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旦苦思对策的时候,大周神都最大的酒楼揽月楼中,礼部侍郎余奇智正跟李家的一帮人推杯换盏,忙得不亦乐乎。
李家和武三思等人,商量了半天,最后得出了结论,苏旦是靠不住了。
既然苏旦靠不住,那就只能够从礼部下手。
所以,他们轻车熟路地找到了礼部侍郎余奇智,双方一拍即合,开始谋划起这一次的科举考试的应对之策来。
“余大人,这一次的科考,就靠你了!”
长乐王李乐章一脸微笑地举杯敬道。
“长乐王言重了,什么靠不靠的,我余奇智能够有今天,还不是都靠着你们李家的帮衬吗?咱们这都是互相帮助,各取所需!真要说起来,下官以后在朝中,还需要各位王爷多加看顾才行啊!”
余奇智有些受宠若惊。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礼部侍郎主考官没有当成,最后还是受到了李家的厚待。
王爷们一个接一个敬酒,都让余奇智有些飘飘然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一次不是主考官,不能掌控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只能想办法在暗中做文章了。
“放心吧,余大人,只要这次能够利用科举,废除掉陛下的新政,那我们一定保举你当……”
“当什么?”余奇智一脸期盼地问。
“到时候再说吧!”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周各大世家之间的勾连一直没有停止过。
苏旦这边也乜有停止对科举的安排。
事情只能一件一件地做,在科举考试开始之前,他能做的就只有增加考官和世家之间的私底下交易的难度。
如何增加难度呢?
“什么?糊名制?”
武瑶一脸惊讶地看着苏旦,她以前苏旦只是被逼参合科考的事情,积极性并不强。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苏旦居然主动给替他想办法,来防止科考舞弊。
“没错,就是糊名制!臣这些天在家认真仔细地想了想,以前的科考中,最不公平的就是推举,但凡是朝中权贵,或者是有名的世家推举的学子,那肯定是有要受到科考考官的偏袒的,毕竟考官阅卷,有时候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怎么打分那都是考官说了算。
这里面能够凭本心操控的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就算是我们严加监视,不让考官们舞弊,但是也无法看清楚,到底是谁有在其中舞弊,他们只需要把舞弊做得隐蔽一点儿,我们拿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
“难道糊名制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
武瑶问道。
“当然不能!但是糊名制能够有效地增加舞弊的难度,毕竟,把名字给糊了,考官也不知道自己阅的试卷,到底是谁人的卷子,在不知道卷子考生是谁的情况下,考官就只能够公正地打分了。”
苏旦解释道。
“那要是在科考前,他们就让考官把考生的字迹记住呢?”
武瑶继续问道。
“大周每次参加科考的人数成千上万人,考官又能记住几个呢?再说了,即便是让他们记住了几个人的字迹,那又怎样?我们可以让考官分组阅卷,还可以让所有组的考官交换阅卷,让至少两个考官对同一份试卷打分。”
“交换阅卷?一份卷子两个考官都打分,那万一要是两个考官的打分不同呢?又该如何?”
“如果两个考官打的分相差不大,那我们就取一个平均值,来作为学子最终得分,如果两个考官打分相差太大,那我们就再挑选两个考官来重新阅卷,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中间两个数字的平均值!”
“这么做,试卷批阅的工作量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陛下,如此说虽然说相比之前麻烦了不少,但是,却能够杜绝更多的私底下的舞弊问题,让大周朝廷的科考变得更加的公平。”
“礼部的人手就那么多,每年参考的考生成千上万,需要阅的考卷至少数千份,如果每份考卷至少要阅两次的话,这就相当于是增加了考官至少一倍的工作量,礼部的那些人,是否能做到,朕有些担忧啊!”
“陛下,既然陛下已经下定决心要变革科举了,那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如果礼部的考官不够,我们可以从其他地方调派人手,尚书省有六部,数百官员,难道还挑选不出几个合适的考官吗?”
“好!苏爱卿,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武瑶一脸笑意地说道:“既然苏爱卿你如此信心十足,那朕就给你便宜之权,准许你从六部中挑选出合适的考官出来,让他们参与到这一次的科考阅卷中去!还是那句话,朕要的是人才,真正的人才,可不是那些世家大族故意送到朝中的那些别有用心之人!”
“陛下放心,臣虽然不能确定,挑选上来的人才一定不是世家的人,但是臣能够确定一点儿,那就是,挑选上来,能够参加殿试的人选,必定是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中的!”
“这就够了!”武瑶道:“苏爱卿,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安排吧!听你这么一说,朕对这一次的殿试,是越来越期待了!朕得好好想想,到时候该出什么样的题目,来考验我们大周未来的栋梁们!”
武瑶对苏旦突然的积极性,虽然很是意外,但也表示了肯定。
有了苏旦的加入,她应对起世家的进攻就更加的得心应手了,这也是她从一开始为什么一定要让苏旦也参合进来的原因。
没办法。
遍观整个大周朝堂,能够压得住那些世家的人,怕是也就只有苏旦这个左相了。
再机上苏旦表现出的一心想要辞官退隐的样子,这样的人,就更加不会在乎朝中其他人的看法了。
原本武瑶只是想要推苏旦出去当挡箭牌而已,没有想到,苏旦却充分地发挥了自主能动性,主动地开始想办法完善科举的各项规矩来。
苏旦的这次主动,武瑶这个女帝是高兴了。
但是朝中的其他人,在听到这一次的科举要实行糊名制之后,一个个全都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