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太子幕僚
气运浇林2025-07-02 18:322,031

皇帝欲要将事情轻拿轻放,惠王忽感大难不死,立刻叩谢圣恩。

但言官却由不得如此。

一位须发皆白的御史,高声质问:

“私采金矿、收受贿赂、侵吞抚恤金,皆是过错,何来功绩?怎敢厚颜谈一句‘将功抵过’?今日惠王之罪已传得人尽皆知,百姓不识字却明是非,正堵在宫门之外,为那些保家卫国的将士鸣不平,亦为无数被剥削的同胞伸张正义!陛下当真要为了此子,混淆黑白,与天下为敌吗?”

好一句“与天下为敌”!

如此严重的说辞,令满朝文武皆倒吸一口凉气。

文官心思杂,权衡良多,武将却懒得去考虑利益得失,只觉得兔死狐悲,此刻有人先挑破此事,他们纷纷高声表态。

“请陛下严惩惠王!”

堂内外半数武将声如洪钟,气势如虹。

惠王见状,恼极了那位看似正直无私的御史。

别以为旁人不知道此人明面上刚正不阿,容不下任何不法之事,实际上他是个古板迂腐的老头儿,对其他皇子极尽严苛,对太子则是百般维护。

倒不是说他对太子有多忠心,他忠心的仅仅是“储君”这个身份。

今日宋长锦是太子,他便偏袒宋长安,明日宋长青成了太子,他就该换成偏袒宋长青了。

如此没有立场之人,任何一个皇子都不会重用他,他却偏偏认为自己是个不攀附权势、不畏惧强权的清官,并以此为傲。

御史感受到惠王的怒视,冷哼一声,将头撇到一旁去,以示不屑与之为伍的态度。

饶是皇帝,也不敢明着与天下为敌。

既然糊弄不过去,那便且等着。

皇帝沉声道:“朕得此强弩,兴奋至极,一时忘了老四还有如此罪行,是朕的疏忽。众爱卿所言极是,朕亦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危害我大宴将士与子民的蛀虫!”

“只不过,正如老四所言,人证物证都未曾核查,真假难辨,那便让刑部与大理寺联手调查此事。在查出结果之前,老四暂且禁足于府邸,无召不得出入。朕在此承诺,无论罪魁祸首是谁,朕都严惩不贷!”

这话说出来,百官都知道就是一个拖字诀。

之后惠王是否会被定罪,看的就是各方势力角逐的结果了。

已知满朝武将、大皇子定会咬死惠王不放,太子看起来也是蠢蠢欲动,而惠王的党羽群龙无首,未必能扛得住。

但是皇帝先是企图将此事敷衍了之,后又一口一个“老四”,喊得格外亲切,态度显而易见,领了此差事的官员要顾及皇帝的意愿,自然会有所偏向。

这场角逐,与其说是惠王与其他皇子、武将的斗争,还不如说是皇帝与他们的较量。

至于结果嘛……

宋长安快速瞧了眼怒火中烧的大皇子,再扫了眼义愤填膺的武将,不着痕迹地勾了下唇。

就算圣意威赫,也震慑不了他们的仇恨。

不到最后一刻,胜负只怕难以预料。

无论是谁被揭露罪行,也无论罪证看起来有多确凿,都要经过刑部、大理寺的审理,皇帝虽有私心,但如此安排是挑不出错的,于是大皇子等人只能暂且认下此事。

……

下朝之时,百官眉眼官司不断,三三两两约着去喝酒、听曲、巡视民情……至于真正意图,不可说,不可说。

就连太子也隐晦得很。

“孤近日得了一份先贤治理洪水的良策,五弟与我一道儿回东宫,商议此策是否可行!”

又是命令的口吻。

宋长安仿佛从不觉得受辱一般,应道:“皇兄心系苍生,臣弟替百姓欢喜。”

话只点到为止,但太子心中自然想到其未尽之语——大宴有此储君,是万民之福。

太子不免喜上眉梢,边朝东宫走边说教:“不是我说五弟,你啊,虽能将差事办好,但没有主动为民着想的心思,与那被农夫使唤着去耕地的牛有何异?”

刚靠近的赫连珩扶额。

首先,宋长安是个皇子,敢在太子跟前暴露出自己一心为民的心思,还不得被太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其次,就算太子是故意讥讽宋长安连一点异心都不敢表露出来,胆怯如鼠,但把宋长安比作劳苦的牛,把自己比作泥腿子,不觉得自降身价吗?

赫连珩一手背于身后,一手执笏板放于腹前,阔步而来。

“太子近日读何书?常与何人为伴?”

太子与宋长安向赫连珩行了个晚辈礼,太子一边作答一边与赫连珩并肩而行,而被忽视的宋长安落于二人身后半步,不喜不悲地听着。

“受舅舅教诲,侄儿读的自然是圣贤书,结交的亦是满腹经纶之人。”

“年前侄儿便与舅舅提到过一个名叫‘徐朗’的书生,此人有诸葛之才,他鼓励侄儿赈灾以获民心在先,将灾区冬麦献给父皇在后,助侄儿讨得父皇欢心。近来侄儿行事,也多受他指教,成功拉拢了不少文臣武将。”

赫连珩皱眉:“今日.你在朝堂上擅自发言,也与他有关?”

“那……”察觉到舅舅脸色越发阴沉,太子把到了嘴边的话调了个意思,“那当然了,侄儿原先觉得不妥,可他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待老四这种人,就该一招将他弄死,否则后患无穷。”

其实,徐朗只是个没有靠山、没有前途的布衣书生,最多只能帮太子分析局势,万万不敢如此细致地“指教”太子。

太子所言都是他自己的想法,如果赫连珩赞同,他会骄傲地炫耀自己料事如神、当机立断。反之,责任自然归他人承担。

自幼母后就告诉过他,他是储君,他绝不会做错任何事。

即便他的命令造成了不利于自己的后果,也是身边的太监、妃嫔甚至是太傅的错,他们误导他,他们怂恿他,他们没有教好他……要问责,必严惩他们。

赫连珩与皇后赫连婉蓉有着同样的想法,要不然也不会问出“常与何人为伴”这种话来。

太子自己沉不住气,却怪别人教坏了他,好霸道的做派!

继续阅读:第三百零八章 打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通房丫鬟的自我修养:踢了王爷跑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