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大预言术
凉面饼子2025-07-29 18:084,077

  第二日,天还没亮,何鼎来到舟山侯府。

  经过一夜的激战,李兆成功完成御三女的辉煌成就,这二十岁的年纪,战斗力就是强啊,纯纯靠个人实力就能让三个媳妇都下不了床。

  李兆还在睡梦中,被尹素素给摇醒:“相公,何公公来了。”

  “天还没亮呢。”李兆嘟囔道。

  尹素素一边将李兆扶起来,接着又取来衣物,床上另外两个妮子睡得死死的,也只有尹素素能扛得住李兆的巨龙撞击。

  李兆闭着眼睛完成了更衣,打了个哈欠,无奈的道:“何鼎可说了有什么事?”

  “说是皇上急召你入宫。”

  李兆从铜盆里捧了一把冷水浇到脸上,顿时清醒了不少,孝宗少有急召自己入宫的情况,如此看来应该是出了什么大事,李兆也不再耽搁,嘱咐了尹素素两句便离去。

  马车上,何鼎歉意的道:“打扰了侯爷休息,还望侯爷勿怪,原本昨日陛下就想召侯爷入宫,陛下考虑到侯爷大婚,便是拖到了今天。”

  “何公公,不知是什么事?”

  “鞑靼小王子纠集三万人马进攻宁夏,眼下已经连破两城,已经兵临宁夏镇。”

  这鞑靼是明朝对东部蒙古的称呼,和西部蒙古的瓦剌所对立,而鞑靼小王子就是巴图孟克,此人颇有能力,将一片散沙的鞑靼统一,即位可汗,号达延汗。

  巴图孟克一生致力于草原统一,几乎没有出兵明朝的军事行动,这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至于原因,就是天灾导致鞑靼今岁无收,秋季一过到了寒冬,如果没有足够的粮草补给,鞑靼至少要损失三成的人口。

  李兆叹道:“畜牧经济就是脆弱啊,难以抵挡天灾。”

  “陛下的意思是让侯爷带兵前往宁夏增援,务必痛击鞑靼。”

  李兆朝何鼎笑了笑:“其实不必出兵,七日之内,鞑靼便会退兵。”

  何鼎一脸茫然,眼下鞑靼占据优势,有什么理由退兵?

  来到乾清宫,孝宗已经在等待,一旁还有徐溥等一杆大臣在候着。

  见李兆来了,孝宗开口道:“打扰了你的新婚,不会怪朕吧。”

  “皇上哪里的话,为大明办事,为皇上分忧,是臣分内之事。”李兆回道。

  孝宗指了指墙上的堪舆图:“鞑靼来势汹汹,两座边城已经被攻陷,宁夏镇难以抵抗,不出半月宁夏镇怕是要失守。”

  “皇上明鉴,鞑靼此番进攻宁夏,不外乎是为了掠夺粮草物资,虽不至于威胁我大明领土,但其心可诛,我大明的粮草可不是他想拿就能拿的。”

  李兆的话正对孝宗的胃口,不像那帮文臣,就知道委曲求全,孝宗满意的点头道:“朕命你带上火器营以及五军营前往宁夏增援。”

  李兆摇头道:“臣不愿前往。”

  “嗯?”孝宗一愣,这家伙说什么?不愿前往?

  这还是李兆第一次抗旨,按孝宗对李兆的了解,这家伙可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不然也不敢只身一人就前往吐鲁番司,孝宗没有动怒,而是继续说话:“有屁就放,别给朕打哑谜。”

  李兆嘿嘿笑道:“皇上果然明白臣,那臣就说了,臣前几日夜观星象,确实看到贪狼星移位,此乃兵灾之像,正是对应了这鞑靼小王子,但臣还看到紫微星大盛,让贪狼星退居西北,无法再有寸进,臣敢断言,七日之内鞑靼必然退兵。”

  这番话听得孝宗和何鼎一愣一愣的,你还会看星象?

