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祯一直以来都以为当年救了自己的是相府二小姐谢宛然。
直到在谢宛然出嫁前一天,在相府,他才知道了当年的真相。
救他的人其实是相府大小姐谢安然。
那一瞬间,皇甫祯心里先是惊讶、不敢置信,随后就是懊悔、惭愧,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面对谢安然了。
一想起他曾经帮着谢宛然和谢安然作对,他就感到十分的羞愧。
明知道她们姐妹两个之间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般好,但是就因为他之前的误解,给谢安然造成了不少困扰。
他得知真相的时候,已经做过很多错事了。
他自责却无力弥补。
最终他冥思苦想,也许离开这里,去寻求佛祖的原谅才是唯一的出路。
那段时间他的母妃每日都为了他想要出家这件事情,哭肿了眼睛。他心里虽然难受,却仍旧一意孤行。
他固执的认为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但是那日,湘妃找来了谢安然。
他以为谢安然也是来劝他不要出家的,却没有想到她是来骂醒他的!
谢安然的一席话让皇甫祯幡然醒悟。
至此,他才明白了,从前的自己错了,现在的自己依旧在错,若是他这般执迷不悟下去,只会越错越深。
他生在皇家,从小锦衣玉食,享受着和旁人不一样的待遇,那他肩负的责任自然是和别人不同的。
换句话来说,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
因为享受着这优越的一切,他的能力也比旁人要好,所以注定了他肩上的责任也比别人要多。
但是他因为自己心里的愧疚,就要抛下这一切去逃避。只为了能让自己稍稍心安。
可是被谢安然骂醒的这一刻,皇甫祯扪心自问,这样做他真的能心安吗?真的可以问心无愧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他不能。
那日之后,皇甫祯重新振作了起来,绝口不提出家的事情的。
后来,前线传来皇甫彻叛国,大周边境危机的消息,他当仁不让的就向父皇请命出征了。
这一刻,他心底隐隐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回报大周的时候到了。
这么多年大周为他提供了这么多优越的条件,现在大周有难,他也应当挺身而出。
同时他也逐渐明白为人君主的不易,父皇对于柳家的忌惮。
也是第一次,他觉得当皇帝未必就是天下最好的事情。
有的人生来就是做皇帝的料,但是有的人生来也不是适合做皇帝的。并不一定皇帝的儿子就一定要去争皇位。
各司其职,人人才能安居乐业。
所以除了父皇忌惮柳家势大这一点,柳家的几个男儿各个都是领兵作战的好手。
于是头一次,他放下从前对皇甫策的偏见,和他一同向父皇请求让柳英彦一同出战。
边关作战的日子果然是很苦的,但是皇甫祯的心里却是甜的。
他感到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人生难免会有遗憾,有时候鱼和熊掌不可以兼得,有些事情是强求不来的。
就算是强求得来了,也未必就会真的快乐。
既然儿女情长与他无缘,他不如就用后半生去守卫这片曾经生养他的土地,为他身后的大周子民守卫这一片安宁的天。
班师回朝的那一天,皇甫祯又见到了谢安然。
皇兄对她很好,她看起来也很幸福。这一瞬间,皇甫祯突然觉得心里猛然一松。
有时候,喜欢和好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一起。有时候对方想要的幸福也并不是他能给的。
看着她过得幸福安康,他就可以安心的去为大周守卫边疆了。
至此,皇甫祯心里再无遗憾。
此次庆功之后,皇甫祯收拾了一下就去了北狄边疆。
等到老皇帝死后没多久,湘妃也过来了。
本来湘妃一直催着皇甫祯娶一个媳妇,好给她生几个孙子孙女。
但是皇甫祯觉得他此生除了她,不会再爱上任何人了。
至于其他的姑娘,既然他不爱人家姑娘,就不能娶她。要不然这也是一种辜负,而他已经不愿意辜负任何人了。
但是没有娶妻并不代表着皇甫祯就是孑然一身了。
在之前的战争中,死了很多的百姓和战士,他们其中很多人的孩子就变成了孤儿。而皇甫祯就把这些孩子收养了。
这些孩子也都十分懂事,给湘妃带来了很多快乐。
后来湘妃年纪大了,觉得这样也挺好,总之皇甫祯开心就好。也就不再催促他结婚了。
无论怎么样,这一生终究是他的,不是别人的。如何渡过这一生,应该由他自己选择,而不是由别人帮他做决定。
大周和北狄几十年没有战事。
再后来,皇甫祯老了,老到快要死了。
那年谢安然救他的画面时不时的会浮现在他的眼前。
今生他虽然没有机会牵住她的手,但是,他们脚下的是同一片土地,头顶的是同一片天空。
他会吹她吹过的风,也会和她欣赏同一轮明月。
所以,他没有什么遗憾了。
虽然今生他没有一个孩子,但是当他离去的时候,当年被他收养过的孩子都来了。
而这些孩子在皇甫祯的教导下,长大之后并没有离开,而是纷纷选择留在了边关,一代又一代守护着大周。
并且在大周和北狄的交界处,为了纪念皇甫祯,他们还自发的为他立了一座雕像。
而大周和北狄之间,再无战事。
千年之后,史册记载:大周清平年间,皇甫祯为守卫大周,一生未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