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嫂道:“逃走的不是人。”
史兴道:“好,我要逃走是乌龟。”
史大嫂笑道:“呸~谁要你做乌龟?”
岸上人和船上人,一齐春雷也似般喝起彩来。
二人早泅到岸边,一齐走上。
史大嫂又对史兴说道:“回家去,伺候你家老娘洗澡。”
说毕,套上草鞋,取了淡青衫子,拖着史兴便走。
众人见史兴跟史大嫂走去,又是一阵拍手大笑。说道:“史大哥,史大哥,只有你家大嫂来收伏你了。你抢的钱呢?”
史兴道:“小鬼们,明天老子再和你们算帐,钱在水底里,你们自己去取便了。”
史兴去后,早有数人在水中捞摸了一回,把那钱包取得。
众人欢笑着,一齐向小径上走去了。
邻近船上的人,看完这一幕趣剧,也就各自进舱。水面上依旧静寂,皎洁的明月,映在水里,风吹动了一道道的银波晃荡着。
舟子便向玉琴说道:“姑娘,时已不早,这伙人都已散去,请姑娘安睡吧。”
玉琴答应一声,回进舱中,舟子早代他关上舱门。
玉琴很羡慕这个醉酒闹湖的渔哥儿,水性精通,力气又好。还有那个史大嫂,虽然丑如无盐再生,却有这样好的水性,能把丈夫制伏。不要看轻是乡村渔妇,也有很好的本领呢。
可惜不知他们俩究竟何许人?明天我倒要留心,问问山上人呢?想了一回,方才解衣安睡。
明日早起身,舟子送过早餐,便问玉琴可要上岸一游,他可以去找个土人来做向导。
玉琴道:“我今天虽要游山,可是明天我仍想到横山去。你们倘然一定不肯载我前去的,无论如何,着落在你们身上。须得在此间代我雇好一艘船,你们方可回去。”
舟子当然答应,便先上岸去。不多时候,领了一个洞庭山的土人前来,约有三十多岁,是个很老实的乡农。
玉琴向他问问山上的风景,他都能回报得出。
玉琴道:“很好,那么有烦你引导我作一日之游吧。”
又吩咐舟子道:“今天我回来时,你们必须代我雇定一艘船,不可有误。舟金多少,我决不计较的。”
舟子道:“姑娘放心,我们总代你出力雇定就是了。”
玉琴遂跟着乡农走到岸上去,见那边居民都很朴实,非耕即渔。又有许多人家,都有园地种植果树,山上最高的是缥缈峰。
玉琴登峰一望,洞庭诸山尽在其下,湖波浩瀚,水天一色,不由喝声彩,又去游著名的林屋洞。
石壁上题有“林屋洞天”四字,洞口只有一人高,而深不可测。洞前积水盈膝,人不能进去。
乡农便告诉她说:“以前,在春秋吴国时候,吴王特请灵岩丈人入洞搜寻。洞中十分黑暗,丈人昼夜乘烛,走了七十多天,还没有走完,只得回了出来。
说里,面有石床、石几、石砚、石枕、金庭、玉柱、石钟、石鼓等物。后来吴王再叫人进去,隔了二十天,回来报告说,洞中有奇怪的虫豸,有和鸟一般大的蝙蝠,地上有许多人马的足迹,进去不得,所以,一直便没有人敢入内探寻了。
五、六年以前,洞中出过一条大蟒蛇,益发无人敢冒险相近。”
乡农又说,这洞可通到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可惜世人不能走此长途,犯此奇险。
玉琴听了,半信半疑,瞧瞧洞口的情形,确乎长久无人入内了。
想要自己进洞一探,继想也没有多大意味,况且一个人鼓不出兴来,便一笑而罢。
又去游过石公洞,走得那乡农也有些喘气。
他见玉琴虽是女子,却是步履矫捷,一些不觉疲倦,心中大大奇异,便说道:“姑娘到底是北方女子,不比我们苏州的小姐,一向娇生惯养的,金莲窄窄,走不上半里路,哪里会爬山呢?”
玉琴笑笑,他们的午饭是在一处僧寺里吃的。
此刻时已近傍晚,乡农便引着玉琴回转。
玉琴瞧他有些疲倦的模样,忽然想起了什么事来。
瞧见前面有个歇凉亭,走到亭前,玉琴便对乡农说道:“你走得吃力了吗?不如在那亭里坐一会吧。”
乡农点点头道:“姑娘,你也坐一刻可好?”
玉琴道:“好的。”
于是,走入歇凉亭,亭中有几只破旧的椅子,二人遂对面坐了下来。
恰巧有一担卖豆腐浆的经过亭前,玉琴买了十文钱的一碗豆腐浆,请那乡农吃,乡农连连称谢。
玉琴自己并不要喝这东西,瞧着乡农很快地把一碗豆腐浆喝完了,便对他说道:“你在这里住了多年,山上的事情可都知道吗?”
