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南镇抚司衙门。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正面色肃然听一个年轻人说话。
旁边几个锦衣卫都吃惊不已,曾几何时见过牟指挥对人如此客气,即便是当朝一品,牟斌那也是爱答不理。
“牟大人,此事陛下很重视,我们可得好好办啊。”:李兆将阿黑麻一事解释清楚。
牟斌说道:“此事事关重大,不知伯爷怎么安排的?”
李兆笑了笑:“我现在还担着南京锦衣卫镇抚使的职位呢,牟大人您可是我的上司,卑职自然是一切以牟大人为主。”
牟斌只得尴尬道:“伯爷哪里的话,陛下专门托付给伯爷的差事,锦衣卫必定全力配合。”
牟斌自认谋算布局也是一把好手,但比起李兆,牟斌还是自知不如。
作为李广事件的参与者,他是清楚的知道,这位伯爷的手段有多吓人。
更何况如今李兆圣恩在身,自前几日进宫之后,谁人不知孝宗皇帝对李兆的喜爱,若不是李兆年龄太小,只怕孝宗都舍得封他个侯爷。
李兆示意牟斌屏退左右,屋子里只剩下他两人,牟斌知道,李兆心中其实已经有了计划。
李兆开口道:“牟大人,这件事得分两步走。”
“伯爷您说。”:牟斌恭敬道。
“得您亲自去一趟吐鲁番,您这次去,做两件事。”:李兆说道。
“第一,潜入吐鲁番司,找一些当地人,凑个两三百人便可,带着这些人去东汗,以阿黑麻长子帖木儿的名义,袭扰阿都剌因,就打着收军粮的名义。切记,不要交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牟斌的眼睛里闪过一道光,舟山伯这又是要玩那一手栽赃嫁祸的手段了。
不禁打了个冷颤,同时也为阿黑麻惋惜,马上就要被人阴了还不知道,就像当初的李广一样。
“第二步,把阿都剌因的儿子杀了,他一共六个儿子,最疼爱的当属小儿子,杀这个最好。”
牟斌忍不住好奇道:“伯爷,您一直生活在江南,怎么对吐鲁番的事情如此了解?”
“牟大人,每个人都一些秘密,这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死,依您看来,我为何对吐鲁番司如此了解。”
面对李兆突然的反问,牟斌的额头上流下几滴汗水,随即讪笑道:“是我唐突了,伯爷勿怪。”
“牟大人,当今皇上是位仁君,锦衣卫想在一位仁君手底下建功立业,我想应该不太容易吧。”:李兆轻声道。
李兆说的话正中牟斌心里,谁说不是呢,孝宗皇帝以仁治闻名,他手下的锦衣卫哪里还是那个让人闻风丧胆的特务机关。
朝廷的大臣都把被锦衣卫抓进诏狱,当成是一种荣誉,反正抓进去也出不了人命。
牟斌历经两朝,从未像现在这种憋屈,锦衣卫都快变成摆设了。
牟斌说道:“伯爷说的是啊,不过这些都不是我等能左右的。”
“牟大人,锦衣卫是什么?是情报机关,既然国内的情报陛下不甚重视,那为何不去搜集国外的消息。”
牟斌疑惑道:“陛下重视国外的消息?”
“陛下会重视的。”:李兆笑了笑。
对于李兆的话,牟斌心里确实有七分相信,毕竟李兆可不是个普通的勋贵。
他背后是刘大夏,换句话说李兆算是半个文官集团的人,他虽然初入朝堂,但牟斌却相信,李兆的话绝不会是空穴来风。
“牟大人想在致仕之前再搏一把,可得抓住机会啊。”:李兆说道。
牟斌当即拱拱手:“谢过伯爷提携。”
李兆摆摆手:“牟大人还是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吧,吐鲁番可就拜托大人了。”
“伯爷放心,做这种事情,锦衣卫绝对让陛下满意。”:牟斌自信道。
离开锦衣卫衙门,李兆便往回赶,眼下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两个徒弟的科举,李兆可是希望这两个家伙至少能给他考个榜眼回来。
刚回宅子,只见舟山伯府门外停了辆颇为贵气的马车。
李兆指着马车胖一个人说道:“石头哥,你看那个人,一定是个死太监。”
赵石头诧异:“公子怎么看出来的?”
“你看他脸上连一根胡子都没有,没毛男人,不是死太监是什么?”
赵石头恍然大悟的点点头。
既然有太监在车下服侍,那说明这车上坐的人并不简单,李兆已经大概猜出来人是谁。
毕竟当今圣上就只有一个独子。
“不知道太子爷大驾光临,微臣有失远迎。”:李兆走到马车前,恭敬的道。
随即,马车上传出一个小孩的笑声,接着推开门,小男孩笑嘻嘻的伸出脑袋。
小男孩认真的道:“你就是李兆?”
“回殿下,臣就是李兆。”:李兆说道。
这个时候朱厚照才三岁,看起来天真可爱,和后世那个不靠谱的正德皇帝比起来,现在的朱厚照还是十分可爱。
“听宫里的人说,你发明了一种手榴弹,很厉害。”:朱厚照舔着小嘴:“我想看看。”
一旁的太监忙走到李兆边上,小声说道:“伯爷,殿下非要吵着看手榴弹,我等也是没有办法了,便只得带着殿下来找伯爷。”
李兆看了一眼太监:“你是刘瑾吧。”
“伯爷认识我?”:刘瑾惊讶道。
李兆心道,谁不认识你啊,明朝出了名的大太监,八虎的头子。
在正德年间权倾朝野,后世各种武侠小说里的反派太监,都是以他为原型。
而此时的刘瑾还是一个谨小慎微,没有实权的太子随从,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人,居然有一天能控制朝堂。
李兆笑道:“刘公公是太子爷身边的贴心内臣,我自是认得。”
面对李兆的抬举,刘瑾心里十分满意,平日里那些大臣和勋贵哪里看他顺眼,难得这位皇上恩宠的伯爷,居然对自己这么亲切,刘瑾自然是开心得很。
刘瑾微笑道:“伯爷您才是陛下身边的红人,现在谁不知道舟山伯的大名。”
朱厚照已经等得不耐烦,摇晃着双手,喊道:“我要看手榴弹!”
