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兵(三)
小教练2025-07-28 16:403,031

  有些事情,道理很简单,就比如惠州知州,如今根本没有选择。祝家庄属于他治下的地区。此时遭受到梁山贼寇的威胁。作为一州之长,刚出兵救援则无旁贷。就算是救援不力,一个的庄子,就这样被贼寇攻陷,他也少不了要被朝廷问罪!

  而此时,祝家庄的人,送过来的信息,明显救援来不及了!而祝家庄的人,给他送来了另一个方案,那就是向郓州求援!

  当然,一般情况下,就算求援了,人家也不一定愿意搭理他!可是祝家庄的人,要是说能够求到郓州援军!

  那么,惠州知州绝对会写求援信的。毕竟郓州到祝家庄的距离,救援时间上应该来得及。到时候,只要保住祝家庄,哪怕是不能打退梁山贼寇,拖时间也能拖到惠州的兵马赶到!到时候,两州合兵一处,打败梁山贼寇,绝对是可以的!

  这等于是给他了一个选择,一个更好的选择。只有傻子才不会同意。果不其然,两天之后,祝海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来求见惠州知州张大人!

  惠州知州姓张,名叫张涛!是哲宗皇帝时期的进士,当时还是二甲第一名!也就是当年科举的第四名,仅次于前三甲。此人当年科举成功的时候,都四十多岁了!这些年,一直投靠蔡京,也算是文官集团的人!

  这些年来!靠着给蔡京送礼,升到了知州这个位置,也算是个贪官。此时他也是见钱眼开,看见这么多财物,自然欣喜若狂!于是,在了解了情况之后,一边下令手下同知冯迪,整顿兵马,准备救援祝家庄,另一面立刻写下了求援信,交给了手下一个捕头,让他带着信,和祝家庄的祝海一起,快马加鞭的朝着郓州求援!

  从惠州知州衙门,到郓州,快马加鞭,祝海和这个捕头周正,两人疾驰了整整六天的时间,才赶到了郓州。一路上要不是祝海不断的给周正钱财,周正早就不干了!作为惠州知州最信任的捕快,周正啥时候受过这样的罪,要不是看在钱的面子上,他那里会如此赶路!

  两人来到了郓州,祝海便按照约定,去郓州有名的鸿鹄楼,找祝虎和扈三娘。在郓州城中,有一家酒楼,名曰鸿鹄楼,是方圆百里之内,比较有名气的酒楼了!当时离开祝家庄的时候,祝虎和祝海约定好了,如果祝海拿到惠州知州求援文书,就去鸿鹄楼汇合。

  而另一面,周正正式的送上拜贴,以惠州知州衙门捕头的名义,跑到了郓州知州衙门,就见知州李杰。这等于是正式求见,相当于他代表着惠州知州。这就等于是公事了!

  李杰其实一直就在等着惠州知州求援的消息。李杰此时就想立功,可以说立功心切!不管是梁山贼寇,还是南边方腊的义军,在李杰看来都是他的功勋。都是李杰走向高位的垫脚石!原本李杰想的是,在大名府窝着,等到梁山贼寇进一步壮大,让朝廷引以为患,然后派兵剿灭梁山贼寇失败之后。

  等到梁山贼寇,如同原史那样,进攻大名府的时候,自己再出手。来个力挽狂澜,这样立下大功,从而走向高位。可是现在看来不可能了,毕竟因为剿匪的原因,他直接成了郓州知州,直接和梁山接壤了。

  等于是挡在了梁山军的面前。

  如此一来,第一个面对梁山攻击的!很可能就是他郓州城。而郓州只是下州,兵力有限,虽然李杰一直练兵,但是按照朝廷的规定,郓州只能有那么多兵力,根本不可能挡住全胜时期的梁山军。

  所以,李杰不想让梁山继续发展了!正在想着如何找个理由,主动请缨,去对付梁山贼寇。可是,这一段时间内,梁山贼寇对郓州秋毫不犯,让李杰找不到理由主动请缨!毕竟此时,梁山贼寇直接退出了郓州的管辖范围,作为郓州知州,李杰越境带兵,很可能会引起朝廷的非议!

  所以李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梁山贼寇不断的壮大。而现在祝家庄求援,正好给了李杰一个借口。何况这个时候,协助惠州求援祝家庄,打败梁山贼寇,也同样是不小的功劳,毕竟此时,朝廷也开始重视梁山贼寇了!