乡农听了,便将大拇指一翘,答道:不瞒姑娘说,我的别名唤做老百晓,就是不论什么大小事情,没有不知道的,所以我敢引导姑娘游玩。在这西山团团一百多里地方,只要你有什么问我,都可回答你的。”
玉琴笑道:“老百晓,我就问你一个人,你可知道?”
乡农道:“可是山上关帝庙里的老和尚,还是大财主张善人,还是镇夏市的王秀才?”
玉琴笑道:“都不是,我要问你的是一个渔哥儿,有人称他是史大哥的。昨夜他在水里和许多同伙大闹,人家说他抢钱,后来被他的妻子拖回家去的,你可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乡农道:“原来是史大哥史兴,我知道的。他确是西山的一个奇人。说来话长,待我详细讲给姑娘听吧。”
玉琴道:“很好。”
乡农遂取过早烟袋,装好了一简早烟,就火刀石上打出一点火星来,烧着了烟,又慢慢地吸了两口。于是他一边吸烟,一边告诉给玉琴听。
他说道:“史兴是山上人,自幼便没有父母,跟着他的叔父打渔为生。只因没有读过书,所以一字不识。不过他的膂力很大,在小时候就跟着一个姓陆的老僧练拳。
那陆老僧就是我方才说的关帝庙内的老和尚了,刀枪棍棒,无一不精。
卓锡庙中,好多年月,大家不知道他的来历。初见他秉性温存,若无所能,也不注意。
那庙破败了,老和尚也不向人化缘。
后来有一次,山上来了一伙强盗,抢劫乡民赵姓、彭姓等家。
关帝庙适在邻近,众盗打开庙门,也想进去抢劫。不料,那个老和尚提了一根杆棒,从黑暗里跑出来。抡起手中杆棒,左劈右扫,把一伙强盗打得落花流水,大半受了伤,狼狈而逃。
连抢劫下的东西,也都乱抛在地,不及携去,仍得物归原重。
从此,山上人都知道老和尚能武艺,是个了不得的人,一齐敬服。
赵姓、彭姓等家,对他更是感激,聚资重修关帝庙,报答老和尚相助之恩。从此,山上也太太平平,盗匪们不再敢来打劫了。”
“史兴在那时候,常常到关帝庙内去闲玩,庭中有一个一百多斤重的石香炉。史兴有一天高兴,竟双手把那石香炉举了起来,恰被老和尚瞧见,他就欢欢喜喜地唤史兴进去。
问了他一回,知史兴是孤儿,却有这样很好的力气,便愿意把武艺教授史兴。从此,史兴常跟老和尚学武,竟被他学全了武术。
史兴还有一个本领,就是泅水,在这里的渔户,大半本都会此道的,因到太湖里去打鱼,时常遇见风浪,有覆舟之祸。
若然学会了游泳,便可活命,似乎没甚稀罕。然而史兴的入水本领,与常人不同,他能在水底潜伏三昼夜,生啖鱼虾,又能踏水如履平地,不惧风浪。
太湖中各处他都闯过的,没有不熟的地方,捕鱼的技术也很好,能手执两枝标枪,左右击刺,百发百中,真是渔哥儿中的人杰。
大家称他为浪里滚,因此,有一个姓武的老翁看中了他,要把他的女儿嫁给他为妻。讲起武家的女儿来,倒也是一个奇怪的女子。”
乡农说到这里,又装了一简烟,吸上几口。
玉琴听得很有趣味,便催他道:“快说!快说!”
乡农咳了一声嗽,又讲道:“武家的女儿,名唤双喜。因她呱呱下地的日子,正是她父亲四十寿辰,所以取了这个名字。
可是,从小生得十分丑陋。面上一半有了青色的记,半爿脸儿完全变做青色,还有那半月脸,却又很白的,便成了一个鸳鸯面孔,大家都称她鸳鸯脸。
这样的女子,自然无人要去娶她,更兼她在做女儿的时候,便有很凶的名声,动不动就要打人,将来一定是个雌老虎,谁肯低首下心地去做她的丈夫呢?不过,她却也有一个本领,就是入水的功夫比任何人都高强。
有一次,她跟父亲出去打渔,在湖面上遇见了史兴,大家入水抢鱼,竟被她获胜。
老渔翁便托人向史兴的叔父处去说亲,史实的叔父便问史兴,可愿意娶武家的女儿?史兴却一口答应。
因为史兴家中赤贫,又是个孤儿,除了武家的女儿,谁肯嫁与他。史兴的叔父见史兴答应,便一口允许。老渔翁大喜,便把史兴招赘在家中。
史兴成婚后,因朱家积有钱财,足供温饱,便懒得出去打渔,反喜欢赌博饮酒。夫妇之间,为了此事常常相骂相打,到底史兴屈服了,只得出去捕渔。
可是身边钱一多时,依旧好赌、好饮,吃醉了酒,就要乱打。人家有些忌惮他,凡逢到对付不下时,只得去唤他的妻子出来。
他见了妻子,便不敢动野蛮手段了。他的师父老和尚,后来因他好赌好饮,所以渐渐不喜欢他,不肯再传授武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