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古代言情>通房丫鬟的自我修养:踢了王爷跑路>目录
第二百二十六章 焚尸的动机在锁天关为官三年,县令惯会做人,他心中傲慢自大,明明看不上穷苦百姓,却能装出一副爱民如子的模样来,对上官只会更用心巴结献媚。
投其所好也好,行贿奉承也罢,总之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上级官员都与他关系融洽。
但是,和县令维持良好关系的前提是不伤及那些官员的利益。
眼下县令已经成为惠王的棋子,李大人怎么可能还给他好脸色?
于是,李大人冷着脸瞪了县令一眼,而后让薄纱男子将欲要说的话给说完。
薄纱男子俊美异常,纤眉下有着一双潋滟的秋水瞳,方才自怜自哀过,眼尾泛着淡淡的红,鼻子秀挺,唇红齿白,颀长而瘦弱的身子穿在宽大松散的白纱袍中,风一吹,衣袂飘飘,青丝高扬,竟让他似欲要成仙一般。
他的声音清透,不脆不沉,如同潺潺泉水般缓缓流入旁人的心中。
“我本是一书生,来此寻亲,未曾入关就遇到县令,听他所言,他是到他所管辖的村庄中巡查稻田生长情况。我以为他是个体恤民情的好官,便应了他同行的邀请,却不料他好蹂.躏男女……”
所言的内容,是自己如何被县令欺凌,府中又有多少人被囚禁欺辱,又有多少人成为了一句残破的尸体被扔出去等等。
薄纱男子说话之时,眼中始终聚着一汪泪,却倔强地不肯让泪水流下,说到哽咽之时,顿了顿,缓过劲儿来以后才继续说。
朔风呼啸,衣摆飘扬。
此刻的薄纱男子,纵使衣裳暴露,却像是一面记载无数将士英勇无畏事迹的战旗,虽刀痕遍布、沾满鲜血,却从不褪色,仍能在风中吹响猎猎战歌。
他这个当事者,用最平静的语气,说出那些不敢回首的往事,深深触动百姓的心,令他们怒不可遏。
待府内的姬妾男宠被请出来后,他们哭哭啼啼展露着自己的伤,诉说着县令那些龌龊残暴的行径,仅存的两个被以外室名义掳回县衙的姑娘也将此事揭发了出来。
县令多次否认都无果,于是在明里暗里威逼利诱这些人闭嘴。
阿莲察觉到县令多次警告薄纱男子,恐怕此人知道的远比旁人多。
果然,没过多久,男子就又爆出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来。
“县令虽是暴虐成性,但靠以往的手段足以悄无声息地抓到足够多的美人儿,若仅仅是为了满足此等私欲,他倒是不需要去船坞抢走那么多人。他抢人的真正原因是他急于升官,听信了个妖道的话,坚信将上百民整体健壮的男子的血放干后再焚烧,可把他们的气运收集起来,助他平步青云。”
此话如同惊雷一般,陡然批下来,惊得所有人都愕然不已。
就是为了如此显而易见的谎言,断送了上百人的性命???
镇北将军怒喝:“此妖道身在何处?”
“封城多日,妖道尚在府衙内做客。”薄纱男子道出心中积攒许久的愤懑,此时竟浑身血液沸腾,为即将能成功报复县令而激动,“我可带人前往搜捕。”
镇北将军当即命士兵同往。
“这些人与我闹了矛盾,所说的话根本不可信,大人,将军,不可轻信他们的片面之词!当初是他们勾引的我……”
县令妄图狡辩,但那些被欺凌许久的姬妾男宠终于等到他势弱的时候了,自然是有以怨报怨有仇报仇,他狡辩一句,他们一人能回他十句,将他伪君子的形象撕得彻彻底底。
不久,士兵从县衙内押出个身着道袍却分外富态的道士。
此道本就是个到处坑蒙拐骗之徒,一见县衙外又是镇北将军、知府,又是全城百姓围攻的阵势,当即就吓得要尿了,根本用不着问话,便将自己是如何坑骗县令,而县令又是如何做的都招了。
依他所言,半年前他游历到梅子岭,照常演了出戏,让自己名声大噪,吸引那些愚蠢而富有的达官富商。
县令正是这个时候主动找上门的,他一听县令所求是官运亨通,便和应付以往那些官员一样应付县令,事还没办成,倒是给自己捞了不少钱。谁知县令没蠢到底,早派人监视他,以至于他前脚刚逃跑后脚就被抓了。
大牢里各种要命的刑具被用到他的身上,最终他被逼无奈就说出了要焚烧二百名壮丁才能助他得偿所愿的言论。
他本来想着这种事正常人都做不出来,打算先忽悠县令几日,再找机会逃走,既然他都逃了,就说明他所说的话是假的,那么县令自然就不会再干出那等伤天害理的事。
可是,谁能想到县令就是一疯子,真开始谋划起这件事来了。
道士哭得比那些被欺凌的男女更凄惨:“我是个骗吃骗喝的混蛋,我有罪,但是我真没想过要害人性命啊!大人,您饶了我这次吧,我以后再也不敢胡言乱语了!”
“饶过你?那谁饶了那群无辜枉死的受害者?”
人群中一声大吼,又将百姓们的情绪推向顶端。
这次,不管是李大人还是镇北将军,都制止不了此刻的混乱。
他们暴打县令、道士以及那群为虎作伥的衙差。
直至,镇北军将士将一百五十六具焦尸抬了进来,百姓们才逐渐停下来。
他们目不转睛地望着那些尸体,想要查看自己的至亲是否在其中,又怕确定至亲的死讯,都站在原地不敢往前一步。
镇北将军沉痛道:“都被烧得面目全非了,你们要是能认出他们来最好,要是认不出的话,家属一同商量下,要不要修个大坟墓,好歹让他们都入土为安。”
许久不吭声的萧琅也道:“我这儿有名单,我一一念他们的名字,家属可过来寻找。”
说完,萧琅就从衣襟内掏出一张纸,高声依次念着死者的名字。
声音低沉而悲伤,饱含对死者的遗憾与痛惜。
数以万计的百姓,脸上都露出同样惶恐不安的神色,静静等待着萧琅宣读。
坐在屋顶上的林宅众人看着这一幕,只觉得滑稽与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