  上次,为了嘉奖李杰,夺回郓州。朝廷已经给李杰官加一级。此时的李杰,已经是正五品朝奉大夫了!再升一级,就是正四品,如果到了地方,也是经略安抚使一级的人物,如果到了朝堂,最少也是个御史中丞,或者直接进入执政堂以及朝廷六部担任一定的官职。

  不管是哪一个,也算是进入了朝廷的决策层,也算是有了话语权。这样一来,李杰就有了一丝,撬动历史的资本了!所以现在李杰也需要这场功劳,因此在答应祝虎出兵之后,李杰已经在暗中准备兵马了!

  前一段时间,他已经安排全军,停止了大规模的训练,开始集结兵力待命。于此同时,也让手下的师爷配合着通判,准备粮草等补给。

  现在的郓州,也算是兵强马壮!而前段时间,李杰也没有闲着!首先,以上次郓州被贼寇占领,极度缺粮为借口,向朝廷求的了大量的粮食,解决了郓州百姓的生计问题,同时还利用功勋世家的生意,从民间,运来了很多粮食,彻底改变了郓州因为被贼寇占领,抢走了大量粮食,而产生的缺粮问题。

  所以现在,郓州可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宋朝相比于其它朝代,最大的优势就是富足!就算是北宋临近灭亡的时候,也没有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要知道,宋朝重视商业,在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甚至是海外贸易,宋朝都做的是有声有色,所以宋朝才会被称为富宋。

  我们现在经常说,盛唐富宋就是因为如此!所以,郓州缺粮的情况,李杰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美的解决好了!既然是李杰早就做好了准备,所以在惠州知州衙门捕头到来的时候,李杰没有任何迟疑,直接就接见了这个捕头周正。

  随后,周正就在一番恭敬的行礼之后,将惠州知州张涛的亲笔求援信,交给了李杰。有了这个求援信,李杰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祝家庄了。

  接下来,李杰一边将自己,应惠州知州求援,准备出兵帮助惠州,求援祝家庄的事情,写成了邸报,派人骑马,送给远在京东西路的经略安抚使衙门,这算是给经略安抚使哪里报备。

  这也是朝廷的制度,按照宋朝的规定,知州平时没有军权,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如同发生叛乱,或者外敌入侵的情况,知州或者知府,有权利接管兵权,临时调兵作战,不过要给经略安抚使报备。

  这也是朝廷一种制约手段和应急策略。惠州求援,就属于紧急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知州就可以调兵出击,不过要像朝廷报备。而京东西路经略安抚使衙门,就是李杰的上级,他向经略安抚使衙门报备就等于是向朝廷报备,这就算是一种紧急处置的办法。

  如果没有这个紧急处置策略,一旦发生叛乱,同知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知州却管着调兵权。而经略安抚使衙门,有离得太远,根本来不及处置!这不就延误了战机,造成大的麻烦了!

  这也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又实行了兵权三分之后,想出来的一种应急方案了!遇到紧急情况,各个州府的知州,就可以直接调兵通兵作战,只需要向着上一级衙门报备就可以先出兵了!

  当然,整个宋朝,一直到灭亡,很少有知州这样做!这也导致了,宋朝在任何战争中,都处于被动的原因。毕竟,事情发生了,朝廷在处置,等成立了军衙,接着调兵遣将,还要聚兵,时间上总是慢了一步!所以自然就落入了下风!

  就在李杰,将事情写成信件,打发人送走,前往经略安抚使衙门报备之后。李杰根本不等经略安抚使衙门回复,便直接开始调兵遣将!

  就在李杰,下令手下的同知,通判,以及军中诸将前来衙门,商议救援祝家庄事宜的时候,一众手下还没有来,心急如焚的祝虎和祝海、扈三娘三人就来到了郓州知州衙门。

  李杰见到他们,直接表示,自己立刻出兵,让他们放心!得到了李杰肯定的答案之后,祝虎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随后,祝虎和祝海、扈三娘三人,再次对着李杰磕头,随后在千恩万谢之中,三人离开了衙门。

  他们离开之后,李杰手下的一众人,这才陆续赶到了郓州知州衙门。因为所有人,早就按照李杰的吩咐,做好了出兵的准备,所以这次前来,就是直接领取任务的。

  这可是数万大军的行动,自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出发的,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好。就算李杰已经做好了准备,出兵也最少需要三天的时间!

继续阅读:第三百五十三章 出兵(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宋朝异姓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