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左右徘徊
陈代平2021-02-08 15:041,524

  在史弥远的力荐下,杜杲升至为濠州知州,水涨船高,陆子虞也跟着升为濠州通判,期间,杜杲带领大家兴修水利,促进生产;打击豪门恶霸势力,缓和阶级矛盾;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使濠州成为当时南宋治理下最好的州、郡之一。史弥远看好杜杲,那是因为杜杲的主张与他相同,在史弥远看来,只有实现宋金联盟,自己才能对得起宣宗。而陆子虞虽说为了抗金,才扣下当年贾涉和李钰检举忠义军头领李全的变节投敌……且说,杜杲为官廉洁清明,他威制豪强,体恤穷人,深得濠州百姓的赞颂和拥戴。因而受到理宗皇帝的单独召见。见到杜杲,赵昀慌忙询问应当如何在金、蒙之间寻找平衡?在他看来寻找平衡才是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良药妙方,因眼下的自己正处在联蒙抗金还是联金抗蒙的两条道路上徘徊不定,而董宋臣和史弥远便是这两条道路的主要代表。史弥远长期以来和金国人打交道,他向皇帝建议:“现南宋最重要的是联金抗蒙,而且金国人和我们宋朝联盟的意愿已经十分强烈,宋朝廷可以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占据话语的主导权,叫金国人完全归还燕云十六州,以完成历代先皇未了的心愿。如果我们联蒙抗金,金国灭亡之后,紧接着灭亡的就是我们南宋朝廷。”理宗听后,连连点头,觉得很有道理。可内侍董宋臣却是这样说的:“陛下,奴才以为丞相的意见,只考虑到其一,却没有思虑到其二。”理宗忙问:“何为只考虑其一,不思虑其二?”“也就是说他只考虑了宋朝廷的‘利’,却没有思虑到宋朝廷的‘弊’。联金只是暂时的,和蒙古人打交道却是永久的。金人就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我们犯不着为了一个行将灭亡的金国而去得罪朝气蓬勃的蒙古,联金就是将士和国民都理解不了,两国的仇恨毕竟太大了。只要我们和蒙古人搞好关系,宋朝廷就没有远虑,而我们一旦联合金朝去对付蒙古,那么,就给蒙古人授以话柄,他们灭亡金国后就有了攻打宋朝廷的说辞、借口。”以前,若是宋理宗将这样的问题向太后杨桂枝提及时,她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丞相史弥远一边,而此次太阳打从西边出来,她不但站在了内侍董宋臣的一边,还大骂史弥远的建议、主张是误国残民,而理宗在事关朝廷前途命运的大事大非面前,不会随便表态和轻易抉择,他现在就想听听用兵奇人杜杲的意见,看他对此如何分析。于是,理宗连忙让内侍董宋臣拟旨,令杜杲速速进京商谈、面议。“子昕呀!我赵昀是怎么进京当上皇帝的,想必爱卿的心里已十分清楚,眼下的赵昀只是史丞相和杨太后的提线木偶,哪还敢有自己的主见和单独的想法?要爱卿进京便是想问问我们宋廷应当如何处理与蒙、金的关系。当然,最后拿捏的还是太后、丞相。”杜杲为皇上目前的处境而焦愁、堪忧,他长吸了口气,深深叹道:“皇室的秘密,我杜杲不想打听,更不想知道,但皇上既然看得起我杜杲,能在众多的文武官员当中单独接见一个五品的地方小官,实乃历朝历代的罕见迹象,杜杲愿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皇帝。”紧接着,杜杲从辽国的灭亡,金国的南侵,二帝的被俘,一直讲到了蒙古人建国,尔后他又从蒙古进军中亚、东欧,以及横渡日本,征服高丽,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目的就是要做海洋四方的盟主,也就是完成所谓的世界大同。见理宗频频点头、连连称是,杜杲便趁机反问:“那贫瘠、落后的中亚、东欧,蒙古人都不放过,又岂会放过我们南宋密集的人口和富饶的土地?”赵昀听后,极为赞同地重重点头。赵昀能当皇帝,其实就是宁宗时期,帝党、后党既斗争又妥协的结果。赵昀本名赵与莒。原来的他不是皇子,而只是宋宁宗的远房堂侄。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十世孙,但宋帝位一向并非由赵德昭这一脉的后人继承,至赵与莒父亲赵希瓐这一代已与皇室血缘十分疏远,而赵希瓐生前并没有任何封爵,只是当过县尉小官,生活与百姓无异,赵与莒也因此在平民的家庭中出生、成长。

继续阅读:9善琴姑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蒙传奇:南宋英杰杜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