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英却是摆手,若是留不住的人,怎么都会走的,她不强求,她对自己的糖特别有自信。
云英跟着王骆到了城南的丰祥糖糕铺,就见他家左边的糕铺已经换成了如意招牌,而右边的粮铺门庭冷落,却并没有改行。
王骆指了指旁边的粮铺小声说道:“云东家,我算是查清楚了,我做了糖生意,他们两家眼红,看我不顺眼,眼下左边这家做了如意糕,这粮铺东家就不找我的麻烦了。”
“原本亲戚一家人的,也不知怎么的闹得很不愉快,昨个儿我还看到这粮铺的伙计与糕铺的伙计对骂起来。”
“原来是这如意糕铺的东家想将亲戚家的粮铺劝着也挂上如意糕铺的招牌,这样粮铺东家就成了这糕铺东家的下家。”
“在如意糕铺里,上家是可以收下家的红利的,虽然不多,但躺着也能有收成的事,自然巴不得别人成为自己的下家了。”
王骆的意思,云英秒懂,不得不说吕文智学到了她生意的精髓,只是有些自作聪明的用力过猛。
如意糕铺以三角形的方式发展下家的糕铺,那十八家铺子,到底有多少层了,她并不想知道,她只想知道,最下一家的盈利能有多少?
于是云英在丰祥铺前站了一会儿,果见旁边粮铺的人对这边如意糕铺的人敌意颇深,都是亲戚,这中间的猫腻自是知道了。
还让人做下家,赚这中间差价,自是闹红眼,不过这方式的确能迅速发展出不少铺面。
可是还是那句话,阳城有钱人必定比没钱人少,市场蛋糕只有这么大,商铺开多了,未必是好事,反而会让先发展起来的第一层商户不积极赚钱,而是躺着也有自己的下家“徒子徒孙”在帮着赚钱。
若是每个人的下家多,下家再发展下家,这么细数下去,站在顶端的那个人,基本是可以不必做事也是财源滚滚的。
只是这性质完全变了,做生意就要有做生意的样子,踏踏实实的不好么。
云英刚这么想着,忽然她眼神定住,看到如意糕铺里刚才才提了一斤糕点出门的一位客人又进铺了。
于是云英就这么站在门口看了半个时辰后,她忽然笑了起来,果然人到了一定的环境下是越来越有潜力的。
现在这如意糕铺已经开始请托了么?这来来去去,十个人当中有三四个熟面孔,一次提一斤糕点,一天来来回回的几次,造成铺里生意火爆的样子。
这儿可是城南与城西临交之处,本是一个热闹地儿,就要请托,那偏僻一点儿的铺子,这生意要怎么做了。
云英忍着想笑的心思,回到铺里头,看到糖糕铺里进出的客人,一进来就熟稔的要了几斤糖的样子,想来是熟客。
丰祥里虽然熟客多,但从来没有一天里重复出现几张面孔的,不知道那三位不曾加入丰祥的商户,这五日里看客人流量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不然可就要亏大了。
王骆刚招呼完一位贵客,买走了十斤糖后,这才来到云英身边。
云英对他说道:“王骆,给我们的三位商户说明一下,以后阳城我不再要商户了,就你们四个人。”
“若是他们还想再做更多的生意,他们可以去做其他几城的一级代理商,那样拿货的成本价可另计。”
王骆一听,有些担忧,他还没有将自己是阳城一级代理商的事告诉他们,就是怕他们不愿意加入丰祥。
云英一眼就看出了他的顾虑,安慰道:“别急,最多再过半个月,他们就会知道如意糕铺的真相,若是半个月后他们还这么愚蠢,那咱们就告诉他们。”
“有人会后悔没有加入我的丰祥,知道真相也好,这才激励他们去往其他城池发展二级商。”
王骆听后,疑惑的问道:“如意糕铺的真相?”
云英看到王骆竟然也不知,天天就在人家如意糕铺门边做生意,竟然也没有发现,她都为他的智商担忧。
不过这时代还没有这种欺诈的行为,也没有这样发展下一家售卖方式,或许还真的不会往上头想。
于是云英叫上王骆,来到了门口,在云英的指点下,王骆终于看出了端倪,就说了,旁边的如意糕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客人,每天看着都很忙碌。
原来铺里还请了托儿。
王骆不可思议的看着云英,这么多天了,他竟然没发觉呢,想不到这云东家不过就在铺外头站了一会儿,便发现了。
两人正要入铺再细细商量,忽然一辆马车停在了丰祥铺外,云英朝那马车看去,只见一袭白衣的李邑从马车上下来。
两人四目相对,云英连忙移开目光。
李邑皱眉,碍于人多,他没有急切的走向她,但乘着入铺时,还是走到了她的身边,小声对云英说道:“等会儿同我一起走,我有话说。”
云英内心苦笑,她跟李邑之间,相差的太多,在她失落了几日后又来给她希望,这是什么事儿。
她可不是这个时代的女子,拿得起放得下。
于是云英也不与王骆入铺了,而是转身就叫上兄长,坐上了牛车,他们先回去了。
李邑紧走两步,却是当着众人面前,还是隐忍下来,眼神里很是郁闷。
白萧只好在一旁提醒,“公子,先买糖要紧,学政大人还等着呢。”
李邑只好先入了糖铺里。
王骆若有所思的往李邑看来一眼,转身入铺后,朝伙计使了一个眼色,接下来李邑买糖,价格比平素翻了两倍。
白萧发觉云姑娘的糖怎么卖得这么贵,颇有些心疼银子,却硬是没往王骆身上想,也是慷慨的给了银钱,提着几斤糖就走了。
人一走,王骆便说道:“瞧着这人与云东家不对付,以后他再来买糖,往贵里的卖。”
伙计和掌柜赶紧记下。
云英就这么匆匆出了阳城牌坊,往石头村去了。
半路上,心头还郁闷不乐,今个儿兄长也没有去李府练武了,她也没有送早点,以后大概也是不会了。
就在此时,牛车前头有位穿着长衫的少年正背着一个书箱走在官道上,瞧着他身上的书箱还挺重的,走得也极慢,牛车很快就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