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倭寇如同一群无头苍蝇冲进峡谷。
陈光平心里隐隐有种不祥的感觉,抬头看向两边的山坡。
隆上志脑子里只剩下逃跑,不住喊道:“快跑,快跑!”
“诸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怎么走得如此匆忙!”:李兆立身于山坡上,大声一呼。
陈光平当即知道大事不好,可此时已经行进到一半,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山坡上,定海营的人马同时点燃火把,虽然只有一百五十人,但此时士气高昂。
“杀!”
喊杀的声音顿时让倭寇团慌神,哪里还会去考虑反击。
“找石头躲起来。”:陈光平冷静下来发号施令。
在他看来即便是从山上丢下火油,有四处的崖壁拗口也能躲得过去。
“给我放!”
定海营的人同时拉动十根引线,这可是足足三十根定海一号,而且密密麻麻的布置在峡谷中。
一瞬间,巨大的轰鸣声在峡谷中扩散开来,火光冲天。
定海县城楼上,杨义神色激动:“好!李公子干得好,倭寇这次完了!”
倭寇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脚下的定海一号就将其炸得支离破碎,原本三千人的倭寇团,经历这两波之后只剩下不到一半。
“他们的炸药用完了,快跑。”:陈光平灰头土脸,此时他也失去了冷静的思考,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逃!必须要逃回海上,不然这一次绝对会交待在这里。
隆上志已经被炸断了一条胳膊,艰难的爬起来:“陈光平,你不是说明人没有精锐吗,我们遇到的莫非是大明的神机营!”
神机营的名号对于这些倭寇来说同样如雷贯耳,一支由火器武装起来的军队,听着就恐怖如斯。
陈光平回道:“不可能,朝廷哪里有时间顾及海上,神机营更不可能从京城赶过来。”
“那你说,这是哪里来的军队!”
面对隆上志的疑问,陈光平同样想不通,这种杀伤力如此强劲的火器,绝对是装备给精锐之师,但定海县除了巡防营以外,哪里还有什么军队。
“再拉!”
定海营的人再次拉动引线,这一次对于这些倭寇来说,就是绝望!
陈光平猛然抬头,熟悉的爆破声,峡谷两边的崖壁被炸毁,巨大的石头如同山崩一般倾泻而下。
李兆站在高处不禁吟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一刻他有了一种睥睨天地的感觉,回想后世的国耻,眼前的场景让李兆没有一点不适,反而觉得很畅快。
赵石头汇报道:“公子,剩下不足两百个倭寇逃出去了。”
“逃吧,咱们也赶着去下一场吧。”:李兆吩咐道。
隆上志被两个武士抬着,不断的咒骂着:“陈光平,你这个混蛋,肯定是你出卖我们,不然哪里来得军队,我们这次全部折损,我看你怎么办,我一定会向家主禀报。”
陈光平怒道:“我这次带的人剩下不足百人,老子也想问,哪里来的军队!”
一行残兵败将来到海边,由于人手不够,来时一共五艘船,现在也只能开一艘船逃了。
隆上志说道:“不要给明人留下,我们带不走,他们也别想要!”
几个武士点燃火把,将其余四艘船点着。
陈光平冲上来阻止,却是为时已晚,四艘船已经燃起来。
陈光平气的发抖,一巴掌乎在隆上志的脸上:“蠢货!”
明军就算有追兵,借着夜色,他们也能安全出海,毕竟海岸线这么长,明军不可能守住每一个海口,但现在这个操作,这不是纯纯的在暴露位置吗。
陈光平不恨明军的实力强大,只恨自己的猪队友,太他妈坑了!
在近海不远处的两艘赤龙舟,李兆看着岸边的火光,不禁疑惑道:“这帮倭寇傻了吗?还点火?这是在嘲讽我李某人?”
李兆可以想象,一个倭寇一边笑一边对他说:来打我啊笨蛋!
“公子,怎么办?”:许世经也看不懂倭寇的操作,这不是在找死吗。
李兆手中折扇一拍:“给我往死里干,居然瞧不起我!”
许世经马上下令:“全速前进,堵截倭寇。”
陈光平知道现在说什么都迟了,一行人慌忙上船,驶离岸边。
还不待陈光平缓口气,手下的人已经大喊:“是赤龙舟!是大明的水师!”
怎么可能?宁波到定海最快也得一天,一天前自己的人还没有动手,怎么可能有水师的人马赶到。
这个时候隆上志说道:“难道是我派进城的探子被抓了?”
一旁的武士说道:“那四个人确实没有消息了。”
陈光平是听得懂东瀛话的,顿时回头看向隆上志,吼道:“你派探子去定海县了?还被抓了!你为什么不提前给我说!”
