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确实没想到她们都来了,他还没想好应对之策。
回到城里,雄城内已经点亮了灯笼,已是一片灯火辉煌,街道两旁,灯笼在寒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就连城墙上也每隔一段距离便挂有灯笼照亮。
如今夏部落不缺燃料,特别是煤油源源不断地被提炼出来,夏部落的夜晚再无黑暗,并且极大地改善了夜间环境。
雄城的街道、城墙、营区乃至普通民居都亮起了灯光,夜晚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而是可以继续劳作、交流与生活的延伸。
这不仅提升了安全系数,也延长了有效活动时间,提高了整体效率。
灯笼的出现,对于夏部落而言,不仅是一项实用的照明工具,更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象征,标志着部落从原始走向秩序,从混沌迈向繁荣。
最重要的是,灯笼的出现寓意深远,象征着夏部落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双重飞跃。
它不仅驱散了黑夜的阴霾,更照亮了人们内心的希望与归属感。
灯笼代表着部落对光明、温暖及文明的不懈追求,标志着王伟引领夏部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正如现代社会中,电灯对人类至关重要,假若城市失去了电力,现代人的生活将陷入困境。
这也促使夏部落成立了一个专门制作灯笼的厂子,与原来的蜡烛作坊合并。
利用竹子和夏部落自制的纸张,灯笼得以大量生产。有的灯笼上绘有精美的图案,颜色也多样,灯笼的出现为夏部落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今日并非传统节日,但全城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
还未完全修好的内城里,街头巷尾,欢声笑语不断,洋溢着浓厚的欢庆气氛。
就连奴隶们也被允许在各自的区域内参与庆祝,食堂里更是加餐加菜。
王伟归心似箭,未及换衣,便先与众人前往临时衙门。
他提前叮嘱梅等人,要用心招待瑶华公主。
在会议室里,各部门负责人济济一堂。
会议尚未开始,王伟向众人细述了经历。
他讲述了救下公主后,如何为躲避断山断水兄妹以及驓昇和芴犷的追杀,误入吱吱人的山谷;后来,断山断水兄妹与驓昇、芴犷发生冲突,驓昇和芴犷命丧山谷,而他救下了断山断水兄妹;又如何在夜里遭遇山谷雪崩,被困谷中;瑶华公主和断水被吱吱人捉去后,他孤身一人闯入谷中营救。再后来,他还遭遇了北狄人……
众人听闻王伟在吱吱人的山谷里,仅凭个人之力便吓退了北狄人,纷纷赞叹大王智勇双全。
但王伟没有说他与瑶华之间的事,这是私事也不好说出来。
只是有人还是认为他能与瑶华公主友好交往深感敬佩,认为他们的大王的确非同一般。
特别是夏风,他也没想到自己在北狄费心保护的公主,平日里看起来孤傲冷艳,不易接近,与人交谈也总是冷淡疏离,没想到竟被大王轻松“捕获”了芳心。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对夏部落有利。
望着正与众人交谈的王伟,心中不禁感慨大王为了部落的发展,不辞辛劳,甚至不惜以自身为代价,这种牺牲精神,令他敬佩。
随后王伟与众人简短地开了一个会议,议题集中在当前几项紧迫事务上。
首先是城外那群固执的强盗。
这些人虽已被夏部落围困多日,王伟下令,明日就要处理他们。先由断水和断西风去最后一轮劝降,如果再顽抗,不用顾虑其生死,采取武力清剿。
这是王伟在回来的路上,与断水商议过的。
其次,还有半个月,随着春节临近,王伟决定举办一场今年的工作总结大会,各地重要负责人、部门代表,以及与夏部落关系友好的部落、村寨首领前夏城共襄盛举。
另外就是关于律法的推行。
王伟强调,必须加快律法条文的整理与普及,各地设立律法宣讲员,由统一培训后派遣,确保律法深入人心,执行有据。同时设立律法监督小组,防止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与滥用。
最后,王伟宣布将对过去一年中有突出贡献的将领和士兵,部门及普通族人进行表彰,包括晋升、奖赏、奴隶身份晋级等,以激励士气、凝聚人心。
会议在夜色中结束,众人从临时衙门鱼贯而出,前往早已备好的宴席厅。
厅内灯火通明,火盆熊熊,冬夜的寒意被彻底驱散。
长桌上摆满了各式佳肴,烤肉、炖菜、炒菜、蒸菜应有尽有,香气扑鼻。
将领与各部门负责人按序落座,气氛由议事时的严肃转变为欢庆的融洽。
他们举起茶杯,为王伟的回归、瑶华公主的到来,以及夏部落的兴盛而共同干杯。
在另一区域,瑶华已清洗,又换了一身新衣。
她与梅坐在主位,两旁是王伟的其他女眷及各部门负责人的女眷。石云、乌金、英、兽奴、断水、月娥等人也在一旁作陪。
瑶华显然还不习惯夏部落的生活方式,今日所见让她深感与中土大不相同。
宴席上,王伟端坐主位,他举起酒杯,虽知此酒非酒,仍以茶代酒,环视众人,朗声说道:
“诸位,今日我们能在此欢聚一堂,实属不易。我夏部落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靠的不是一人之力,而是你们每一个人的忠诚、勇敢与付出。
如果此刻是在夏城,我定已开坛,让大家畅饮夏部落自酿的美酒。但今日酒虽未至,本大王承诺在过年之时,开坛庆功,让每一位将士、每一位族人都喝上一口我们夏部落的自酿美酒!”