李兆摇摇头,果然朱厚照这小子从小就不老实。
这个时间本应该在詹事府念书,居然偷偷跑出来要看手榴弹,说起来,把朱厚照培养成一代极品皇帝,还全靠他身边这几个太监,从小就把朱厚照带偏了。
“太子殿下既然想看,那就随臣入府吧。”
朱厚照欢呼道:“好耶,好耶!”
院子里,祝允明和王朴厚正在石桌上奋笔疾书,眼睛里面已经失去了光彩。
满地都是两人做的八股文,经过几天的培训,李兆成功将两个读书人,变成了没有感情的八股文机器。
王朴厚一边写一边念叨:“首尾呼应,多用排比!”
祝允明也附和道:“中心思想,点睛之笔!”
朱厚照好奇的看着两人,呆呆的问道:“他们在干嘛?”
李兆笑着道:“他们在学习呢。”
王朴厚和祝允明见李兆来了,转过脸,挂着黑眼圈,就像是被吸干了阳气,有气无力的道:“老师好。”
李兆介绍道:“这位是太子殿下。”
“太子好。”
两人没有因为太子的驾到而引起心中的波澜,太子?太子怎么了?我今天的八股文还没写完呢。
朱厚照觉得这两人的样子,就像是说书先生戏文里的鬼怪,下意识的躲到李兆的身后。
“他们肯定被妖怪附身了,快快请道士。”
李兆拉着朱厚照忍不住笑道:“殿下莫怕,有臣在。”
说着将朱厚照带到后院,吩咐赵石头取来一根手榴弹,他并不是在忽悠朱厚照,而是真的要给这个小家伙展示一下。
李兆拿着手榴弹:“殿下,你把这根线拔下来。”
朱厚照毫不犹豫的将引线一把扯下,李兆默念几秒,将手榴弹朝着池塘扔过去。
“轰!”:一声巨响。
池塘里的鱼被炸得漫天飞,巨大的威力将年仅三岁的朱厚照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朱厚照痴痴呆呆的愣了半天,突然大声喊起来:“好厉害!手榴弹好厉害!”
“殿下,手榴弹还不是最厉害的。”:李兆说道:“还有大炮,还有迫击炮,还有榴弹炮,都比手榴弹厉害。”
朱厚照着急道:“那快拿给我看看。”
“殿下,这些东西臣还没有发明出来,毕竟靠臣一人之力,太难了!”
朱厚照想了想,认真的说道:“不难,我帮你,我也可以学。”
李兆等的就是这句话,好家伙,花了一颗手榴弹,终于把你忽悠到手上了。
刘瑾连忙说道:“殿下,可不能去学这些啊,要是陛下知道了,可就惨了。”
“我就要学,你们不告诉父皇不就行了。”:朱厚照摆了个鬼脸。
李兆朝刘瑾点点头,示意他会处理好,刘瑾没办法,只得退到一边。
“殿下喜欢听故事吗?”:李兆问道。
朱厚照拍着手:“喜欢,我最喜欢听故事。”
“那我给殿下讲一个。”
李兆在脑海里搜索了一遍,最后决定讲辛巴达航海的故事。
从出海航行,到海上遇难,到峡谷获取宝石,七次航海经历跌宕起伏,随着李兆的讲述,朱厚照完全听入了神,就连刘瑾这几个太监都深陷其中。
李兆一拍桌子:“最后辛巴达回到国内,准备他的下一次出海。”
“海上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吗?”:朱厚照意犹未尽的道。
李兆说道:“是啊,殿下,海上有数不尽的财富,但是也有数不尽的危险,毕竟高风险高回报嘛。”
“我以后也要出海,我也要数不尽的财富!”:朱厚照信誓旦旦的说道。
李兆满意的点点头,他选择讲这个故事,就是为了给朱厚照启蒙,让他知道大海是一座宝库,现在看来朱厚照已经对出海产生了兴趣。
刘瑾慌忙道:“殿下,可不能随便说出海,陛下会责罚的。”
朱厚照小声说道:“我偷偷出海。”
不禁让人莞尔,朱厚照这小家伙还真是可爱,此时的朱厚照还是一块璞玉,
李兆在想,通过自己的教育和引导,会不会让正德皇帝发生改变。
让正德不皇帝不再是前世那个不着调的天子,而是成为一代真正的雄主。
李兆从房里拿出一个木制的望远镜,这玩意儿也是他最近才捣鼓出来。
原本望远镜应该是在一百多年后才传入明朝,不过现在,这个望远镜却是全世界第一个,领先西方一百年。
李兆递给朱厚照:“送殿下一个小玩意儿。”
李兆教朱厚照如何使用,朱厚照透过一头的镜片看过去,发现远在天边的一只小鸟,居然就像是近在眼前。
朱厚照惊呼:“好厉害!这是什么?”
“这个叫望远镜,能看见远处的东西。”:李兆说道。
朱厚照拉着李兆:“你真厉害,比我那些老师还要厉害,你要是我的老师就好了。”
“殿下若是喜欢这些,我以后可以教殿下。”
“真的吗?那这些东西是什么?是儒学的吗?”
李兆沉默片刻,笑着说道:“这不是儒学,这叫科学。”
【作者题外话】:感谢支持,求张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