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诗仿佛是对李魏当前状态的最好诠释。之前他一直在为场地的事情发愁,仿佛置身于重重山峦和曲折水路之中,前路茫茫,看不到一丝希望。而现在,有了苏离的帮忙,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就像是从昏暗的柳林中走出来,突然见到了一片明亮的村庄。
李魏听了苏离念出的诗句,心中不禁一阵感慨。他明白苏离是在用这句诗来安慰和鼓励他,让他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失去信心。他感激地看着苏离,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他知道,有了苏离的帮助,这次讲经学坛的场地问题一定能够顺利解决。
李魏知道自己刚刚那算是小看了苏离,不过他同样也十分好奇,苏离嘴里的与大乾全部佛寺都有渊源是什么意思。他心中暗自琢磨,苏离究竟是如何做到与这么多佛寺都有联系的?难道他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带着一丝好奇和敬佩,李魏向苏离问道:问向苏离:“皇妹夫,你刚才说的与大乾境内所有佛寺都有些渊源是什么意思啊?我大乾一朝,版图辽阔无垠,疆域横跨万里,山川河流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佛教虽曾一度不算兴盛,却也有着许多佛寺,如星辰般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皇妹夫你是做了些什么才能让这么多的佛寺都承你的情的。”
既然李魏发问,苏离也只好回答他的疑惑了:“我之前向皇上提出过扶持佛教为国教的谋略,以此来压制有些尾大不掉,恣意骄狂的天方教,净土寺里的玄奘大师出关西去求取真经的事也算是我一手推动的。”
苏离并未撒谎,自己当时提出了求取真经来为佛教造势,李乾明只是提出了一个他自己认为可以承担起这个重任的人选,那就是玄奘法师,事实也证明,玄奘法师自西天归来之后,佛教愈发兴盛起来,逐渐匹配得上“国教”这一名头,那些天方教的教徒和庙宇也都偃旗息鼓,不敢像之前那般盛气凌人了。
李魏听完苏离的讲述,心中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没想到苏离竟然还有这样的本事和经历,能够推动佛教的兴盛并与众多佛寺建立联系。这样的能力和手段,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皇妹夫,你真是厉害。”李魏由衷地赞叹道,“我原本以为你只是与个别佛寺有交情,没想到你竟然能够推动佛教的兴盛,并与这么多佛寺都建立了联系。这简直是我从未想过的。”
苏离淡淡一笑,说道:“其实,我也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而已。佛教的兴盛,并非我一人之功,而是众多佛教信徒和高僧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所做的,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那皇妹夫,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去净土寺找玄奘法师了?”李魏微微倾身,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期待。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言语间的急切却是掩饰不住。在他看来,苏离的面子足以让任何难题迎刃而解,这次前往净土宗,定能将讲经学坛的事情敲定。
苏离轻抿一口茶,眼角的笑意透露出他对李魏的信心。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足够让李魏放心。他放下茶杯,缓缓开口:“是,还请泰王殿下安排车架,我们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出发去净土宗。”
李魏闻言,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他之前就心急如焚,想要尽快完成这次的使命,如今苏离的肯定,让他感到一切都将顺利进行。他立刻叫过一名身穿青衣的仆人,用他那洪亮而充满自信的声音吩咐道:“去,给我和我的皇妹夫安排好车架,我们要去净土寺办点事了。”
仆人恭敬地应了一声,然后迅速地退了下去,不多时,一辆装饰华丽、镶嵌着金边和宝石的马车被拉到了百味楼的楼下。几匹骏马神采奕奕,它们的鬃毛被梳理得一丝不苟,显得格外威武。
苏离和李魏一同站起身,走出了百味楼。楼下的马车已经准备就绪,两人登上马车,车厢内铺着柔 软的锦缎,香气扑鼻。随着车夫的一声吆喝,马车缓缓启动,向着净土宗的方向驶去。
沿途的风景如画卷般展开,但两人的心思都已经飞到了即将到来的谈判之上。李魏心中暗自盘算,如何利用苏离的影响力,而苏离则在思考如何巧妙地将李魏的请求呈现给玄奘法师,确保一切能够顺利进行。
马车穿过繁华的街市,越过静谧的小巷,最终,净土寺的山门渐渐映入眼帘。李魏的心情都不由得紧张起来,这一趟,关乎着讲经学坛的未来,也关乎着他个人的命运。
巍峨的山门宛如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古木参天,翠绿欲滴。仿佛感应到李魏的紧张情绪,此时天空下起了小雨。雨丝细密,如同天地间的一层轻纱,给这座古老的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雨下的不大,雨滴落在青青草地之上的声音十分解压,清脆悦耳,如同大自然的乐章。李魏抬头望着这片迷蒙的景致,心中的紧张慢慢消散,被这份平和所取代。他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感觉自己仿佛与这片土地产生了某种微妙的联系。
此时,一旁的仆人适时地撑起了油纸伞,细心地为他们遮挡住了飘洒的雨丝。他们走在青石砖铺成的小径上,仆人还在一旁带路,随时做好帮扶的准备,生怕李魏和苏离踩上有些潮湿的青砖滑倒受伤。
穿过一片片树林和流响的清泉,他们终于来到了净土寺的大门之前。
这里的建筑古朴而庄严,每一砖一瓦都透露出一股沉静的气息。
净土寺周围的环境也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绿树成荫,花香四溢,鸟语蝉鸣,仿佛是一片人间仙境。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感受这远离世间纷扰之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