隆上志憋屈道:“我怎么知道会这样。”
如果陈光平知道隆上志的探子被抓了,这一次他绝对不会动手,而且是孤注一掷的动手。
陈光平看向海平面,心里拔凉拔凉的。
想他陈光平十六岁继承家业,带着一众兄弟打下舟山群岛,在东海横行近十年没有敌手,这一次居然栽在这么一个傻逼队友的手里。
两艘赤龙舟比起倭寇的帆船,速度自然是要快得多,赤龙舟造出来的目的就是追击,不出一盏茶的时间,倭寇一行便被李兆追上。
陈光平吩咐道:“不必管他们,全速撤离,只要进了舟山群岛,他们便不敢追了。”
可陈光平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声轰响传来。
帆船的尾部被炸出了一个缺口,一晚上被炸怕了倭寇,顿时惊声呼叫。
陈光平看着后面的赤龙舟:“居然还有铳炮。”
他心里已经确定,这绝对是水师的精锐,不然怎么会在船长配置铳炮,而且这铳炮的威力比他所知道的要厉害得多。
赤龙舟上,许世经感慨:“公子,这铳炮的威力怎么变大了!”
“因为我准备的弹药不一样。”:李兆笑道。
原本的炮弹就是铁填充黑火药,通过点燃铳炮燃烧室的火药,产生推进力,将炮弹打出。但李兆专门作出了调整,将炮弹里的黑火药改成了黄色炸药,燃烧室的助推火药同样改成了黄色炸药,这等于是威力超级加倍。
唯一的弊端就是,青铜铸造的铳炮耐久度不够,如果连续开炮,绝对会炸膛。
陈光平还是低估了赤龙舟的速度,此时两艘赤龙舟已经形成了夹击之势,将陈光平包在中间。
两门铳炮直直的对着夹板,陈光平已经失去了信念。
“敢问兄弟是水师什么官职?”:陈光平问道。
李兆站出来,前面横着一个赵石头,这家伙说什么也要挡在李兆的前面。
“我不是水师的,这些人也不是水师的。”:李兆探出一个脑袋:“我是南京锦衣卫镇抚使,你看到这些人不过是我募的私兵。”
什么?私兵?
陈光平不可置信的吼道:“不可能!私兵哪里来的战船,私兵哪里有火器!”
李兆并不回答,陈光平瘫坐在船板上,两眼无神...打败他的居然不是明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一群杂牌兵,这让他最后的骄傲也不复存在。
陈光平透过火光看清楚船上那个年轻人的样子,此人居然这么年轻。
“到此为止吧。”:李兆一挥手。
赤龙舟上丢出十几把钩子,将倭寇团的帆船截停,接着三百名海警士兵冲上去,而船上那些残存的倭寇早就失去了斗志,如同被拔了毛的鸡,全部束手就擒。
今夜对于这些倭寇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他们的记忆里只有爆炸和死亡...大明太恐怖了!
第二日清晨,李兆便带着人押解一众倭寇回到定海县,杨义早早就在城外候着。
看着海警的一众士兵,杨义心中感叹,朝廷的巡防营居然比不上临时组建的募兵,多可笑啊。
“杨大人,这为首的陈光平和隆上志就是舟山群岛的倭寇头子,就交给你了。”:李兆说道。
杨义激动道:“此战过后,我浙江沿海将再无倭寇横行。”
李兆摇摇头:“除倭必净。”
接着就命令道:“海警士兵听着,整理装杯,半个时辰后,发兵舟山群岛!”
“遵命!”
这一次舟山群岛的倭寇是全面出动,留在岛上的也都是些老弱病残,能战斗的不过百人,这个时候正是收复舟山群岛的好时机,李兆可不会给时间修生养息,只有占住舟山群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倭寇横行。
金城旺跑上前,从怀里拿出一个馍馍,谄媚的笑道:“镇抚使大人料事如神,那定海一号真乃神器也,倭寇此番是被大人教训得服服帖帖的。”
李兆接过馍馍咬了一口,金城旺笑着:“大人,加了肉的馍馍,您快吃。”
这时一个倩影冲过人群跑上来,一把将李兆抱住,正是尹素素。昨夜她也带着漕帮众人在城墙上奋战,此时的尹素素小脸上也是黑迹斑斑。
李兆摸了摸尹素素的脑袋:“你没事就好。”
“你坏!下次一定要带上我。”:尹素素喃喃道。
“哪儿还有下次,你相公我可不是将军,又不用随时上战场。”
虽然李兆嘴上说着不上战场,但这次的经历很真让他有点欲罢不能,这种两军交战的感觉太刺激,尤其是涉及到国家的层面,如果不是手上真的没什么人马和火器,李兆甚至想一鼓作气打到东瀛去看看。
后世某丁团长的一句话:给他一个师,他敢打太原!
李兆现在就是这种思想,突出两个字:头铁!
史书记载,弘治六年一月二十八,时任南京锦衣卫镇抚使的李兆,带领三百募兵全歼三千倭寇,而后挥师东海,收复舟山群岛,此战被称为弘治年间海上第一大捷,那时的李兆才刚考中南直隶解元,李兆又被民间百姓叫作,抗倭解元公。
京城,一封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报送入宫中。
“皇上,大捷!东海大捷!”:一名宦官飞一般的跑进乾清宫。
孝宗皇帝放下奏折,同样激动道:“什么大捷!”
“三百募兵全歼三千倭寇!”
【作者题外话】:感谢支持,记得投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