  孝宗纳闷道:“若是不退兵如何?这星象之说当不得真,你还是做准备前往宁夏吧。”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专司天象的机构,像明朝就有钦天监,专门就是负责夜观星象,然后神叨叨的分析天下之事,说白了就是一群骗子,不过朝廷却是需要这些骗子,百姓无知,再加上封建王朝强调的天人合一。

  为了稳固皇帝的统治,这钦天监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孝宗不是傻子,他向来是不信这套玩意儿。

  李兆拱手道:“皇上,依臣之见比起鞑靼的进攻,朝廷应该重视灾民。”

  徐溥疑惑道:“舟山侯此话何意?近来并无天灾,哪里来的灾民?”

  “不说这些了,你且去准备出兵吧。”孝宗直接吩咐道。

  李兆知道,自己说再多也是无用,总不可能说,我是后世重生而来的,史书上都写了,弘治六年鞑靼小王子出兵宁夏,而后遭遇地震,鞑靼军队损伤过半,不得已退兵。

  掐算着日子,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不过孝宗已经下了令,李兆自然是不好再说什么,便是领旨离去。

  待所有人都走后,孝宗喃喃道:“李兆这小子,什么时候迷上星象了,这不是不务正业吗?是该好好敲打一下了。”

  何鼎则是说道:“陛下,奴才觉得舟山侯不是普通人,可能他真的会看星象。”

  这舟山侯出仕以来,做的哪一件事不是异于常人,因此何鼎对李兆那是有一种莫名的信任感,似乎只要李兆说出来,那就会成为事实。

  刚出了紫禁城,一个穿着甲胄的男人就迎上来,正是火器营现任副提督的颜从文。

  “侯爷,末将听说了,皇上让咱们去宁夏。”

  “哦,对啊。”李兆平静的回道。

  颜从文激动道:“那末将这就回去整装,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对于武将来说,想要升级,想要爵位,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军功,明朝对军功的嘉奖向来是丰厚的,不然也不会钻出来那么多勋贵。

  李兆则是一盆冷水泼下:“慢慢准备,不着急,这趟应该是不用去了。”

  “啊?侯爷,难道皇上派别人去了?”颜从文一脸的失望。

  “不是派别人去,而是不用去了,不过你回营后还是整备一下队伍吧,皇上还盯着呢。”

  颜从文脑子一转,算是大概明白了李兆的意思,看来皇上并没有派别人出兵,而是侯爷自己不想出兵,颜从文很想问李兆其中的原由,但此时看来李兆并不会多说什么,颜从文虽然觊觎军功,但他也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是侯爷给的,有些话不该问的时候就不要问。

  颜从文拱拱手:“末将明白。”

  李兆并未直接回侯府,而是坐车前往西山,眼下距离入冬也要不了多久了,西山的煤矿开采一直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是时候去视察一下实地情况了。

  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大部分西山的土地都是植被茂盛,但是碍于山地,也不方便进行耕种,而唯一适宜耕种的土地却是极为荒芜,再加上临近矿产,周围的土壤大部分以岩石构成,因此一直以来不被人看重。

  自打李兆从寿宁侯两兄弟手里买来西山后,花了重金打造西山,最为重要的就是李兆研发的尿素肥,直接让贫瘠的土地焕发生机,已经能够栽种粮食。

  而后就是房屋建设,原本李兆是打算用水泥打造民房,但眼下城建公司的水泥产量只够维持正常买卖,拿来免费建民房,还是不够。李兆只能拨款,让安居于此处的流民自己建设茅草房或者是土坯房,饶是这样,西山的流民对李兆那也是感恩戴德。

  半年的时间,西山从之前的荒芜,已经变成了炊烟袅袅的场景。不过外界却依旧在传,舟山侯这么精明的人居然买了西山这块破地,虽然西山已经大变样,但谁都知道,这变化的背后要付出多少银两,说到底这还不是亏本的买卖。

  尤其是寿宁侯两兄弟,更是洋洋自得,西山这块地卖了十万两,简直是大赚特赚!

