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今晚?”甄诠大惊。
“今晚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吧。如果我所料成真,不知先生可愿意听取在下为先生谋划的退路?”
“时间还早,公子但说无妨。出自汝口,听入我耳。公子若言过其实,我也就当做一次怪谈。若是听不完公子之意,恐怕老夫寝食难安。”
“说说也没事,就请先生看我说的准与不准了。”
“公子但说无妨。”
“昨日袁绍出走,且多有得罪与董卓,董卓必定愤怒。然而手下之人必定会劝说以安抚为主,还可能给袁绍一个官位,这是董卓忌惮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与天下。却不能阻止董卓残暴的天性。今日之事就是杀鸡骇猴之局。凡是与袁氏过从甚蜜的都有可能受到牵连。今晚让我们去准备酒食,怕是难逃一劫。”
“若是如此,我们还如何能等到明天?”
“我也是怕我过于杞人忧天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果真如此又当如何?”
“先生不妨先去打探一番,如果今天早朝给袁绍封官。那我们就危险了。”
历史本来就是这样发展的。时间不长,甄诠就神色慌张的回来了。
“正如公子所言,我在皇城外等了两刻钟才打听到,今日确实给袁绍封为渤海太守。朝会没散我就赶回来了。我等如何行动还请公子指点迷津。”
“唉,天下动荡不远了。”
韩林也不是危言耸听,至少让甄诠害怕了,他的计划才更好实施。
“我有一策,就不知道先生敢不敢,信不信了。”
“公子言无不中。这已经到了存亡之时,公子旦讲无妨。”
“先生可以赶紧去求见董卓。坦言不该给袁绍封官。袁氏门生故吏与天下,如袁氏若都在京师,则尽在其掌控之中。今封袁绍与外,袁绍是袁氏长子,多有才德名声,将有多少人前往投效。”
“我等尽是袁氏之人,如何说的出此话?”
“这事简单,就说袁氏贪得无厌,多有将我们甄氏吞并之意。董卓必定不会猜忌。”
“即便真是如此,那我们甄氏岂不是就要和袁氏决裂,投靠在董卓手下?”
“也不尽然。先生觉得袁绍此人如何?”
“本初也算得上一时的人杰。广结天下名士,以是这天下才名介备的人物了。”
“我却不这么看。袁绍喜好名利,且自大无谋,信阿谀奉承,而拒真挚良言。遇大事优柔无决,见小利而忘恩无义。何其愚蠢无能之人。先生在其侧,可能无觉。在我看来仅此而已。”
韩林接着说。“若在洛阳,因为远离甄氏家族,袁氏又贪恋甄氏家族的财货,自然是对先生礼让有加。在外面,甄氏也只不过是他袁绍的钱袋子而已了。”
甄氏家族也一直都想在政治上能够有所建树,但他们商人的地位却决定了他们无力。甄诠仔细想了一下甄氏和袁氏的关系,的确是韩林所说的情况。
“还请公子教我。”甄诠开始真正重视起韩林的观点了。前几天大多都是夸夸其谈,今天的谈话才让甄诠感受到了韩林的高瞻远瞩,料事如神。
“先生应该借助袁绍封官一事,将洛阳的甄氏家族全都搬迁回去。洛阳已经不是一个安身之所了。”
“若如此说,董卓难道不会怀疑我甄氏这是要投奔袁绍吗?”
“此事先生不妨推给在下”
“此话怎讲?”
“如果此事董卓见疑,先生就说是听在下之言,我自会与董卓解说。先生且不可说我有多大本事,就说我是一个好色无度,却又才思敏锐之人就行。顺便告诉他我只不过是一个厨师而已。”
“这样可行吗?”
“先生去了便知,定让先生安然无恙的回归故里。”
时间紧迫,甄诠也没有再多做考虑,直奔相国府,也就是何进的府邸而去。
好在今天董卓有很多事情要安排,正在府中。
一切都像按照韩林的剧本来排演的。当甄诠说出要离开洛阳的时候,董卓就开始怀疑了。
韩林也终于见到了董卓。
难怪后世的作者们都说董卓是董胖子。脸大腿长,面容黝黑,侧躺在那里就像一堆肉坨。
韩林也就看了一眼,就跪附在地。毕竟他这样的小人物,董卓捏死他都不会眨眼。还是安分一点好。
“你就是韩林”
“在下正是韩林”
“大胆的奴才,汝只是一个庖厨的下人也敢自称在下?你以为老夫是甄诠那样的人吗?”
董卓当面就给了韩林一个下马威。
韩林挺起了腰。
“回丞相,为政者在下看来如烹小鲜者,无非是放多少菜,放多少盐。近日丞相盐放少了,在下知道了,就应当及时秉明丞相。若是丞相欢喜了,赐下个一官半职,那在下不就不是一个庖厨之人啦?”
“嗷。”董卓听韩林说的有些意思。“说来听听,老夫的盐怎么放少了?”
“回禀丞相,今日听闻丞相册封袁绍渤海太守,在下觉得丞相没有册封袁术却是欠缺了考虑。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前者,袁氏庶出长子也,丞相若只封袁绍在外,袁绍欲与丞相作对,袁氏门生岂不是争相往投?后者,袁氏嫡出长子也。袁绍袁术自幼不合,此事京城人尽皆知。袁绍说动东,袁术必然说西,袁绍若反,袁术比拥。前者,丞相以皇上的名义册封为渤海太守。对于后者,丞相何不以陈留王的名义册封与他。若袁术受其位,他日丞相拥立陈留王,袁术必定拥护。到时候袁绍若反,袁氏的门生该何去何从呢?袁氏自己还不互相打起来了。丞相以为如何?”
“哈哈哈哈,看来老夫确实是盐放少了。该当你小子升官发财啊。好,很好。”
董卓的心情显然不错。
“下官谢丞相提携之恩。”
官要到了,不管大小,先接了再说。
“你又为何要让甄氏离开洛阳呢?”
董卓接着问道。
“下官托身与甄氏家族,本想着依靠甄氏的财富求个一官半职,不想甄氏只让我作一个庖厨的下人,心有怨念,故而整之。再说如此也可以短去袁氏一条财路,何乐而不为之。”
“嗯。大丈夫就当恩怨分明。不错。就封你个郎中令从事吧。”
“谢丞相”韩林也不知道郎中令从事是个什么官,先接了再说。
“且慢。既然丞相把你分派到了我的手下,我倒还有几句话要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