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古代言情>通房丫鬟的自我修养:踢了王爷跑路>目录
第二百二十四章 证据县令看似退让,实则是拿那“五十大板”来给萧琅施压。
动刑的人是县令的人,刑具常年摆在县衙中。
行刑时要用多大的力、是要将人打得看起来皮开肉绽实则不伤筋动骨还是将人往死里打、刑具上要不要涂抹些能加重痛感的药……这一切都是由县令说了算。
如果萧琅选择继续告县令,那么等待他的就是足以让他断送性命的一顿打。
反之,萧琅不告了,那么县令就能以此为由,将他的退缩说成是因诬告而心虚,从而将此事圆过去。
“既然县令有罪,那就揭发他!”
百姓类似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萧琅则如青竹一般笔直站着,以内力喊出一段话:“当初他主动将朝廷造船的订单交给我。”
“按规定,你该先受刑!”
县令的怒斥被萧琅那蕴藏内力的声音所遮掩,衙差听令去阻拦萧琅,也被萧琅身边的韩靳给一一打了回去。
萧琅的话似从天上而来,洪亮、沉稳、清晰:“我接下单子后,他多次明示暗示我招工,我觉得没必要,便没有答应下来,直至他利用官职再次对我施压,我不得已遂了他的意,此后没过几日,他就带人将一批工匠抢走了。”
听到萧琅所言,在场的百姓都能猜到前去船坞的工匠中有人出事了。
果然,下一瞬,萧琅的语气充满了沉痛,语速慢了下来,音量亦不如方才响亮,却字字都戳人心窝。
他说:“总共一百五十六人!我记得清清楚楚,他总共带走一百五十六人!自那些工匠被带走以后,我就一直在想办法将他们接回来,可是没想到啊,我没想到他竟然这么丧心病狂!”
“一百五十六?”有百姓想到不久前还在讨论的那些焦尸,惊呼,“昨日被烧的人数正好是一百五十六!”
此话像是往油锅里倒入一杯水,令周遭响起了可怖的炸响。
这次船坞招工,锁天关内大部分没有固定活计、身强体壮的汉子都去了,在场的所有人不免担心自己的家人正在这一百五十六具焦尸之中。
一时间,怒骂声、痛哭声、难以置信的询问声……都向县令涌去。
不仅如此,愤怒的人群同样以势不可挡之力冲破衙差的阻拦,欲要暴打县令。
县令不断向后倒退,连声喊:“证据,他没有证据,红口白牙说的话如何能相信?都冷静点!冷静点!”
衙差也在放声如此喊。
百姓们本就是一时承受不住这件事,激动了些,但是还没有到完全丧失理智的一刻,于是渐渐都控制住情绪,让萧琅快些将证据摆出来。
此刻,县令早已被推倒在地,玉冠外斜,衣裳凌乱,被几个衙差联手扶起来,他几乎是从牙齿缝中挤出一句话来:“萧琅,诬告朝廷命官,可不仅仅是杖责五十大板而已!”
三年父母官,于民无益,却养出了一身官威。
有百姓被县令如此厉声警告吓得躲进人群中,也有人因此而怀疑自己是否该相信萧琅的怂恿。
萧琅朝县令露出个嘲讽意味十足的笑:
“我萧琅此生清清白白,从未做过一件有愧于良心的事,这次却被你三番四次的威逼吓得失了判断力,让你从我手中带走一百五十六个工匠,害他们枉死,也害我自己背负上那么多条人命。今日别说你三言两语的威胁了,就算是你把我打死,我都会揭发你的罪行!”
说着,萧琅根本不给县令反驳的机会,大喝一声“动手”。
人群中突然跳出二十来个壮汉,他们从随身携带的包袱中抽出一沓纸,向人群撒去。
与此同时,萧琅的声音再次传入众人耳朵中:“这是我找人誊抄的县令抽调工匠的调令,为防止他销毁罪证,真实的凋令等调查此时的官员抵达后,我才会交出来。正因有此令,我以为一切都过了官府的明路,不可能出任何意外,所以才在他执意抢人的时候没有阻拦。是我没想到他如此歹毒,如此心狠手辣,整整一百五十六条性命,说烧就烧了!”
百姓抢到那些誊抄的调令。
因为是抄写的版本,而非原版,所以没有官印。
但是由于萧琅言辞凿凿,百姓心中的天平不由得倾向了他。
紧接着,萧琅再次命人撒下第二份证据。
这些证据源自当初帮县令制造流放罪犯假死证明的仵作、主簿等,他们都详细地供认自己如何帮县令做违法的事,做过多少桩,替多少罪犯假死过。
“替罪犯假死脱罪,能收罪犯家属的贿赂,倒也算是有利可图。但他烧死这么多工匠,是图什么?”有人不解,大声问。
不是他为县令辩解,而是他想要知道真正的真相。
这回,萧琅只是摇头不语。
众人困惑,他连县令操控手下为罪犯假死都能查出来,为何会挖不出最深的根源?
“图什么?”
一披头散发的俊逸男子从县衙内大笑着走出来。
寒风刺骨的冬日,他身上仅仅穿了一件白色素纱衣,领口大敞着,露出肌理分明却伤痕累累的前胸,他的走姿并不是很规矩,摇摇摆摆的,脚踝上的铃铛随着行动而发出铃铃铃的脆响,其下是一双伶仃、骨节清晰的足,赤果地踩在雪地上。
县令没想到此人会突然出现,脸色大变,连忙厉声命令衙差将此人抓回去。
如此激烈的反应,明摆着就是在说此男子知道些什么。
有机灵的百姓立刻拦住衙差,将男子团团围在他们的身后。
“大人,小人相信您是被冤枉的,您让他们把话都说了,您问心无愧,何惧人言?”
县令看着这百姓只给他戴高帽子,却寸步不让地挡着他,不由得怒火中烧,大喝一声后将百姓给推到一旁。
他大喊:“你们要查案,那便查!我与此人在感情上有些纠纷,莫要听他胡言乱语!”
闻言,周遭的百姓都愣了。
呆滞地看看县令,再咔嚓咔嚓转头,看向衣衫不整的男子。
都,都是男的啊!
怎么就有了感情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