:

  “这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勋臣权贵子弟,能把书读到这个地步,也算是殊为难得了,也不能太过苛求!”

  看了这么久,齐枫早现端倪了。

  那些被放在前面的卷子,一看身世来历籍贯家族,不是某勋贵的儿子或者亲戚就是某位大臣、地方大员的子侄,甚至干脆就跟慕容氏、符氏有关系。

  这样一来,符合他心意的卷子,数量少一些,也就能够理解了。

  毕竟,权贵子侄,勋臣子弟,官二代们自小就是锦衣玉食,斗鸡走狗,这些家伙能把卷子做的有模有样,还能有所见地,就足以令人老怀大慰了。

  难不成指望这些家伙头悬梁,锥刺股?

  可能吗?

  反正齐枫觉得不大可能,没有经历过苦难,在温室中长大的这些花骨朵,能有中人之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毕竟,对这些家伙不能太过苛求……

  老实说,他们没有欺男霸女,横行市井,斗鸡走狗,而是来参加考举,寻求为国效力,这在贵族阶级里,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但是,齐枫稍微想了想,觉得,假如把这些家伙直接放到地方主官的位置上,恐怕不是培养他们,而是在害他们了。

  地方主官的第一大素质,就是要爱惜百姓,但这些人,齐枫很难相信他们会爱民如子。

  齐枫担心这些人真要成为县令之类的地方官,会为了政绩,不择手段往上爬,反而害了老百姓。

  于是,齐枫将这些贵戚子弟的卷子让小德张收起来,吩咐道:

  “传令下去,所有贵戚勋臣子侄,除非朕特别下令,否则不得分配进地方!”

  还是把这些人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吧!

  “是!”

  小德张点头。

  齐枫自然知道,他的这个决定,不仅不会被抵制,贵族勋臣阶级,反而肯定会叫好。

  毕竟,自古以来,升官最快的途径,就是留在皇帝身边,越近越好。

  宰相门前七品官,皇帝奴才胜郡守。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更何况,比起去下面地方,跟泥腿子打交道,与胥吏为伍,在乾京城的衙门里坐堂,自然清贵,也不跌份。

  只是,齐枫嘴角嗤笑一声。

  话是这么说的没错,然而,他已经决定,改一改这个陋习了。

  在齐枫看来,一个做过地方主官,且政绩卓越的人,自然要比嘴炮党们在晋升方面更多优势。

  宰相必发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不然,干实事的得不到提拔,反倒是嘴炮党们坐在衙门里动动嘴皮子,就跟火箭一样晋升。

  那谁还愿意去做实事?

  前世明朝的东林党,不就是这样,但是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人所共知。

  正因为知道嘴炮党上台会干什么,所以,齐枫是绝对不会给嘴炮党们生存的空间。

  在他的规划中,今后大乾官员,想当九卿,必须要有一个看着漂亮的地方履历。

  不然,就玩蛋去吧!

  当然,现在,这只能是一个想法。

  朝野庞大的权贵勋臣阶级,不可能让他可以随心所欲的顺着自己的心意调整政策,甚至改变国家战略。

  所以,还是得一步步来,而且要讲究策略。

  最重要的,是要一视同仁。

  不管寒门还是贵族,是不是自己的心腹,都要这样,以后像“三杰”这样的火箭提拔再也不会出现了。

  要告诉世人,实际上留在乾京城,前途未必光明,反倒是现在去地方,只要抢先做出了政绩,被齐枫树立为典型,那就想不飞黄腾达都难了!

  更何况,齐枫决定这次下放基层的官员,全部都是分配在京畿道,天子脚下,出了政绩,齐枫自然能立刻知道。

  相比之下,这乾京城里,看似清贵悠闲,实则却是让人拉开了差距。

  或许三五年,或许十年后,当今天的人再回如今,恐怕,都会唏嘘不已。

  在齐枫的规划中,这一批和下几批通过考试,去地方基层的士子,都是他要重点培养和倚重的对象

  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官僚的未来。

  带着这样的想法,齐枫开始翻阅接下来的卷子,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卷子才是正菜。

  本次考举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名士子中的佼佼者,俱在其中。

  换句话说,这些人都是一时之选,天纵奇才!

