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小青承诺,如果累的话,就把母亲王霞叫过去,呆一段时间。听了这样的打算,他们就放心些了。
公小青的新家也就简单装修了一下,家具和日用品都是新买的,除了被褥和衣服是从老家搬走的,其他都是新买的。
在搬家的适应阶段,苏志强特地请假多呆了几天,他负责陪着苏晓云熟悉环境,接送上学,还是让公小青轻松了很多。
苏志强还在城里遇到了一个高中校友吴建,他已经是副县长了。两人一见如故,苏志强聊起了想回乡创业的想法,吴建非常支持。
吴建把县里的市里的一些招商优惠措施、国家的各种扶持政策,把各级想抓好经济建设,加快发展步伐的现状,都给苏志强作了详细介绍。
筹备一个新公司,是要从零开始的,虽然很复杂,苏志强这次还是有了动力和决心。他觉得自己回报家乡的机会到来了。
沂蒙山区已经开始发展地更好了,人力资源充足,生态环境好,外来的企业还不多,发展机会很大,农产品丰富,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简直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
苏志强和公小青说了一下自己的打算,除了自己投资,还要寻找南方那边的合作伙伴,说服他们来这里投资建厂。规模越大,越需要巨额投资,当然风险也越大。
苏志强有些犹豫地询问公小青:“万一我这创业不成,反而失业了,还背上债务了,会连累你的。”
“放心吧,大不了我养你啊,没什么了不起。”公小青鼓励着苏志强:“你在外闯荡了这么多年,一直在为别人做嫁衣裳,想做点自己想干的事,这非常好,我这边你不用担心。”
“你对我这么有信心啊?”
“当然,大不了,回家帮着爸妈种地去,还愁养不活一家人啊?”公小青开着玩笑:“我这也能挣点稿费了,你放心干。”
“那行,我想尽快换大房子的计划也拖后一点,咱们先创业。”苏志强感慨着:“我觉得今年回来创业,倒是个好机会,今年是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好政策出台。”
公小青愣了一下:“是啊,还真是,志强,你会发展好的,我有预感。”
“好,谢谢你的预感。”
……
苏志强想回乡创业的想法,已经有了多年了,这次可算是行动迅速。为了得到更多投资,他专门带着几个大老板过来考察。
吴建等领导热情接待,带着他们参观了崭新的县城,介绍了一大堆利好措施……
陈天军知道苏志强要回家创业,还是极力挽留和阻拦。
这天他们在办公室谈话。
听了苏志强的计划后,陈天军半天没有说话。
苏志强第一次向陈天军申请辞职,被他以工作暂时离不开为由,给婉拒了。
为了留住苏志强,陈天军还给苏志强换了大房子,又加了薪,还提出马上把苏志强的妻女都接过去,工作和上学,都会安排周到。
苏志强感觉也不好太强求,暂时先这样,给陈天军一个适应的时间,也好。
苏志强把哪些人员可以信任,可以重用,哪些事情需要做好衔接,都提前做了准备。要是到年底,陈天军还是不肯放他走的话,他只能硬走了。
苏志强电话中和公小青说了陈天军的态度,虽然她有些失望,也不能紧催,毕竟那么大一个公司,他们兄弟俩人又合作地很好,苏志强一走,确实给陈天军带来很多麻烦。
……
公小青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也渐渐适应,不像刚来时那么手忙脚乱了。
周末,她还能带着孩子们去爬个山,放松一下。还写了一篇游记,全文被登在《沂蒙生活报》上。
蒙山春.色
计划着去山东蒙阴的蒙山看春.色,从这个周末又推到那个周末,人员总是不凑巧,眼看着就是春末了,我已经急不可待。今天是个好天气,不管有几人成行,先去了再说,于是我和两个小孩组成了一个最小的旅游团。
急着去蒙山,还有另一个原因,明天就是黄金周了,我想避开这个旅游高.峰期。到了蒙山一看,傻眼了,只见车辆满满当当的停放在几个停车场里,大路小路上都是人山人海,我和孩子只能穿梭在人群中。
可人多也有多的好处,我们有了免费的导游,即使赶不上前面的队伍、即使听不清导游的解说,一点儿也不用着急,因为紧跟着又有一队游人过来了。
只是给带旅游团的导游小姐们增加了难度,她们得时常集合自己的队伍:“青岛的游客请到这边来”、“北京的游客请到我这边来”……这一天,散客极少,多是大型的旅游团体。
第一次进入药园,真让人大开眼界,走过幽静的丛林,走过小桥流水,就看到了药圣李时珍的塑像,他衣袂翩翩,安然远眺,那付胸有成竹的神态,让人一下子就相信了他的药理或是医道。
他的身后是一片片的药园,有“花木兰”、“柳穿鱼”、“急性子”、“车前子”、“问荆”、“半夏”、“紫茉莉”……有的草药已经开花,有的才刚冒出小苗苗,有的已经长成小树了,还有那别具一格的草屋和草棚,无不让人啧啧感叹。
走过登山坊,山势越来越高,山风也呼呼而过,刚才脱下的衣服,又再次穿上身。在浴仙池边,我看到了娇艳的迎春,在一片绿色中美丽夺目,蒙山的花都与众不同,花期时早时晚,据我所见,迎春就曾在秋天盛开过。
还有一种紫色的花,开满了一树,可惜我叫不出它的名字。在流碧桥留影时,大家都得排队才能照得成,否则镜头里的人满满的,找不清主角了。
即使再注意,一不留神,也难免会出错,女儿为我照相时,我就成了配角,一位陌生游客倒成了主角。
和夏天不同,现在的蒙山是鲜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