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李世民这是铁了心的要和大臣们杠到底了!
文武百官们都吃惊不已!
李世民自己被以来一直都是一位开明的君主,对于臣子的进言,即便有的时候不顺他的心意,也会虚心纳谏。
这一次却公然为的一个看上去没有任何前途的皇子,抵挡文武百官的唇枪舌剑,的确是让人瞠目结舌。
“陛下!”
长孙无忌还想说着什么。
李世民却并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赶忙伸出手制止。
“不必多言!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关于四皇子上任迁府的事,就交由你来监督执掌了!”
说完之后,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人还留在震惊里面,没有走出来。
房玄龄也没有想到这个任务会落在自己的头上,如今李世民的态度如此坚决,甚至下了圣旨,自己哪里有抗旨不尊的道理呢?
要知道违抗圣旨是要掉脑袋的!
清莲酒楼……
方才都齐聚在甘露殿的各大当朝官员们,此刻一个不落的转战到了这里。
这是长孙无忌商议密事的场所,在闹市顶层,密室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都卸去了平日里的防备,二两酒下肚,便纷纷敞开心扉,将自己想说的话全都吐露了出来。
“陛下究竟是喝了什么迷魂汤,怎么会如此的执迷不悟?”
“是啊,自陛下等级至今从未有如此执拗之时,这一次究竟是为什么?”
长孙无忌摸着自己的下巴,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个结果。
“陛下平时的对这个四皇子并不是很重视,甚至说根本就熟视无睹。
如今突然如此看中,究竟是为何?”
“莫非是长孙皇后跟陛下说了些什么?”
一个官员顺着长孙无忌的话说着。
“放肆!我妹妹长孙皇后是出了名的识大体之人,怎么会做出对陛下吹枕边风这种事?”
“问题若真是出在后宫上,也应当是别的嫔妃,想要霍乱宫闱,故意推我这个不成器的外甥,想要谋害我妹妹!”
那个官员差点忘记了,长孙无忌就是当今皇后的亲哥哥,为自己方才的失言懊恼不已。
“我这个外甥,平日里除了吃吃喝喝就是睡觉,从未见过对功课认真过,绝不能让他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
“皇四子平日里连书院都很少去,骑射之术,更是从未习过,这样的皇子,也亏是生在了皇家,如若不然,恐怕连生存都是问题。”
“想陛下和皇后娘娘都是那样有才能的人,皇四子怎会如此放纵自己?”
“是啊!陛下若是这一次便无人制止,日后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一直如此昏庸下去,大唐恐怕就要坚持不了几天了!”
“若是其他的皇子权利都高于当今的太子了,免不了手足之间也会生出许多麻烦,不换无穷呀!”
“不如我们联名上书,死谏吧!”
“好!眼下也只有这样了!”
众人里,只有房玄龄蜷缩在一旁,一句话都没有说。
长孙无忌察觉到房玄龄的沉默。
说道:“房大人为何一言不发,难道房大人不愿同我等死谏?”
房玄龄冷笑了一声。
“哼,死谏?我朝什么时候杀过谏官?可如今陛下是对老夫是下了圣旨的,老夫若是违抗了圣旨,恐怕死的就只有老夫一人!
天子想要给谁权利,哪里是我们这些当臣子的,能拦得住的?
各位大人未免太过于天真了一些!”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
“房大人,如今真的到了这等关头,便要做一个缩头乌龟?”
面对长孙无忌的挑拨,房玄龄并不想理会,他所以说一心为大唐着想,但不过是一个皇子的事。
若是因此丢了性命,他一人赴死倒也还罢了,他房家上上下下数百口人的性命,难道他都置之不理了?
这些人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做的倒是轻巧,棒子不打在谁的身上,谁都不知道疼!
陛下的圣旨不可违抗不说,他如今原本就是戴罪之身,突厥雪灾未曾察觉,陛下好不容易给他了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他只觉得此地一刻也待不下去了,便说道:
“大人们所商谈的事情,老夫着实不敢苟同,老夫要务产生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闲时,各位大人,咱们改日再聚!老夫先走一步。”
一边说着,一边乘着马车,拂袖而去。
他如今再站出来当那个出头鸟,恐怕是不合适。
所以便不愿意在同在座的人商议下去。
杜如晦和侯君集也纷纷陷入了沉思。
“齐国公,房大人所说不无道理,若我等,真是为此而丢了性命,而陛下如今心意已决,岂不是枉死?”
“本官瞧着陛下此次态度仿佛异常的坚决,若是有游说的余地,恐怕早就做出了让步。”
“是啊!且陛下说他有他的道理,让时间证明一切,保不准,四皇子真的有什么过人之处?
否则,陛下为什么像吃了迷魂汤一般,突然对他如此重视?”
“不如我们将此事暂且搁置一段时间,再等等看?”
“哼……
他若真是有什么过人之处,我这个做舅舅难道还不知道吗?”
长孙无忌回怼道。
大家看如今长孙无忌这里也是固执的油盐不进,所以都放弃了,纷纷开始找借口。
“齐国公,我等还有一种公务等着去处理,便不多留了,告辞!”
说着便纷纷退去……
而后众位官员不欢而散,各自散去。
长孙无忌看自己说的话,如今没有一个人能听得进去,内心虽然愤懑,但无可奈何。
仔细想来,渐渐的,自己内心也开始犯了嘀咕,不由得想起了那位官员的猜测……
“陛下究竟是为什么这样做?难道真的和妹妹有关?看来还要去找妹妹一趟!”
甘露殿……
李世民正在一本一本的看着官员们的参奏,内心暗自嘲讽,他们没有眼光。
内人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启禀陛下,白骑官李君羡求见!”
“宣!”
李君羡这几日频繁进出甘露殿,就是因为,最近朝廷里的官员都十分的躁动。
而他的任务就是时时刻刻的观察他们的动向,以免生出不必要的祸端。
李君羡将群臣的对话一五一十的,全都禀报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来这群老顽固终于还是妥协了!”
因为经常进出宫内,李君羡对于李泰相对于其他官员还是有所了解的。
的确是一个,不太出众的幼童模样,连他也没有看出来,究竟又哪里过人之处。
但他只想本本分分围观,并不想管那么多的事,所以只是如实禀报了自己所听到的,并没有进言。
“他们这些人,根本就看不到李泰的才能,李泰乃诸葛在世千年难遇的奇才。能为我大唐所用,不知是积了多少辈子的福气!”
听着李世民的夸赞,李君羡实在是不敢苟同,但也不敢说些什么。
禀报之后,便借口其他,匆匆的退了下去。
而次月初,尚书省便拟好了圣旨,修缮好了天策府,昭告天下,皇四子李泰,封天策神将,赐天策府!
消息一经传出,民间就一片喧哗。
对于皇室里的事情,他们那些平头老百姓知道的并不多,但是关于天策府,大唐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
难以置信,李世民居然会重开天策府,而且让一个年仅六岁的皇子做了他年轻时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