  有了自己的扶持,他们的前途不可限量,他们的未来光明万丈。

  当然,能否真正腾飞,他们还需要过齐枫这一关!

  正所谓,用则为龙,不用则为虫!

  “希望不要令朕失望……”

  齐枫低声呢喃一句,就拿起了一张卷子,先是扫了一眼卷上的姓名。

  呦!不错,居然是个熟人!

  河北冀县李菱!

  按理说这种寒门出身的学子,齐枫是不可能听说过的,但是架不住这个给李菱有个好师兄——魏原。

  这几天在闲聊之时,魏原也曾经跟齐枫提起过自己有一个师出同门的小师弟也来参加考试。

  当然,魏原不是找齐枫走后门的,只是他做为监考官之一,只是正常报备一下而已。

  魏原和李菱的师门不是那种源于世家大族的学派,只是一个由寒门子弟组成的小学派而已。

  他们的师长也基本都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寒门子弟。

  这样的小学派在大乾为数众多,这样的小学派出来的学子,即属于寒门子弟,但由于师长曾经为官,又比普通平民多一些见识,正是齐枫未来所需要的。

  齐枫将李菱的考卷直接翻到最后一页。

  齐枫先扫了一眼李菱解答的那几道数学题,不出所料,李菱的算术水平只能中等,所以,那道无人答出的题目,他自也没可能答出来。

  再看最后一道问答题,齐枫就不由得抿起了嘴唇。

  “江湖气息太重了些……”

  齐枫在心里判断,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略略有些耿直……”

  “不过……朕喜欢……”齐枫咪起了眼睛,显然对李菱的回答感觉很满意。

  今年考举最后那问答题的题目是齐枫自己亲自拟定的。

  题目是这样的:

  朕观上古之治,惶惶如日,昔圣皇治世,画像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帅俾刑错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真乃圣治也!惜乎子孙不孝,致社稷倾覆,宗庙崩坏,岂不令人痛哉?今朕获承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唯恐朕之不敏,以羞先帝遗德。

  朕即不敏,往思上古先王,日思夜寐,为止所济。倚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不负天,下不负民!

  朕闻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必有我师。

  诸公皆贤达良士,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必有能教朕者。

  简而易之,这其实是一道空泛的国策问政。

  若以文字来看,似乎更适合那种空谈家发挥。

  但,这却是齐枫挖的一个陷阱。

  原因很简单,齐枫提了王朝末年会有不肖子孙,造成社稷倾覆,宗庙崩坏,立下这些坏典型,然后用这些坏典型问士子们,朕该怎么避免犯下这些家伙一样的错误呢?

  倘若有人巴巴拉拉的扯什么德政仁义,那他就要大错特错了!

  因为天子是不可能有错的!

  假如天子错了,那么错的肯定是这个世界!

  在大乾,大臣可以劝谏,甚至可以犯言直谏,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绝对不能说皇帝有错。

  哪怕乾皇宠幸方士,把国家搞成这个鸟样子,诸位大臣从来也只是把矛头指向方士们,而不会公开说皇帝陛下你这样做不对。

  所以大乾臣子的奏折在劝谏的时候,都会以‘臣昧死以闻’开头,用‘臣愚所不能明陛下之意,顿死罪,伏维上奏’结尾。

  看到了吧,游戏规则就是这样。

  就连三公在劝谏的时候,不管他内心是怎么想,都要用昧死以闻来铺垫。

  你区区一个士子,居然敢说天子有错?

  皮痒了还是活的不耐烦了啊?

