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柳夕满的叮嘱,她们母女二人都换上了比较素净的衣裳,头上也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最寻常的玉簪,看起来比先前要低调的多。
反而是出门的时候,碰见了二房的人,柳二夫人和柳欣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看样子是将她们的全部家当都给翻找出来,精挑细选之后,将其中最名贵的穿戴在了身上。
一见到柳夫人和柳夕满这副模样,柳二夫人嘴上没说什么,心中却沾沾自喜。
她原先还担心大房的母女两个打扮得太过招摇,将她们二房的光芒给遮掩住。
如今看来,她们穿得好听些说是素净,不好听了,简直就是穷酸!
哼,也不怕给柳金成丢脸。
但这样也好,更衬得她们二房面上好看了!
很快,几人就乘坐马车来到了北雁皇宫。
走在宫城当中,所有人都忍不住四处张望,来欣赏皇城的恢弘壮阔。
柳夕满也在看。
前一世,她眼中的皇宫和现在所见到的简直是天壤之别。
因为她看过最多的景象,就是冷宫中枯败萧条的两三棵树,还有屋檐上常年飞过的乌鸦在凄厉的鸣叫。
原来,真正的宫城是这么的好看……
“母亲、大伯母,你们来了!”
柳珏从宫里迎了出来,她的目光很快落在了大房的母女二人身上,尤其是柳夕满,她们的装扮倒是让柳珏十分意外。
柳珏以前收到柳欣或者是柳二夫人的信件,她们在信上总说,柳夕满是一个张狂蛮横的人,处处都要出风头,她越是如此越容易惹事生非。
可现在看来,爱出风头的人反而成了自家母亲和姐姐。
但她来不及细想,先笑着开口:“可算将你们等来了,快随我去见两位娘娘吧!”
到了皇后入住的未央宫,她们几人规规矩矩地行了大礼。
皇后定睛看了看来人,目光最后落在柳二夫人和柳欣的身上。
“这两位,想必就是宗缘侯的妻女吧?”
柳二夫人连忙说:“皇后娘娘认错人了,妾身和女儿是宗缘侯的弟媳和侄女,也是柳珏的母亲和姐姐!”
“哦,是二房的人啊。”
潘皇后很快对她们不再有任何兴趣,连眼神都懒得再给她们。
她在心里琢磨着,那另外两人一定就是柳金成的夫人和女儿了!
想不到她们装扮的这么质朴,害得她第一眼都认错了人。
“来人啊,给柳家的夫人和小姐们赐座。”
潘皇后虽然心中将柳家恨得要死,但现在柳金成风头正盛,有功在身。
她要是亏待了他家中的女眷,传出去了,对未央宫还有东宫的名声不利,所以面上还是得做的周全。
“柳夫人,你们一家从边境才刚搬迁到京城不久,对京中的一切可还习惯么?若是有什么不适应之处,可以向本宫说出来,说不定本宫可以帮上忙。”
柳夫人连忙摆了摆手:“娘娘不必客气,我们没什么不适应的,一切都好!”
“那就好。宗缘侯此番在边境立了大功,不仅平息了南律国挑起的战事,还顺利地将殊王给带回京城,使得他能跟皇上父子团聚。皇上和本宫都十分感念柳将军以及你们柳家的所作所为呢!”
要是柳夫人如以前一样懵懂未知,听到潘皇后说这一番话一定会觉得是真心的夸赞,说不定还得意高兴。
可现在,她反而一颗心提了起来,小心谨慎的开口:“妾身的夫君是奉皇上之命行事,皆是责任所在,岂敢邀功!”
“柳夫人你太过谦逊了,有些事换做是旁人来做,说不定结果就不一样了。偏偏柳将军能力非凡,还真的给办成了,他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呢!”
柳夫人不知如何应答,只能干笑了一声,低着头,避开皇后探究的目光。
皇后随后又打量起柳夕满来:“瞧瞧,都说女儿肖父,宗缘侯驰骋沙场,连柳四小姐看着眉目当中都有一股子英气,显得格外明艳动人呢?柳四小姐多大了?”
柳夕满轻声回答:“回皇后,小女今年刚满十六。”
“十六啊,二八年华,那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以柳四小姐这般姿色,一定能够许一个好人家的。”
柳夕满连忙说:“婚姻大事,小女全凭父母安排。”
她嘴上这么敷衍,心中却忍不住探究。
这皇后为何突然提起她的婚事?
如果她没有想错,皇后应该是不愿见得她和夜无尘促成姻缘的。
毕竟那么一来,柳家就彻底跟夜无尘绑在了一块儿,任谁都拆不开了。到时别说是萧家军让皇后母子忌惮了,连她父亲手上的五万京郊大营的兵,都不会让他们安心。
想到这里,柳夕满突然意识到另一个问题。
其实会感到不安的又何止太子和皇后呢,坐在龙椅上的那位皇上,就能对夜无尘毫无防范吗?
自古君王多疑,哪怕是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会严防死守。
皇上要是真的毫无反应,就不会特意让父亲离开边境,变相的减少了他手上的兵权,让他去管理京郊大营那些个不太成器的兵了。
那么前世,父亲究竟是如何做到让皇上对他和夜无尘的婚事松口的?
按理说皇上应该很不情愿才对呀,这件事必然有内情!
而边上,柳二夫人和柳欣一直听着皇后询问柳夫人和柳夕满,却对他们熟视无睹,除了一开始认错人,同他们说了两句之后,就再无交流了。
两人面上不敢露出不满,可心中越发愤懑不平。
反倒是明太妃冷不丁地提了一句:“柳二夫人,还没夸赞你生了个好女儿呢。有柳珏陪在舒怡公主的身边这么些年,舒怡才不至于孤单。本宫可一直将这份情谊记在心上呢!”
柳二夫人连忙殷勤地说:“太妃娘娘太客气了。珏儿这孩子能够当年被您给选中,留在公主的身边,是她天大的福气,我们替她感到高兴还来不及呢!”
“那也是你们家女儿教的好。听说柳家二爷饱读诗书,难怪他的女儿也知书达理。”
被明太妃如此褒奖了几句,柳二夫人先前的郁闷一扫而光,她看着柳珏的目光充满慈爱。
她就知道,柳珏在宫里一定表现不俗,才会让明太妃这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