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祯的话让老皇帝沉默了一会。
他在思考。
他觉得皇甫祯说的话倒是可行。
让皇甫祯为主将,柳英彦为副将。到时候有了功劳,也都是以皇甫祯为主。
再怎么说皇甫祯也是他的儿子,是皇甫家的人。
他想,万事都没有绝对的,所以此事没有万全之策。眼下皇甫祯提出来的这个方法,可以将就一下。
见皇帝神色松动,皇甫策暗暗松了一口气。
就怕父皇固执,眼下老七来得倒也算是及时。他也是个明事理的,知道自己经验不足,懂得让柳英彦为他掌舵,没有托大。
于是,皇帝正是下令:七皇子皇甫祯为主将,柳英彦为副将,率军镇压边境叛乱。
同时在叛乱结束之后,将皇甫彻押送回京。
只是军队的粮饷一时间难以凑齐。
皇甫策愁眉不展,谢安然见他这副模样,心疼极了。
“夫君,你在为何事忧心?”谢安然温声细语的问道。同时心里也隐隐猜测到,一定是与此次北狄战事有关。
“此次出征人选已经安排妥帖,父皇终于同意让舅舅和七弟一同出战。”皇甫策微微叹了一口气。
他很自然的就称呼柳英彦为舅舅。
因为夫妻本为一体,所以,谢安然的舅舅,当然就是他的舅舅。
“那夫君又是再为何事忧心?”见他依旧愁眉不展,谢安然抬起手,轻轻抚上他的眉头。将他皱起的眉头抚平。
说到这个,向来运筹帷幄的皇甫策顿了顿,许久没有说话。
终于,他长叹了一口气。
罢了,这没有什么说不得,更何况这人是安安,他的妻。
他说,“如今大周国库空虚,怕是没有足够的粮饷支撑这一战了,马上舅舅和七弟就要出征了,现在粮饷都还没有凑齐。”说着,皇甫策摇了摇头。
任谁都没有想到看似强大的大周,如今竟然虚弱至此。外强中干,说的就是现在的大周。
听到皇甫策的话,谢安然面上的神情一窒。
前世今生,在她的眼中,大周一直都是那个实力强大的大周。从来就没有国库空虚一说,怎么今生,竟然会是这样?
难道是因为重生的蝴蝶效应?
心中刚升起这个念头,随即又被她打消了。
她在想什么啊,她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女子,就算是重生了又能怎么样?难道还能逆天吗?
大周国库和她又有何关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国库也不是一日空虚的。这是一件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做到的事情。
这就说明,其实上辈子的时候,大周的国库也是空虚的。只是没有被暴露出来罢了。
谢安然轻叹了一口气,然后对皇甫策说道。
“夫君,把我的嫁妆都卖了,充作军饷。”
她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丝毫留恋。
对于她来说,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活了两世的她对于这些身外之物向来都看得极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那些金银财宝摆在那里也不过是死物一堆。
若是真的能用到需要的地方,才是一件大好事。如今正是大周需要军饷的时候,那她的这些东西自然就该派上用场了。
谢安然对于这些东西不看重,但是在这件事情上,皇甫策和她的意见却是出现了分歧。
“不行。”皇甫策想都不想直接拒绝道,斩钉截铁。
这些都是他媳妇的嫁妆,他怎么好意思动呢?
堂堂大周,难道靠的就全是一个女子的嫁妆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皇甫策当即就下定了决心,他要进行募捐。那些人受大周的恩惠和庇护,在这种时候也理应为大周的兴盛存亡出一把力。
皇甫策把自己的想法和谢安然说了一下。
谢安然听了皇甫策的话之后,脸上的神情犹豫了一下。重生一次的人,对于人性总是不吝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的。她总觉得有时候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都做得出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也许有的人就是宁愿抱着钱一起死,也不愿散了钱一起生。
但是看着皇甫策一脸运筹帷幄的模样,谢安然不忍心打击他。
她说,“好,听你的。”
皇甫策见谢安然支持他,心里也很高兴。然后便快步出去准备朝廷募捐的事情了。
只是真的到了朝廷上,皇甫策才知道什么叫做“困难”。
这些平时天天叫嚷着要为皇室肝脑涂地、上刀山下火海的大臣们,此时一个个都在那里哭穷。
好一些的就捐个十两、二十两银子。
最大方的就是谢慎了,足足捐了五百两。
可是这些银两到底是杯水车薪。
皇甫策满眼失望的看着这些大臣,“咳咳——”他清了清嗓子。
再一次动员道。
“众位爱卿,本宫也不再瞒着各位了,现在事关大周存亡,还望各位都可以略尽绵薄之力啊!”
“若是大周倒下了,众位爱卿的处境又能好到哪里去!”
皇甫策的话音落下,又有一些大臣纷纷上前捐了一些银两。看着面前依旧稀少的银两,皇甫策的心里一时间很不是滋味。
原来这就是他眼中强大、团结的大周。
人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能多失望。
就在这时,朝堂外突然传来了一道太监尖细的嗓音。
“太子妃娘娘驾到——”
太监声音落下,朝堂众臣便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后宫不得干政,这太子妃怎么到朝堂上来了——”
“就是啊,这可真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祖宗留下的规矩可不能改啊……”
皇甫策见他们丝毫不掩饰的在下面评论他的安安,心里那个火立马就上来了。
这群人刚刚募捐的时候一个个安静的和鹌鹑一样,现在嚼舌根倒是来劲了!
他刚要出言呵止他们,就听到了谢安然温柔却不失气势的声音。
“各位稍安勿躁——”
只见她一脸淡定,似乎完全没有被下面的风言风语影响到。
谢安然迈着步子,不慌不忙的穿过朝堂,径直走向皇甫策。
一步一步,谢安然上了台阶,直到走到皇甫策身旁和他并肩而立,才停下来。
她转过身,看着朝堂下的众臣,眼神深邃如一口古井。
果然,她之前的猜想并没有错。
大多数的人选择就是明哲保身。
他们大概是想着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真到了那个时候,大不了另拥新君。
毕竟首当其冲的不是他们,而是皇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