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自有计较。如此家事,就不劳外人记挂了。”蔡邕脸色不善,且没好气的说道。
“难道蔡师是怕悔婚坏了蔡师的名声不成?我都说的这么清楚了,蔡师还不能下定决心?”
“汝子大胆!汝这是欺辱我蔡家是孤老寡女不成?”蔡邕拍案而起,大怒呵斥。
“唉!看来蔡师还是不能下定决心。既然如此,就让下官来为蔡大人下定决心吧!张绣何在?”
一时间张绣身披甲胄,带着十几个持枪披甲的士卒来到大堂,而且士卒还越来越多。“末将在。”
“把蔡文姬给我带走。”话一说完,首先就离开了大堂。
“喏。把蔡文姬带走。”说完,张绣就指挥人把蔡文姬押走了。
如此突然的转变,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仓皇失措了。几句话的时间怎么就刀兵想见了?转眼间,只留下了蔡文姬惊慌失措的喊了一句“父亲!”蔡邕也喊了一句“文姬”,大堂里的士卒瞬间就潮水般的退走了。
荀彧荀攸二人满含疑惑的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很多。显然要有大事发生了。
两人都想到了韩林的身份。最早知道韩林就是一个卖主求荣的小人,而今天韩林到场,就像在对所有人说“我韩林是有本事的,而且是很有本事。”这无疑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的。一会的功夫,韩林突然就成了强抢民女的土匪。抢的可不是一般的民女啊,那是冠绝天下的才女啊,当着那么多人。可以说,韩林是当着全天下的人把蔡文姬给抢走了。如果不是有天的的事情,韩林想要不死?连想都不要想。就凭韩林今天展现出来的才学说韩林会傻到要自杀,荀彧荀攸二人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别人不知道,荀彧荀攸二人是彻底的记住了韩林了。
“把人带到哪里?”张绣询问韩林。今天张绣之所以敢跟着韩林乱来,第一就是韩林官位比自己高,有事情高个顶着。再就是韩林早就说明了今天要抢蔡文姬,这是出于董卓对党人的一种震慑,而且董卓要换皇帝,这是张绣知道的。韩林告诉张绣,只要今天抢了蔡文姬,明天丞相大人的意愿就满足了。他张绣就等着领赏就行了。
不得不说今天韩林在算数上的表现让张绣对韩林有了信心。这可能就是张绣的特点,对有才学的人特别信服。
“带到我甄氏酒楼的住所。”
“这合适吗?”
“就我那里最合适,如果带到牢房里面,蔡邕找丞相要人,马上就要放人,丞相的事还没办完。那我们抓蔡文姬有什么用呢?就带到我那里了。”
蔡文姬就这么简单的成了韩林的压寨夫人了。
之所以韩林如此放松是因为在跟张绣说好之后,韩林让人给王允送信,蔡文姬今天他就要抢回去了,他和王允商量的计划可以开始了。
我们回到下午王允离开蔡邕府后。王允闷闷不乐的一个人往回走,连马车都没坐,他想散散心。这种韩林带给他无法掌控的感觉,他的心里很不舒服,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按照韩林的意愿来做,王允倒成了韩林的配角。
恍惚间,迎面走来了一人一马,王允抬眼一看,却是曹操曹孟德。
王允突然想起韩林说过的一段话,“曹孟德当世雄才,且忠心与大汉,若有事与其联系,比见成效。”
王允愣神的功夫,曹操牵马上前,“王司徒当真好雅兴,看这行程这是从文会上回来行游洛阳城啊。若是董丞相知道司徒大人兴致如此之好,想必也是很开心的。”
王允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孟德且送老夫回府,定有厚谢。”也不再多说,翻身上了曹操的马,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任由曹操一头雾水的牵马而行。
时间不长,已经到了司徒府,王允也不下马,就等着曹操过来搀扶。两人一直到了司徒府的密室,之所以曹操也知道这是密室,是因为从王允的卧室来到了这里。
“孟德可知道董贼欲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之事?”
曹操没想到一向都是和董卓相处默契的王允一上来就把董卓称作贼。“有所耳闻。”
“前几日老夫设宴之时,本来就应该是董贼逆行之时。老夫想尽办法才暂缓了这几天。但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老夫年迈,又不能向孟德一样暂且隐忍伺机而动。虽然有了这几天的缓冲,但是董贼的废立之心以无从改变。为了防止董贼丧心病狂的弑君而行,近日我当亲自上表立陈留王为新帝。老夫愿自毁名节与天下,只求换来诛灭董卓的机会。此等大事,没有比孟德更合适的人选了。”
“王司徒为何会觉得我就是诛灭董卓的合适人选呢?”
“微末的名利怎能换得孟德对董卓执弟子礼?”王允取出七星宝刀。“老夫已经年迈,此宝跟随我只会蒙尘。今天送于孟德。孟德无需解释,为了大汉天下,老夫也只有这一把老骨头了。”
“请司徒大人放心,孟德绝不会让此宝刀蒙尘的。”曹操跪附在地,郑重其事的接过了七星刀。
白天曹操也不好在司徒府多做停留。带着七星刀离开了。
到韩林与张绣有了打算派人来通报了王允,王允直奔皇宫而来,因为董卓就住在皇宫里。
董卓最近的心情一直不错,虽然还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但是朝堂众人自顾不暇,居然连自己长居皇宫都没有人来说教了。朝堂上力量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反而对自己的掌控越来越有利了。听说王允前来求见,很是高兴的在凤德殿接见王允。
“老夫因为公务繁忙还没有回丞相府。王司徒直接来皇宫寻找老夫,莫非有什么大事?”
“丞相为国奔波劳碌实在是可敬。天子无能,做臣子的难免就要多受些苦了。下官有一份奏表,不得不请丞相大人拿个主意了。”
王允说完便把早已准备好的奏表呈现给了董卓。自顾自的坐到一边饮茶去了。
董卓也不知道王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打开王允的奏表一看,顿时喜上眉梢。不为别的,王允呈现上来的是一份劝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