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居然要调右威卫去驻守朔州?”
上官婉儿也很惊讶:“右威卫不是朝廷禁卫军吗?拱卫神都才是右威卫的职责才对。他们这么急着要把右威卫给调走,难道是想要在神都搞事情?”
“呵呵,如果他们真的是预谋在神都做点儿什么的话,朕还能高看他们一眼!但是,他们调走右威卫,并不是为了方便自己在神州做事,而是因为,右威卫大将军是苏霜!”
武瑶作为大周的女帝,一个女人,凭着自己的本事杀上皇帝这个宝座,那肯定不是一般的人。
所以在看到这些奏疏的那一刻起,她就立马明白这些人隐藏的目的了。
“苏霜?苏霜又怎么啦?”
“苏霜是苏旦的妹妹!苏旦这个人做事儿虽然有些狠辣,但是他对自己人还是一向都不错的,对他家里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武瑶道:“在知道自家弟弟陷入了世家争斗中后,第一时间狠心地把弟弟给丢去了边境,让他弟弟远离了朝堂的政治漩涡。”
“我明白,以苏旦的为人,他要是发现自己的妹妹也卷入了朝堂争斗,那他肯定是不会袖手旁边的,这些人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儿,才坚持想要调右威卫去朔州,他们这是想要逼着苏旦跟他们站一边啊!”
“你还不算傻,这么快就明白他们的目的了。”
武瑶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婉儿,你来说说,既然世家那边已经出招了,那我们接下来又该如何应对呢?”
“这个……陛下恕罪,臣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上来。”
上官婉儿很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表现,也知道什么时候该装傻。
“行了,既然想不到什么好办法,那就传苏旦吧。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
武瑶笑着道:“苏旦他不是一直想要归隐吗,不是不想替朕做事儿吗?朕这一次就成全他。”
“啊?臣这就让人去宣苏相进宫!”
上官婉儿有些糊涂了,陛下明明再说,要找苏旦解决问题,怎么又说要成全苏旦,让他归隐呢?
苏旦这边,原本把科考的事情忙完之后,就准备功成身退了。
但是武瑶那边一直不给他机会,他也就只能够消极怠工,做一个大周朝堂的摸鱼人。
想着只要自己不好好做事儿,迟早就会让武瑶厌烦。
到时候武瑶就会放他走了。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天居然来得这么快。
听到武瑶宣他进宫,他本来是拒绝的。
但有听说,武瑶要成全他,苏旦顿时就乐了。
开心地来到通天宫,见到武瑶,苏旦规规矩矩地行礼:“臣苏旦见过陛下!”
“苏爱卿,你来了?朕这里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哦?什么好消息?”
“朕这几天认真地想了想,既然苏爱卿你执意要辞官退隐,那朕再怎么强留下去也没有意义,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陛下说得有道理。”
苏旦松了口气,终于可以离开这个烂泥坑了。
没有了朝堂的束缚,他大可以回家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每天谁叫睡到自然醒,先看书就看书,想钓鱼钓鱼,想出去走走,就可以随便走。
苏旦这边想着自己辞官后的美好人生,正高兴着呢,没曾想,武瑶那边话锋一转道:
“苏爱卿,朕今日收到很多的奏疏,都是夸赞你妹妹苏霜苏将军的。”
“啊?我妹妹怎么啦?”
苏旦一脸懵,说我辞官的事情,怎么突然又扯到我妹妹了呢?
话题要不要这么跳跃。
多年为官的经验,让苏旦感觉到了一丝不太妙的气息。
“朝中官员都夸赞苏将军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用兵如神……”
“这……陛下,臣妹只是一介凡人,虽有些勇武,但也没有他们说得这么夸张。”
“苏爱卿就不要谦虚了,苏将军的能力,朕是知道的,同为女人,朕也是非常欣赏她这位大周朝廷难得的女将军的,所以,朕一向对她都多有看顾,也正是因为欣赏,朕登基之后,才会让她做了右威卫的大将军,替朕统领十万禁卫军。”
“臣明白,臣替小妹谢过陛下的赏识。”
苏旦想了想说道:“陛下要是觉得臣妹还够忠勇,可以继续重用她,如果要是觉得不合适,也可以直接解除她的官职,让她跟臣一起回家。”
“唉,苏爱卿,你这个人啊,就是想得太多了,朕说这些,并不是对你妹妹苏将军有什么看法,也没有想要用她来要挟你什么的……只是,今日朝堂中不少的官员上书请奏,让朕调右威卫去朔州驻守,以防突厥南侵!”
“……”
苏旦听到,有人想要调右威卫去朔州,脸顿时就黑了。
大周朝廷那么多的大军,怎么论也轮不到右威卫去增援朔州啊。
龙武卫,神武卫都可以啊。
即便是这两支军队不行,也还有左威卫啊!
“陛下,据臣所知,右威卫大军一直驻守在陇右道,需要维持陇右道和西域地区的稳定,还有着防备吐蕃的作用。
一旦把右威卫调离,那陇右道和西域怎么办?吐蕃人要是趁机侵入河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苏旦道:“陛下,右威卫对大周在河套的作用重大,不能轻易地调动啊!至于说北方的突厥,根本就不用太过担忧,以突厥今日的实力,臣相信,仅仅凭借我大周在北方边境的数十个折冲府的大军,就能够轻松应对。”
“苏爱卿,朕本来是跟你想的一样的,但是,最近北方边境连连发来急报,说是突厥人齐集了数十万骑兵,准备南侵……数十万大军啊,以我大周在边境的数十个折冲府,近十万的兵力,想要挡住数十万的突厥骑兵,怕还是有些困难。”
“怎么可能?突厥人早就被大周给打残了,这才过去几年时间,他们怎么可能齐集数十万骑兵南下?危言耸听,这肯定是边境的官兵担心朝廷不重视,故意夸大了敌军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