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顶上都长出草来,有的还开着野花。以前的热闹和喧嚣似乎还在昨天,现在却已物是人非了。
公小青也跟在后面看着,这是她的家,她生长的地方,也是她和苏志强日久生情的地方,处处都是美好的记忆。
她和苏志强、石强的失落感不一样,只有美好的回忆。因为她在这里没有失去过什么,不太能理解他们。
石强和苏志强却是万分感慨,曾经把青春留在这里的他们,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如果厂子还存在的话,他们,现在的他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两个人站在一处高的地方,四处环视着厂房,楼房还是那样挺立着,厂房也在,宿舍都在,就是这里的人已经都不在这儿了……
回家的路上,石强忽然想到了:“不对,孟莹老师还在呢,我前两天还遇到她。”
“老厂的人,现在还有我们三个在。孟莹,好久不见了,她和王小山还好?”
公小青笑了:“他们还有挺多故事的,有空我讲给你听。”
苏志强惊奇:“你都知道啊?”
“哈,女人喜欢八卦嘛,妈,二姐,打电话的时候,有时候也会说起他们。”公小青得意着:“你不知道了吧?”
“厉害啊,你还有这么多事情瞒着我?”
公小青调皮着:“你缺席了这么多年,就少听了很多故事。”
“也是,我得多请教。”
石强看着公小青和苏志强聊天,甜蜜幸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公小红没有陪着过来,她在家里和王霞、石月做饭呢。公小红这天天回娘家的闺女,父母从来不当她是客人,公大红和公小青若是回家来了,公家父母就会非常重视,生怕准备不全东西,做不出好饭菜。
这近和远的感觉,还真是不一样的,即使血缘是一样的,感觉也大不同,“远了香”的俗话也是极有道理。
……
苏晓云也上了初中了,早就不用公小青接送了,她的时间又相对多了些。
这天晚上,她想到到外地出差的苏志强,算一下已经有六天了,还没有完成,这次是一个大项目,苏志强和刘副总一起过去,可见有多重视。
如果能谈下这个项目,宏达公司的业务内容中就会再增加一项。
据公小青猜测,怕是没有这么简单,苏志强已经去过好几次了,只说有进展,有突破口,却一直没有拍板。
公小青看到两孩子都睡了,她从窗口看着天空中的明月,就有了些莫名的思念和感慨。她站在窗前看了半天,就回到了电脑前,静静地思索着。
我们
当晨风轻轻吹起
当小鸟慢慢飞来
当小路弯了几弯
当天空飘满云朵
当野花悄悄绽放
当行人匆匆而过
当我和你相遇
一切 都停止了
风不吹了
鸟不飞了
路不弯了
云不飘了
人不走了
花不开了
天地万物
只有你我
这是我们的世界
童话追着传说
幸福是沉的?
痛苦是轻的?
快乐是多的?
战争是少的?
既不懂世事
也不懂爱情
但我们的心
是最纯最真的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打完之后,公小青自己欣赏了好几遍,感觉这首诗已经足够代表她此刻的心情了。苏志强于她,以前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后来也是男神一般,就算是在此刻,她也有很多崇拜的感情在里面。
崇拜,似乎成为一种习惯。爱人之间的崇拜,这种情感好像还是比较少见,但公小青对苏志强,就包含了很多这类感觉。
这一夜,公小青还梦到苏志强了,梦到他们胜利归来。
第三天下午,苏志强他们就回来了。公小青习惯性地打量着苏志强,观察着他的表情,看起来有些疲惫的样子。
公小青猜测着,这是没有谈成功吧?一般来说,只要是成功了,苏志强都是兴奋的,不会有很累的样子,这次却不同。
公小青轻声地询问:“不顺利吗?”
“唉,很不服气,竟然输在了一条路上。”苏志强惋惜着。
公小青没听明白:“一条路?什么路?”
苏志强看着公小青:“对方比咱们这里多一条高速路,真是无话可说。”
公小青也吃惊了:“这是优势啊?”
“对,给了这个理由。”苏志强叹气:“咱们这边的宣传还是跟不上,在一些大城市人的眼中,咱们连互联网都上不了,饭也吃不饱,落后的很。他们还以为咱们一直在走羊肠小道,真是可笑。”
公小青听了苏志强的话,心里非常惭愧。
在作协一次会议上,她就发言了:“咱们文学作品,能不能也承担一些宣传家乡的责任?让更多人知道真正的沂蒙山区,知道我们的生活变化,不能让他们还停留在解放初期的印象?”
很多作家都纷纷响应,都想积极努力,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和家乡的美丽宣传出去。
公小青就身先士卒,先写了一篇《崮乡之路》先后发表在《大众日报》和《经济日报》上。
崮乡之路
我们沂蒙山区,从历史上就有这样的记载:“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特别是我们蒙阴县,更因孟良崮、南岱崮、北岱崮等三十六崮而闻名,素有“崮乡”之称,所以这四句话就更是交通不便的最好写照!
羊肠小道成为沂蒙山区的独特一景,幸好我们的近邻诸葛亮先生发明了“木牛流马”,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独轮车,除了它在三国时期最初的军事作用,更被人们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成为山区人民重要的交通工具。
解放后的四十年内,县里曾修过几条土路。晴天时,只要有车经过,必定尘土飞扬;如果遇到雨雪天,那泥泞劲儿就更是苦不堪言。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百业兴盛的基础,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但因资金缺乏,始终没能明显地改变交通现状。从1990年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帮助和全县人民的支持下,十万大军开始了大规模的筑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