  这些人只看到西山的流民,却是没有看到西山还有一个西山煤业。

  李兆一共召集了五千流民,八百多户人,这些流民在西山安置下来后,李兆更是让他们在西山入了籍,这入籍后就不算流民了,直接就从难民变成京城户口,简直是香的不行。

  其中这些流民大部分都编入了西山煤业,从事煤矿的开采工作,而外人看到的耕种,不过是这些流民自发进行的,大家都觉得侯爷太好了,自己吃侯爷的住侯爷的,侯爷还给安排工作,根本不知道怎么答谢侯爷,便是各家都开垦土地,留下糊口的粮食,剩余的都拿来送给侯府。

  西山煤业的办公室坐落在矿区外一里的地方,一座大院子,墙体都是用水泥建成,院子里隔出了几十个房间,对应不同的科室,平日里都是宋语嫣在替自己打理,除非是大事情上出面,其他时候都很难见到李兆。

  进入大院,看门的人一眼便认出了李兆,在西山,你可以不认识其他人,但你必须认识李兆,有些人家甚至拿着李兆的画像,让家里的小孩辨认,这可是西山的活菩萨啊。

  “侯爷,您来了。”看门的热情的道。

  李兆点点头:“带我去财务室吧。”

  财务室里,几个男人正在埋头工作,桌上堆着各种统计稿纸。

  这几个男人都不是寻常打工仔,而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皆是秀才出身,只是考不上举人,这辈子仕途是无望了。

  王守仁在得到李兆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第一次科学门人招生,一共招了百十来号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屡试不第的秀才,想要榜上舟山侯这棵大树,在王守仁等几个师兄弟的培养下,这些秀才都具备基础的数学知识,其中也不乏有天赋的人才。

  李兆的要求只有一点,这些科学门人只能从事实务,不能再参加科举,至于其他待遇一律从优。

  于是这些科学门人在学习完科学知识后,便被下放到西山煤业,还有一些被调到城建公司或是富土康,对于王守仁这番操作,李兆还是极为满意,自己的产业链里不缺工人,缺的是管理人员,这了这些具备学问的科学门人,那就等于是无形中多了一个人才的资源库。

  “老师来了。”

  几个人站起身,为首的一个年轻人道:“学生萧炎见过老师。”

  萧炎?李兆一愣,总感觉下一秒,这家伙就会拿出一把玄重尺,大喊一声:莫欺少年穷!

  萧炎接着道:“学生最早入门的一批科学门人,那时候见过老师一面,老师应该是不记得学生了。”

  “说什么呢,为师怎么不记得你,你们都是为师的学生,为师一直都在牵挂着你们。”李兆说谎话完全不脸红,这些科学门人百十来号人,以他的记忆哪里记得住。

  萧炎感动道:“老师不弃我等,能带我们学习科学,学生感激涕零!”

  “好啦好啦,把产量给我汇报一下吧。”

  萧炎拿出一份册子,这上面记录着每日的产量和目前的开采进度。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煤矿的产量居然远远超出了江宁的石灰石多出了两三倍!

  一来这西山的煤矿储量相当惊人,二来就是明朝原本就具备了极为先进的开采技术,这些流民里有不少人以前都在朝廷的矿上干过工。

  明朝巅峰时期,一年的矿产开采量,达到了惊人9000多吨,这远远的超过同时期的西方国家。这大半年以来,西山的煤矿开采,足足达到了三百吨,如此看来,已经能满足整个京城的用量,甚至能够供给其他苦寒之地。

  萧炎见李兆不说话,以为是老师对产量不满意,赶忙道:“老师,眼下已经是三班倒的工作制,想要加大产量,却是困难了。”

  “可以可以,你们干的很不错了。”李兆尴尬的道,这种产量还算低吗?这已经是高产似母猪了啊!

  “制煤厂如何了?”

  萧炎继续汇报:“制煤厂两个月前建成,眼下已经能制出完备的消耗品,老师要去看看吗?”

  这制煤厂也是西山煤业的组成部分,开采出来的无烟煤虽然也能直接使用,但却会损失大部分能量,而且持续时间短,因此李兆成立的制煤厂就是专门对无烟煤进行二次加工。

  而加工出来的成品,正是后世广为使用的:蜂窝煤!

  【作者题外话】:喜欢的兄弟麻烦点一下收藏,感谢支持

继续阅读:第93章:神物出世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开局一本百科全书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