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南川是想要多和苏锦相处一段时间的,苏锦却不想,她可不想在宫人们的眼皮子底下,和顾南川有过多的接触,饶是段洛风对她的印象并不好,可她也不想借由顾南川而让段洛风有借口卸掉自己皇后的头衔。
若是段洛风说自己和顾南川有染,并且找出了任何蛛丝马迹,即便有先皇的遗诏在,他也绝对能够用女子的风气和贞洁来让苏锦当不成皇后。
功亏一篑的事情,苏锦绝对不做,所以,她尽可能的与顾南川拉远距离,半点儿都不让他靠近。
顾南川觉得心酸,越发觊觎皇位,也更加痛恨段洛风。
苏锦在宫中没待多久,便回了苏府,毕竟她有段洛风的皇命在身,她若是不尽快让苏徐波进宫,势必又会让段洛风对她的印象大打折扣,而她,也想要就此机会,让苏徐波给她说尽好话,并且由父亲来和皇上谈判,致使苏锦在入宫之后,会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所谓的独一无二,不仅仅指的是皇后之位这个头衔,而是她在段洛风心中的位置。
至于宋小汐,苏锦有足够的把握,让她没办法在宫中生存下去,或者,她有足够的计谋,能够让宋小汐永久的在冷宫中度过。
苏锦不相信段洛风不并非是一个利益至上之人,但凡苏家能够给他足够的好处和拥护,段洛风势必要看在苏家势力,以及兵力的情况下,而对苏锦的态度有所改观。
至于宋小汐,只要苏徐波表达出对宋小汐的冷漠和不屑,想来段洛风也该知道如何做,才能够获得苏家支持。
没有哪个男人,会爱美人胜过江山,一如苏锦认定自己爱皇后之位胜过个人尊严和廉耻,不住的换男人一样。
在她眼里,男人都是一样,只要有权有势,能够给自己皇后之位,她便跟在谁的身边,掌控谁的人生,对,是自以为是的那种掌控。
然而,苏徐波甚至都不知道苏锦出了府,还去了宫中,当他克制情绪,让云氏去招待来访之客,耐着性子在客房听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当然,苏锦的讲述中是有所隐瞒的,她完全隐去了对自己不利的那一部分,而是一味地谴责宋小汐的不吃和无知,并且将段洛风对宋小汐的宠爱形容的极为夸张过分,为的就是挑起苏徐波对自己的怜惜和呵护,这样,他入宫之后,才不会被段洛风牵着鼻子走,反而是他牵制着段洛风。
苏徐波却也并非是不辨别是非之人,苏锦是什么样的品性,做事如何,苏徐波自然了解,她能够只身入宫去让皇上送回宋小汐,便已经说明了她对于皇后之位的笃定和自信,以及欲要铲除,并且统领后宫的决心。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若是苏锦没有去招惹宋小汐,她和宋小汐之间又如何会有纠葛?
当然,段洛风对宋小汐的过分呵护,以及对苏锦的忽视和漠然,的确让苏徐波觉得气愤,让苏徐波觉得苏家并没有受到段洛风的重视和尊重。
苏徐波经过这么多天被众臣或者是达官显贵所追捧,支持,称赞,让他有些飘飘然了,一如苏锦那般,将苏家看作朝廷之中不可分割,也不可缺少的存在。
他笃定,若是段洛风没有苏家的支持和拥护,势必不能够在朝廷中站稳脚跟,也不会信服于人,谁让苏锦的名字出现在先皇的遗诏中呢,这是上天对苏家的眷顾。
至于宋小汐,苏徐波丝毫不在乎,苏家都已经出了一个皇后了,区区一个淑贵妃又如何?
皇上不能够一直宠爱淑贵妃,而置皇后于不顾,这是对苏家的轻蔑。反之,如果段洛风对宋小汐表示不屑,而对苏锦看重,苏徐波反而觉得理所应当,并且庆幸,可见,宋小汐在苏徐波的心里,依旧不过是蝼蚁之命。
所谓让宋小汐入宗谱,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拉拢和认可,不过是苏徐波想要皇上对苏家更加重视罢了,也是为了让朝中众臣,越发的忌惮和奉承苏家。
多一份势力,便多一份胆量,更在朝中多一份地位和气势,这一点,久居官场的苏徐波自然明白,所以,饶是他再不重视宋小汐,却还是要让她入宗谱。
“父亲,皇上如今让您过去,您身为长辈,也是皇上未来的岳父,理应好好给新皇一份忠告和谏言,让他不要因小失大。”
苏锦十分有底气的对苏徐波说道。
苏徐波则一拍桌案,怒斥道:“苏锦,没有经过为父的准许,谁让你出府进宫,单独去见皇上的?”
苏锦还以为父亲对段洛风的做法十分愤怒,却没想到,父亲脱口而出的,是对自己的呵斥。
她有些委屈;“女儿还不是为了苏家着想,那个宋小汐单独和皇上在一起,势必会加深两人感情,父亲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女儿入宫之后,即便身为皇后,也远远不及宋小汐所获得的恩宠吗?”
苏徐波当然不想,可是,苏锦这般自作主张,还惹得段洛风对她厌恶,的确不是明智之举,故此苏徐波才气愤。
倘若苏锦这一番入宫,得到的结果对苏家有利,对苏锦本身皇后之位的巩固有利,那苏徐波肯定又是另一番嘴脸,又怎会呵斥苏锦,只怕高兴都来不及。
“为父还不是替你着想,你这样冒失的入宫,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多急切的想要登上皇后之位。好歹你也是先皇亲命,要成为新皇后之人,怎么一点儿都不懂得矜持?如今倒好,还和淑贵妃产生了纠纷,落了水,即便想要抓住男人的心,也该一点一点慢慢来,像你这样莽撞行事,只会适得其反!”
到底姜还是老的辣,不论是官场,还是后宫中娘娘们之间的争宠斗争,苏徐波都有所耳闻和眼见,所以,帮着苏锦抢夺男人的心,男人都是了解男人的,他多多少少还是能够提一些比较切实的建议,给予一些解决实际情况的忠告,而非是泛泛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