说罢,他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随即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众人纷纷举杯也一饮而尽,气氛瞬间达到高潮。
与此同时,整个雄城除守夜巡逻的士兵外,各处的食堂里都在欢庆中。
今晚的菜肴格外丰盛,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共享这欢乐时光。
晚宴结束后,王伟吩咐草明妥善安排断水的住宿。同时,他让夏风去安排断水与其父——断崖山寨首领断西风的会面。
由于断西风目前被关在牢中,王伟让断水前去劝说,还计划明日与他们商讨劝降城外剩余强盗的相关事宜。
在没有公务后,王伟最终在王朝和马汉的陪同下回到他在雄城的住处。
途中,王伟向王朝和马汉询问,为何他的其他夫人都来了。
可惜的是,王朝和马汉也不知道,他们因一直与骑兵一同奔波,也是今日才返回。
来到一座宏伟的宅院前,门口挂着一对大红灯笼,映得门前一片暖光。
大门两侧还有守卫执勤,身穿整齐铁甲,手持长矛,神情肃然,对着王伟行礼。
王伟也行礼之后,转头看向王朝与马汉,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这是谁的主意?”
王朝与马汉对视一眼,马汉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地说道:
“自从大王失踪后,我和王朝都深感自责。我们商议过后,觉得必须加强对大王的保护,不能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
马汉接着说道:
“是啊,如今夏部落日益强盛,人心也变得复杂起来。奴隶众多,成分复杂,如有人心怀恶意,仅靠我和王朝实在难以应对突发状况。
为此,我们与夏校尉、崋校尉商议过,决定增加大王的护卫人数。以后大王回到夏城或其他地方,都会有多人随行保护。如今在雄城的住处,我们也安排了轮值制度,确保大王和夫人们身边时刻有人守护。”
王伟没有责怪二人,反而感到一丝欣慰。
他们虽擅自做主,但出发点是好的,也反映出他们的警觉。
他点了点头,语气缓和:
“你们做得对,是我疏忽了。如今夏部落已非昔日可比,我身为大王,也不能总是认为加入夏部落的人都没有坏心思。”
王朝与马汉向王伟详细阐述了他们组建护卫队的构想,所选士兵皆是夏部落中最忠诚、最可靠之人,他们历经生死考验,对部落及王伟怀有绝对的忠心。
但王伟觉得五十人的护卫队规模过大,便提出缩减人数的要求,只需两个小组足矣。
他承诺,日后也会减少单独行动。
王朝与马汉无奈,只得领命。
而后,王伟独自步入宅院,只见院内灯火通明。
望着这座宅院,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却又忧虑该如何面对她们。
青石地面上的积雪已被清扫干净,回廊两侧灯笼高挂,微光映照着梅竹与白雪。
这处住处是草明和营造监为王伟精心规划的,充满了中国古建筑的韵味。
由于建造雄城需要大量建筑物资,依据夏部落营造监绘制的图纸,院子的房屋大多采用了榫卯结构。
宅院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层次分明。
它分为前院与后院两部分:前院是议事与接待的场所,设有正厅与会客厢房;后院则是生活起居之地,两者以一道雕花木门相隔。
进入后院,可见多处建筑错落有致。
主院位于中心,院门高大宽敞,门楣上雕刻着祥云瑞兽,整体风格古朴典雅。
主屋高大宽敞,墙体以青砖为主,刷上了石灰,仅在门窗两侧与转角处辅以木柱加固,既实用又美观。
内设书房、寝卧、会客三区,梁柱雕花,陈设典雅,庄重而不失生活气息。
院中梅竹相映,假山石错落。
青石铺地,布局层层递进,回廊环绕,木柱支撑起飞檐翘角。
主院两侧及后方,环绕分布着多座独立小院,如众星捧月。
每座小院皆以一位夫人命名并专属居住,皆为全木榫卯结构,青瓦覆顶,竹篱围合。门前植有应季花木,或桃李芬芳,或兰菊清幽。
每座小院自成一体,前有小门通主院回廊,后有侧门连花园或仆役区。
院内设卧房、小厅及独立厨房、厕所、沐浴间等,配有女管事与储物间,保障生活便利与隐私。
屋顶铺以青色小瓦,屋檐微翘,线条流畅,颇具古风。
院墙以竹篱或木栅围合,小巧精致的院门前植有花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情趣。
院内布置得体,设有石桌石凳、藤编躺椅,便于休憩闲谈。
各小院间以曲折回廊或花木隔断,既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
尽管宅院内部有部分基础设施尚未完工,但从夏城运来的家具等生活设施已一应俱全,完全不影响入住。
如果是一年前,王伟绝不会想到夏部落的房屋建造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和先进。
夏部落的营造监确实花了不少心思,他们从于藁那里学到了许多中土的建筑风格。
虽然王伟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但他实在太忙,没能给出太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