  所以,可以预料,这次的士子中,会有大批迂腐儒生,要被齐枫坑死了。

  敢在这试卷上说齐枫某个政策错误的家伙,给自己买棺材倒不至于,但这辈子,别想做官了,却是肯定的。

  而李菱提供给齐枫的答案,颇有些剑走偏锋的意味。

  这小子看得出来,还是有些水平的。

  他先是列举了前楚皇朝一些皇帝的罪行以及荒诞政策,表明我与罪恶不共戴天,然后再拍了齐枫的马屁,列举了齐枫登基后实行的一些仁政和国策,说齐枫的政策,已经是能与上古圣皇的仁政并列的大大的好政策。

  然后他就话锋一转,提到了齐枫担忧的子孙不孝的问题。

  他说国事崩坏,一般是吏治先开始。

  所以,大乾江山万万年,陛下您虽然已经打好了根基,但,还需要在吏治上做一些小小的补充。

  到这里就露出了李菱的想法了。

  他向齐枫建议,应该准许官员的下级,向廷尉和御史举报上级的不法行为,还要鼓励百姓状告那些不法官员。

  对于贪赃枉法之人。

  李菱的建议是:杀一儆百!

  见一个就杀一个,以后肯定就没有贪官污吏了,这样大乾社稷就可以万万年,永永无期。

  这就是齐枫为什么说他江湖气太重了的缘故。

  腐败绝不是单纯用刀子就能解决的,朱元璋那么狠,不也无可奈何吗?

  况且,明太祖朱元璋杀的官吏胆寒,结果是什么,被人骂了一万年。

  不过,话又说回来,李菱的这个回答还是很符合齐枫心意的。

  对官僚阶级,有时候太客气,人家就会骑到皇帝脖子上拉屎拉尿了。

  譬如前世宋朝的文臣集团,明朝中后期的文官集团。

  皇帝只靠施恩,可没办法让人心悦诚服,关键还得有一把刀子悬在官僚们的脖子上。

  齐枫需要李菱这样敢杀人能杀人的臣子,去帮他杀掉一些吃相太过难看的官僚,震慑一下那些胡作非为,以为自己是土皇帝的地方豪强。

  当然了,李菱有没有这个胆量,还是同样只是一个嘴上放炮的泛泛之辈,还得要后续观察。

  毕竟,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齐枫在心里感叹着。

  这样想着,齐枫将李菱的卷子放到一个写了“可观后效”的盒子中。

  尽管考举还有两轮才算完成,但李菱仅靠这篇策论,在齐枫眼中就已经可以保送到第三轮了。

  相应的,他的起点,也就比别人高了。

  齐枫决定让李菱去干上一干地方的从七品县丞或县尉,也算是磨砺一下他。

  不要觉得从七品低,这一批录取士子,绝大部分最后所授官职都只会是八九品。

  接下来齐枫又看了一些试卷。

  有权贵世家子弟的,也有寒门子弟的,有的泛泛而谈,满口仁义道德,有的提出的观点还算符合齐枫的心意。

  直到齐枫拿起了最后一份试卷。

  “徐州士子朱嘉。”

  从籍贯来看,这家伙也是个平民子弟,同样的数学水平一般,甚至连时事政治也一般。

  不过,做为一个没有关系的寒门子弟,他的卷子既然能来到齐枫面前,说明他却有过人之处。

  那就是他的最后一道问答题。

  朱嘉在最后一道题中,所提出的观点,让齐枫极为感兴趣。

  他主要提出了两大观点:

  其一,要想保证皇朝万年,就不能墨守成规,世异而事易,朝廷任何政策,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调整,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造福百姓,延长王朝的生命力。

  这个观点当然也挺好,就是规劝君王要勇于改革,但提出类似观点的士子也不少,真正让齐枫感兴趣的是第二点。

  朱嘉提出,要限制土地兼并,说大凡王朝末年,都是由于贫者无立锥之地造成大量流民,从而导致国家动荡乃至覆灭。

  他还列举了几个在他的家乡他亲眼所见的一些例子,来说明土地兼并导致的贫富剧烈分化而造成的后果。

  说实话,土地兼并这个问题历朝历代能看到的人很多,别说是那些大臣,就算是来参加考试的那些士子,肯定也有看到这个问题的,但是没有一个敢写。

  就冲朱嘉的胆量,虽然他没有怎么写出要怎么解决的方法,齐枫也决定,此人要重点培养。

继续阅读:第二百六十七章 第二轮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从灾民到皇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