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袁绍取得了书籍印刷技术。
韩林恭恭敬敬的,把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两本书籍交给了袁绍。再一次承诺。“五年内,市面上绝对不会见到这两本书。”
袁绍对韩林如此的态度感到很满意。“待我返回冀州,韩城主就可以派人开始运输了,这次只有铜钱,其他物资就算了,冀州以后也会很忙碌的,粮食马匹,我们还是自己留着吧。”
“一切都听袁冀州做主。”韩林的态度一直都很恭敬。
曲终人散,随着袁绍的离开,整个拍卖也就结束了。
王允临行前与刘表刘繇一起找到袁术。
“老夫觉得袁本初说的是对的,公路是该把少帝送回洛阳了。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少帝献帝都是先帝的骨血,至于谁做天子,还是让他们自己商量比较好。公路以为如何?”
“袁本初敢小看与我,汝等也敢小看本相吗?此事休想,哼。”袁术早已经怒不可遏,他心里的怒火还不知道要对谁发作呢,现在王允又来对他指手画脚,当真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刘扬州何时返回?”刘繇的表现袁术一直很满意,这些人里也就刘繇他看着还顺眼一点。
“丞相大人,繇刚刚统领扬州全境,还有很多事需要与司空大人商讨,短时间内是回不去了。丞相请自便。”
袁术走了,王允可没走。
王允,刘表,刘繇,刘备再加上韩林又从新聚集在一起。
“文德觉得袁术真的会进攻庐江郡吗?”王允对韩林的预计并不是很肯定。
“我觉得八九不离十。这次袁术受到的打击可不小,寿春的皇宫已经建设完成了,而且寿春紧挨着庐江,刘扬州已经告诉袁术,庐江有着将近一亿的物资,袁术肯定会动心的。”韩林肯定的说。
“既然决定对袁术动手,我们一起发兵,岂不是轻而易举,为何非要让文德的军队,单独行动呢?”
“一个是因为袁术聚拢了大量的军队,如果战争全面展开,必将是一场大战。豫州的百姓本来就已经够困苦的了,再面临一场大战,其生活可想而知。再一个,袁绍毕竟与袁术是兄弟,如果诸位大人一起对袁术出手,袁绍又岂能安心?牵连的只会越来越大,我大汉已经经不起如此大规模的破坏了。如果只是林的军队,单独行动,袁术必定不会警觉,麻醉大意之下,林想要取胜,简直轻而易举。只要直接控制住了袁术,整个豫州也就和平解放了。王大人只要等着接回少帝就行了。至于谁做天子,林就不掺和了,诸位大人看着办就行了。”
“文德说的也有道理。可是,如果袁术一点行动都没有呢?”王允也有些赞成韩林的做法了。
“那我们就继续提高庐江郡的吸引力,就散步消息说庐江还有书籍印刷技术的图书,总能有袁术特别想需要的,诸位大人就拭目以待吧。”
袁绍回去的很匆忙,毕竟这两本书可是价值两亿钱的宝贝,千万不能有所闪失。
韩林还是很地道的,从纸张的制造,到活字印刷术的刻字排版都交代的很清楚,包括在操作过程中流水线的作业办法,袁绍初步计算了一下,一本书的造价真的不足十文钱。
袁绍自己作为中间商,都赚了两亿多钱,可想而知,韩林赚了多少,虽然整个书籍销售的时间,才短短的四五个月的时间。但是韩林真的是把天下都搜刮了一遍。
作为中间商的袁绍,这次也把他所得到的都转给了韩林了。
整个青岛城,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已经开始实行预支工资了。也就是你还没干活呢,工资酬劳已经提前按照统一的标准,发放到各自的手中去了,因为粮食已经太多了,统一保管,就青岛城那么点地方,已经不太好安排了。
铜钱就更好办了,直接就回炉再造。
这一切,直接造成了青岛城,从铜钱作为货币,转变到了纸币作为流通货币。
再给每个人发粮食,工人们都有点不愿意了,周转着太麻烦了。青岛城用最新式的纸张,最新式的热滚筒压模印制的纸币,每一张都堪称是艺术品。凹凸的手感,成了最好的防伪标志。
青岛城,实现了韩林心中的第一次转变。
纸币的出现,除了显示了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信心,更实现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结构。
甄氏家族和糜氏家族作为青岛城起步的基础,前期经济上的投入已经是全部收回了,而且为青岛城提供给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商会式的管理框架,潜移默化的被所有人接受了。
这次针对袁术的军事行动,就是青岛城的一次能力展示。
每一次军事行动,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借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这次行动的口号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每个人的付出都是值得尊重的,而袁术肆意的纵兵抢掠,就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你用武力破坏,那我就用武力阻止你。
袁术一回到寿春,总是感觉心中的恶气无处宣泄。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修建的皇宫,这哪里是彰显自己的功绩,这分明是自己的无能。
袁术失魂落魄的走到了龙椅的前面,缓缓的转身坐在了上面。
阎象作为袁术的主簿,此次前往襄阳,他和纪灵也曾跟随,虽然内情不太清楚,但是显然袁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主公,此事万万不可啊。主公扶少帝,可谓大汉的肱骨之臣,绩丞相位,即便再有非议,却也不能抹杀主公对大汉的功绩。现今,天下各州,兴农修文一片安定祥和景象,大汉气运,又有了蒸蒸日上的气象。刘氏的座椅可不是他人就能随便坐的。主公若想彰显自己的功绩,当前就有一个大好的时机。”
“是何时机?说来听听。”
“当今天下,又有了蓬勃复苏的迹象,然而,天无二日,民无二君。少帝为兄在南,献帝为弟却在北。南北二帝所造成的就是大汉的气运不合。主公若能领大军,以统一大汉为名,扶兄废弟,北上洛阳。天子都还年幼,那时天下还不都在主公的号令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