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古代言情>通房丫鬟的自我修养:踢了王爷跑路>目录
第五十四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人落地无声,轻功远胜沈少康,眨眼功夫就贴了过来。
沈少康:“!!”
这是遇到高手了。
沈少康当即要打哨,试图哨音传信。
可没等他付出行动,就觉得迫人的杀气笼了过来,脖颈被两指捏住,喉骨‘喀嚓’脆响。
沈少康暗叫不好,他当即振臂用了招‘推云手’不至于被扼喉杀死,但因为内力悬殊太大,且出手慢了半拍,虽避开了扼喉的致命伤,但喉骨受损,当即口鼻喷血。
“推云手?!”那人眼底闪过惊诧之色。
沈少康抓住对方分神的功夫,忍着疼撞在抄手走廊的立柱上,‘咣当’皮肉撞击的闷响声格外清晰。
恰恰此时白梨从阿莲的账房出来,将这动静听的分明。
“谁在哪儿?”白梨嘀咕了声,踱步过去。
那人自知今日难成事,为避免暴露,这才飞身离开。
半个时辰后,萧府内宅。
“主子,属下办事不力,请主子惩罚。”
跪在地上请罪的人,正是打伤沈少康的男子,名唤韩靳。
他摘掉了边鼓帽,换上了林府家臣的蓝缎平金团绣锦衣,染了血的斜绫纹劲装被烧了个干净。
萧府的家臣韩靳实则是林府的家生子,往上查三代都是为萧家办差。
韩靳的祖父也曾上过战场立过军功,在京城武将中也是出了名的先锋,所以才保留了本姓‘韩氏’。
只可惜萧府一朝落了难,这些所谓的家生子也跟着受了罪,韩靳的祖父没能全身而退,死在了那场权斗之中,亲爹韩成峰在逃亡的路上旧伤发作也没撑到锁天关。
这是血海深仇,韩靳的恨意与萧琅过犹可及。
此番他得知孔嬷嬷托管二十余年的物件居然有人拿了票据来取,他就意识到报仇的机会来了。
“先起来回话。”萧琅抬手示意。
“那阿莲姑娘请来的护院是一对夫妻带着对姐弟,之前按照忠叔给消息,属下去梅子岭赵庄村查过了,此人名叫林遂宁,妻子康妙音病重且不孕,那对姐弟是孤儿被收留。”
韩靳继续说道:“今日去林宅试探,林遂宁的徒弟功夫不算好,属下灭口时,他竟使出了‘推云掌’,可见他师父林遂宁这个名字是假的。”
“推云掌?!”萧琅玩味一笑:“有意思,越来越有意思了,本想着先摸清楚阿莲的真实身份,没曾想她请的护院都是销声匿迹的‘推云手’。”
当年大晏朝与北境小国交战,战事持续了三个月才取胜。
同样也让‘银枪推云手’名震天下,一把银枪,一招‘推云掌’横扫战场。
可也因战功彪炳,又不肯屈服于赫连家族,最终被发配苦寒之地,因慢性毒的缘故,最终落了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主子,属下愿将功折罪,彻查清楚林遂宁的真实身份。”韩靳请命。
萧琅摆手:“不,别搞错了重点,‘推云掌’后继有人是好事,也未必就是那位将军的后人,我要查的是阿莲,更要拿到那张票据,懂吗?”
“属下明白。”韩靳颔首领命,又道:“那京城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萧琅莞尔,屈指点了点紫檀调螭龙纹的多宝阁。
韩靳会意,起身走近,瞧见装密信的匣子开着。
他拿了最上面的那封,拆开后一目十行的扫过。
“主子,这皇家围猎即将拉开序幕,太子.党和大皇子那派定然会明争暗斗一场,福王宋长安禁足已解,但因为张罗皇后赫连婉蓉赐婚的事并不会同行。”
韩靳把密信重新整理好放回多宝阁的匣子:“往年太子.党有惠王宋长青帮着夺彩头,可今年惠王母妃染了疾病呕吐呃逆高热不退,无欲无求的惠王是大孝子自然也不会同行。”
“是啊,我们就等着看好戏吧。”萧琅把玩他拿玉折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只是这黄雀是福王还是惠王就未可知了。”
--
京城,灵隐寺。
松木香舒雅弥漫,小沙弥放下茶杯和茶壶便退了出去。
“多谢小师傅。”惠王宋长青双手合十,目送小沙弥走远才反手关上了门。
“二哥五弟,我这儿不必东宫和王府,寒酸落魄些,这茶水粗糙,你们将就喝吧。”他说话间已经倒好了茶。
禁足已解的福王宋长安与太子宋长锦今日一起来灵隐寺探望染病的端妃娘娘。
“我母妃刚刚服了药,二哥和五弟来的不巧了。”惠王宋长青消瘦了不少,说话都有气无力的。
平日那件墨绒滚边的麒麟锦袍都显得宽松了不少,盘腿坐在氍毹上。
“无妨,端妃娘娘既然歇息了,那就不去叨扰了。”太子宋长锦也随意盘坐,指了指堆放在一旁的大包小包:“这些是二哥带来的心意,都是滋补的好药。”
“二哥太客气了,你瞧瞧我这堆放了多少药方。”惠王宋长青手肘撑在酸枝木镂雕镶宝石的八角几上,层层叠叠的药方看的人眼花缭乱。
福王宋长安是唯一站着的那个,颀长的身影投射在氍毹上,如同泾渭分明的一道线。
“四哥,你这药方该让孔嬷嬷瞧瞧,她精通药理,当年皇后娘娘都称赞过的。”宋长安看向太子:“二哥也是见识过的,当初皇后娘娘服药都要嬷嬷亲自验过尝过才行的。”
他弯腰拿起上面的一纸药方:“旋复花二钱、赭石一钱、半夏与党参各三钱、陈皮和砂仁少许,加上甘草和生姜煎煮,这是一般呃逆的方子,没瞧见退烧的药草啊?”
“这五弟到底是孔嬷嬷带大的,耳濡目染了这么多年,药理也是学了些皮毛。”太子宋长锦旋转手里的茶杯。
“二哥谬赞了,今日来灵隐寺,还未瞧见孔嬷嬷呢。”福王宋长安放下了手里的一纸药方,饮尽了杯中的茶。
“五弟啊,我都见不到孔嬷嬷呢。”惠王宋长青耸了耸肩膀:“自我母妃染病后,太妃那边就全仰仗孔嬷嬷了,太妃上了年纪劝不动,白日诵经,夜里写经书,日夜祈福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