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来到刚才发表言论的人的面前,鞠身行礼。这是这类场合的必须的礼节,韩林也不能太特殊,一个没有礼貌的人,在哪里都是不被欢迎的。
“不知这位公子是?”
“在下河东卫宁卫仲道。这位公子可是感觉在下说的不对?”
“在下韩林。不是觉得仲道公子说的不对,而是过于偏颇了。”
韩林的心里现在是想笑而不知道用多大的声音笑出来。自己拿来打算开刀的人居然就是蔡文姬的原配夫君。先前已经打算抢他的老婆了,那就彻底的把他踩在脚下了。
“不知公子有何高见?我等愿闻其详。”
显然韩林这个名字没有在大家心里留下足够的印象。周围众人也想听听韩林在如此正统的观点里还有什么不同意见。
韩林也不再怯场,侃侃而谈。
“讨论先秦帝国的功过得失,在下看来应该从先秦的功劳和过错两个方面来说。仲道公子尽言先秦的过错,所以在下觉得有些偏颇。”
“先秦的功劳?不知韩公子觉得先秦的功劳何在?”卫仲道的口气明显不太平和了,但是还是没有打乱韩林的言论,大汉的时候还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的。
“我个人觉得,先秦的功劳主要集中在统一二字。”
“统一?我大汉推翻了先秦的暴政,还不是实现了天下一统?甚至于我大汉还多次开疆阔土,与我大汉相比,先秦又有何功劳?”
“我们先看先秦都做了些什么。在秦王嬴政登基以前,群雄割据,逐鹿中原。先是春秋五霸,后是战国七雄,我华夏民族处在长久的战乱内耗之中。秦国推崇法家,信奉依法治国的治政方针,使秦国逐渐强过了关东六国,嬴政登基后,用九年的时间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废除分封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中央集权,真正结束了天下割据的局面。这就是政治上的统一。天下统一文字,实行书同文,这是文化的统一。统一钱币,度量衡,车轨,这是经济上的统一。先秦实现了一个政治统一,经济统一,文化统一的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大一统的民族国家,如此的功劳我等应该铭记在心。”
别人没有接话,卫仲道却有些愤愤不平。
“实现一统,而且北铸长城拒异族与外确实有些功劳,但在我看来,焚书坑儒,阻言路与天下悠悠众口,法苛无度,使天下百姓衣食无着,纵掠天下以足其私欲。如此残害天下,功难抵过,不足取也。”
既然已经打算把蔡文姬给抢了,那这卫仲道说什么也不能在这样的场合里抢了风头,他注定是韩林脚下的垫脚石。
“仲道公子的言论在下不敢苟同。所谓有功则赏,有过当罚,岂能功过相抵?再者,公子说先秦北铸长城抵挡外族是大功?在我看来这才是先秦最大的过错。”
现在的大汉,甚至于以后的几个朝代都在长城的辟护下让华夏子孙受益,但在后世更多的人认为这是对华夏民族的一种束缚,失去了进取心,安于现状,才导致了民族尊严被践踏。这样的言论出现在了大汉这样现在还受益匪浅的年代里,周围的人都皱起了眉头。
卫仲道也好像抓住了韩林话语中的把柄一样,蔑视的态度跃然脸上。
“真是无稽之谈,先秦北铸长城,到现在还在为我大汉护佑北疆。若是按照公子的言论,我们倒是应该推倒长城,放任异族纵马中原不成?”
“想不到,河东卫氏居然出了你这样的不孝子孙。真是可惜可叹啊!”
韩林语出惊人。
“大胆,汝是何人,胆敢当众辱我清白?”
“难道仲道公子自己就没有感到羞辱吗?”
众人纷纷劝解,再发展下去就要改成全武行,包括荀彧荀攸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韩林是在挑衅卫宁卫仲道了。卫仲道当然也是气愤难平。
韩林接着说道,“众位且想一下,当年卫青卫骠骑,带领我大汉兵士纵马草原,摧毁异族的王庭,令异族闻风来降者不计其数,那时的大汉谁人敢来冒犯其尊严,这一切岂是一座城墙能够做到的?卫公子口口声声自己是卫骠骑的后人,现在却因为少了一座城墙就要放任异族马踏中原。我说他不孝,说他应该感到羞愧,有错吗?”
“我……我没有这样的意思。”
大汉是对孝看的很重的时代,韩林虽然说的有些强词夺理,却也顺情顺理。这要是把不孝的大帽子带上了,以后卫仲道的仕途可就难了。他当然要极力反对。
“刚才我也是借着卫公子的身世来说话,只是为了说明先秦北铸长城不但没有功劳,而且劳民伤财将我们的思想封闭在这城墙之内,实在是大过错。像卫公子这样的剪除异族的英雄世家,都不想着如何富强我大汉,不想着让四周的异族如何臣服与我大汉的天威之下,把安逸寄托在这样一座城墙之上。我们作为后人又如何言谈忠孝?所以我才说北铸长城本身就是对我华夏民族的束缚。我等身在其中,再不发奋图强,可悲,可叹呀。”
“此论当真发人深省,韩公子高见。”
荀彧第一次说话。
“依公子所言,我等又该如何发奋图强呢?”
有高调的言论容易,关键是如何实施,荀彧看的就比较实际。
韩林接着说,
“我们就看先秦之法。信奉法家论,坚持依法治国。我曾了解过先秦的农事法度,每一头耕牛,每一件农具都在法度约束之中,如果不是先秦奢靡堕落,取之无度,这天下的农事定会日新月异,衣食丰足。再建强军来保护这些劳动成果,区区异族又怎敢挥动兵戈。广兴文化,让所有人都能够尊文理,通教化,用优秀的思想感召侵袭野蛮落后的思想。如此的武力震慑,思想教化,异族终将会以一种朝圣之心来面对我们华夏。天下间又怎能发生反乱之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当上下而求索。我作有一歌赋,与诸君共享之。”
韩林想到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恢宏大气,看淡风雨。正是这个动荡年代的最好诠释。一首好歌要比一句名言更容易被人接受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