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好担心的,陛下既然下旨,让你查办参与叛乱的人,你就按照陛下的意思办不就成了,抓人而已,这能有什么难办的?”
宋学真苦着脸道:“我才真的是难办,兵部那边简直就是一个烂摊子,很多的事情都需要我去处理,兵部里面不少人还不配合,暗地里总想要给我找麻烦。
原本处理兵部内部的事情,还有突厥人南侵,就已经够让我焦头烂额了。
现在又加上个吐蕃,还有辽东那边的叛乱。
这么多的事情,都需要我们兵部配合。
我这不单单要想办法凑集粮草送到河东道和陇右道去,还需要协调河北道那边的驻军,让他们能够尽可能地遏制住契丹人的叛乱……”
“你说得简单,只是抓人而已。陛下要让我抓的那些人,哪一个不是在大周朝廷有着显赫的身份的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抓人容易,抓了人之后,如何稳定住当前的局势,不让下面的人闹腾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魏修齐道:“至于说你们兵部的那些事情,你自己如果不会的话,不是还有一个老师吗?直接找左相给你出主意不就行了,实在不行的话,你还可以直接把事情丢给下面的人去做。”
“什么都找老师帮忙,肯定是不行的,而且老师他自己也不是很懂军事上面的事情。”
宋学真道:“至于说交给下面人去做,刚才我就跟你说了,我这个兵部尚书是从大理寺调过去,在兵部那边根本就没有几个信得过的人手,也没有几个人真心地愿意替我做事儿。”
“你交不交代任务给他们,那是你的事情,他们做不做,那是他们的事情。不要忘了,你可是兵部尚书,下面的人做不好你交代的事情,就追究他们的责任啊,或者直接到陛下哪里告他们渎职,让陛下罢他们的官不就行了。”
魏修齐道:“我就不行了,他们难道还能宁愿罢官,都不配合你这个上司的工作,真要这样的话,那对于你也是好事儿,把那些不听话的全都打发走了,你不正好可以安排自己人吗?”
“……”
宋学真道:“真没有想到,你小子居然这么狠!”
“这还算狠?这不都是官场上的基本操作吗?”
魏修齐觉得宋学真这种人,还是太理想化了,没有见过世道的险恶啊,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
通天宫。
把宋学真和魏修齐都打发走了之后,就剩下武瑶和苏旦两人了。
“苏爱卿,这一次参与叛乱的朝中大臣不少,依你之见,朕该如何处置他们?”
武瑶问道。
“这种事情,陛下自己做主就行了,不用问臣的意见吧?”
苏旦根本就不想参合这件事情,几大世家延续了数百年,在大周也经营了数十年时间了,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各方牵扯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想要轻而易举地铲除掉,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这种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就肯定是会受到反噬的。
苏旦可不想平白无故地给自己树立几个仇敌。
“朕原本是想要把他们一网打尽的,就像是朕之前跟魏修齐说的那样,不管是牵扯到谁,该杀头的杀头,该抄家的抄家,该灭族的灭族。”
说到这里,武瑶话锋一转道:“可是,现如今大周面临着内忧外患,河北道有突厥人入侵,陇右道那边又有吐蕃人大举攻入,甚至就连辽东那边都有叛乱发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朕再在朝中兴大狱,大肆抓捕朝中权贵的话,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震荡,最重要的是,一旦朝中震荡不安,会给突厥人和吐蕃人更多的机会不说,甚至还会有很多隐藏在大周内部的叛乱分子,乘势而起。
到那个时候,很可能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陛下的意思是,不想牵连太多的人?既然陛下不想牵连太多的人,那就直接把参与叛乱的人给处置了不就成了?
为何还要下旨让大理寺那边去查呢?”
苏旦有些不太理解,武瑶一般说不想兴大狱,不想牵连太多的人,但是一边又让大理寺的人去彻查叛乱的事情。
让大理寺彻查,那不就是想要搞株连吗?
“神都城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居然都敢联合起来带人进宫兵谏了,朕要是就这么算了,那会让朝中群臣如何看朕?又会让天下的百姓如何看朕?”
武瑶苦笑道:“朕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局势不稳,朕如果不表现得强硬一点儿,朕怕这天下会继续地乱下去。
苏爱卿应该很清楚,那些世家在地方上的势力。如果说在神都城,朕说的话还能够算数的话,要是到了道州地方,那可就不一定了。
朕很清楚的是,在大周不少的州县,世家的话比朕的圣旨都还要管用……”
“只要能够稳定住都畿道,保持朝局的稳定,地方上再如何不稳,也影响不到大局。”
苏旦道:“如果陛下真的担心的话,臣以为,陛下当尽快地调回神武卫,只有神武卫回防了,神都城的人心才能够稳定下来。
也只有神都城稳定了,天下的人心才能够稳定。”
“神武卫要在河东道,配合右威卫解决突厥人,现在还调不回来,再等等吧!”
武瑶何尝不想尽快地把神武卫调回来呢,但是现在想要调神武卫回来,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当初调神武卫去河东道的时候,是说要让神武卫去守太原府的。
突厥人都还没有击退,如何能轻易地把神武卫调回来呢?
如果她擅自把神武卫调回,造成了河东道那边的战事糜烂,到最后,那些世家的人肯定是要把责任归咎到她这个女帝头上的。
在这个时候,武瑶是经不起任何的闪失了。
原本稳操胜券的一个铲除世家在朝中势力的计划,就因为太子武煊的临阵倒戈,让她失去了绝对的优势。
这让武瑶有些措手不及。
一想到这一点儿,武瑶就对武煊这个太子恨得牙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