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神说道:“盟主想带多少人出行江湖啊。”
“本姑娘要单独行走江湖,你们就守在这黑木崖中等待着我来回,本姑娘这就回百花园准备启行。”
话一说完,起身便走出了屋外,
小妖女这样的说做就做,让夜游神一众都呆在当场。
骤然间记起了一件事,站在屋外向屋内的人说道:“在本姑娘还没有回来之时,你们切不可以私自行动,不可以打扰路过黑森林的客人,要记住哦。”
第二天中午,小妖女已经回到了百花园,此时正和葵花坐在卧室中。
“园主,百花园处在这山野之地,来往的客人极少,我们还是搬到十字路口吧,那里近于市镇,生意一定不错,姐妹们才有活路嘛。”
“葵花姐,这主意不错啊,就让几个姐妹们跟着你去十字路口建造房屋,但要将这百花园建在这条路的路口。”
葵花笑着脸:“就知道园主为了姐妹们甘愿搬家,所以,这房屋我已经请了几个工人在这条路口动工了,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完工。”
小妖女笑了笑:“好吧,等到了搬家后,我再出行也不迟。”
八天后,百花园搬到了十字路口邻近处,小妖女也踏上了行走江湖的路程。
走出了百花园,来到十字路口处停了下来,向着山坡上的牛家店呆望着。
自从在四位女捕快的手中救出了玉面狐狸,她现在该是坐在柜台中了?不如进入牛家店中买几块烧饼,看看牛黑仔现在的状况。
小妖女身上背着一个布袋,袋中装着葵花为她准备的几十块薄饼,向着牛家店围栏大门走去。
进入了大门,穿过了大空地,来到大客厅的大门外。
柜台中坐着的并不是玉面狐狸,而是原来的掌柜银环儿。
小妖女走进了客厅的大门,银环儿就向着小妖女笑了笑:“吆,有贵客来到,小二,赶快迎客。”
客厅中的客人并不多,小妖女走到一张空座旁边坐下,店小二慌忙跑了过来,笑着脸问道:“姑娘有何吩咐。”
“就来几块烧饼吧,姑娘我要在路上吃的。”
“姑娘说的几块,是多少块。”
“随便吧,五块和六块都行。”
店小二欢欢喜喜的走了,银环儿若无其事的正算着数。
不会儿,店小二端来了十一块烧餅,放在小妖女面前的桌子上。
“店小二。”
店小二正要高高兴兴的要离开时,又被小妖女喊住。
慌忙转过了身,向着小妖女笑脸哈腰:“姑娘又有何吩咐。”
“玉面狐狸为何没有在店中。”
店小二笑着脸,正要回答,银环儿冷冰冰的说道:“玉面狐狸是店主的小妾,哪用得来到这店中干活。”
小妖女低声向店小二问道:“牛魔王近况如何了。”
店小二的表情很神秘:“不瞒姑娘,店主家中,近日出了一点事。”
小妖女听到这里,心中暗暗好笑:牛魔王突然间多出了一个玉面狐狸,罗刹女当然要吃醋了。
于是,向着店小二说道:“娶了两个女人,家中定然不安宁啦。”
店小二长长的叹了一声:“红孩儿失踪,店主和两位夫人都伤透了心。”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小妖女惊奇的问道:“你是说,红孩儿失踪了。”
店小二又叹了一声:“店主派人四处寻找,多日来都不见红孩儿的踪影,店主和两位夫人料想到红孩儿正是原路原回,独自回到了芭蕉洞,于是,店主和两位夫人已经离开了牛家庄,回去了芭蕉洞。”
“再来三块烧饼。”
听到另一个客人的叫喊,店小二恢复了笑容,应了一声:“来了。”
正要离开,小妖女问道:“我这烧饼多少钱。”
“一共十一块烧饼,十二文钱。”
说着,自顾的走进厨房中。
小妖女将十一块烧饼装进布袋中,掏岀了十二文钱,走到了银环儿的身边,将十二文钱放在柜台上。
笑着脸,低声向着银环儿问道:“和牛魔王救走玉面狐狸的那个蒙面人,就是你吧。”
银环儿也不说话,将十二文钱扔进了钱柜中,又埋头算起了她的数。
小妖女走出了牛家店,向着邻近的市镇走去。
这回旧地重游,心想着走在路上的路道遥远,全仗着身轻如燕,不如从山林中穿过,快些到达市镇。
经过了两座山林,见到了一块大石。
休息一会儿,尝尝牛家店烧饼的味道,日后,百花园的生意定能够胜过牛家店。
便上到了大石上坐了下来,拿出了一块刚刚从牛家店中买到的烧饼,吃了起来。
真香,这牛家店的烧饼,为何比百花园的薄饼还香。
也许是自家百花园的薄饼吃腻了之故。
转眼间,一块烧饼已经吃了一半,正要往烧饼上咬,突然间停了下来,明亮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前方三丈处的一棵小树下。
前方小树下的地上,高不过膝的杂草中,露岀了一颗染红的圆球。
似乎是一个人的脑袋。
“红孩儿。”
小妖女失声的叫了起来,坐在石上纵身飞飘来到了小树下。
正是一个成年男子,脸上已经被血液染红,血液是从他的头顶流到脸上的。
小妖女蹲下了苗条的身子,检查起了头顶的伤口。
一共有五个小孔,小孔大如手指。
小妖女微微的皱起了眉头,记忆起了拜祭神灵的灭门惨案。
黑虎已经死了,竟然还有人死在这样的指功之下,难道黑虎不是凶手,铁金刚杀错了人?
突然间,小妖女想到了一件事,她心中一惊:本姑娘现在还不是驱魔人,现在是花蕾,此地不能久留,不可以步鳄魔的后尘。
她匆匆忙忙的离开,向着市镇的方向走去。
不到半个时辰便上到了山路上,一走进了市镇,便见到几个丐帮人物,正在向着人们乞讨着钱财。
“姑娘行行好,拿一点钱给我,我已经快饿死了,姑娘行行好吧。”
卖香蕉的女子正是朱小妹,她拿出了一文钱放在一个乞丐的碗中:“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