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开仓放粮,若是此刻百姓暴动,对我们来说局势不利。”
长公主微微颔首,似是赞许我的看法,“我明日就如此和父皇进言,也能救百姓于水火中。”
我细细回忆书中的剧情,并没有地动一事,难道是因为我改变了剧情走向,致使后面的情节都改变了?
第二日,朝堂之上。
长公主首先进言开仓放粮,动用国库钱粮赈灾,柳国公出列反对:“国库连年亏损,如何还能救济灾民,存粮只够供给全京城的百姓两年,太冒险了!”
长公主冷冷地看着柳国公,“那依柳国公的话来说,灾民就可以不管了吗!同是大齐的子民,存粮可以供给京城却不能供给南阳?”
二皇子拱手道:“皇姐此言差矣,现在实在无力忧心灾民,何况几月后便是父皇生辰,需要大量钱财,不如就让南阳周边的县捐赠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长公主还想说什么,高坐在上的皇帝开口说道:“知玄的计策绝佳,此事就交由你去办。”
长公主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皇帝,她没想到皇帝会置数以万计的百姓的性命于不顾,仍要操办自己的生辰。
二皇子适时躬身道:“儿臣遵旨。”
长公主面色若霜,下朝后,一言不发地上了马车,一路上的侍从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惹恼了这位殿下。
我看着浑身散发着低气压的长公主,小心地开口问道:“殿下,南阳现是什么情况。”
长公主气极反笑:“父皇居然让知玄掌管,那些灾民也只能自生自灭,知玄怎会对这些事情上心,一心想着储君的位置呢。周边县出力?那些县连年歉收,自己都养活不了,如何能助南阳渡过难关。”
此时的情况确实对我们不利,但我们现在只能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6.
三日后,我正在为长公主梳妆,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个侍女急急地跑到殿内,长公主微微拧起秀气的眉,呵斥道:“怎得如此大惊小怪的,公主府的规矩莫非都忘了吗?”
侍女心急如焚地说道:“不好了殿下,宫中探子来报,魏国大兵压境,陛下选定殿下前去和亲求和。”
我只听到咔嚓一声,再转头看去,长公主手中的杯子已经四分五裂,锋利的碎片划破了她的手心,殷红的血顺着手流下,触目惊心。
我挥手让侍女退下,拿出手帕细细包扎长公主受伤的手,低声道:“殿下,德不配位者,当诛。”
长公主垂眸看着伤口,自嘲地笑道:“小时候我以为父皇是个贤明的君主,没想到现在越老越昏聩,不仅不顾百姓疾苦,面对外敌入侵,居然还生了要将女儿卖出去的念头。”
我没有回答,这或许就是很多公主的命运,被当作和亲的工具,随意地送到其他国家,来求一时和平。历史上多少公主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昏庸的统治者送钱、送公主来祈求平安,现在这样的事,也发生在了崔知婉身上。
“清清,为我再挽一次那样的发髻吧。”长公主拉着我的手,轻声说道。看着长公主决绝的神情,我能猜到她现下的想法。
我拿起梳子,一下一下地梳着长公主的长发,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下。长公主在镜中见我在哭,安抚地拍了拍我的手,笑道:“我没事,你不用这样担心。”
我吸了吸鼻子,道:“才没有,我只是眼睛里有石子罢了。”
长公主听了只是微微一笑,没再说什么。
7.
“陛下召见长公主议事,殿下请吧,别让陛下等久了。”太监尖着个嗓子说道。
长公主登上轿辇,一路颠簸,她将一个瓶子藏入袖中,我有些迟疑:“殿下,今日便要动手吗?”
长公主云淡风轻地笑道:“傻姑娘,我要是今天不动手,你明天就要和我一起去魏国了,你可愿意?”我疯狂摇头,长公主看着我笑了笑。
马车停在了宫门外,我搀扶着长公主走出马车,湛蓝的天空下,皇宫那金黄色的琉璃重瓦檐殿顶,显得格外辉煌。
风卷起长公主的一缕发丝,她抬头看着重重叠叠的城墙,深吸了一口气,身侧的手紧了紧。长公主朝着我使了个眼色,我会意,如果她回不来,就由我来接手所有的事。
8.
崔知婉一步一步走上台阶,每走一步,她的手就越紧一分。自己本来只是想让皇帝退位,没想到走到了这一步,自己也是被逼无奈。
“儿臣知婉拜见父皇。”崔知婉站在大殿内,朝着坐在皇位上的人行礼。
皇帝看着自己这个女儿,抚须道:“知婉啊,父皇也是没有办法,你的几个妹妹太小了,不适合和亲。而且你也这么大了,也该为我大齐做贡献了,此番和亲可保我大齐十年安定,父皇权衡许久才做了这个决定,你可有怨言?”
崔知婉跪倒在地:“儿臣知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单凭父皇做主,绝无半句怨言。”
皇帝满意地看着崔知婉,自己这个女儿虽然想法多,但是从未忤逆过自己,而且崔知婉的母族势力败落,无人胆敢从中阻挠,是和亲的最佳人选。
崔知婉举起酒杯,看着皇帝说道:“儿臣不日就要辞京,最后再与父皇饮一次酒,就作离别。”说罢,她一饮而尽,静静看着皇帝。
皇帝心中也有不忍,毕竟也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女儿,他拿起桌上的酒杯,同样一饮而尽。不多时,皇帝只觉腹部传来剧烈的疼痛,他不敢置信地看着崔知婉,怒斥道:“你好大的胆子!在朕的酒里下毒!”
崔知婉站起身看着皇帝,柔声笑道:“父皇,这个位子您已经不适合坐了,也该让位了。”皇帝指着崔知婉,喉咙一阵腥甜,他吐出几口黑血,咬牙道:“你是如何在酒中下的毒?”
崔知婉看着站在门口的李德全,莞尔一笑:“父皇应该忘了,小全子的家就在南阳吧,李家氏族世代在南阳生活,但是因为朝廷不拨赈灾款,他的母亲已经病逝了,我只是答应了他会救济南阳罢了。”
皇帝看着门外,大喊道:“来人,来人!”崔知婉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皇帝,“父皇,这里所有的人都被我遣走了,还是省着些力气吧。”
皇帝怒瞪双目看着崔知婉,气急攻心,又吐出几口黑血,双眼失了神采,渐渐没了呼吸。
崔知婉微微叹息,伸手将皇帝的眼睛合上,不至于让他死不瞑目。
我在公主府等得焦急,没想到却等到了赵姝与,看样子她是一个人跑出来的,身边连个侍女都没有。
赵姝与甫一看到我就急切地道:“你快带着殿下的兵去皇宫,我听我爹说二皇子已经听到风声,带兵去准备去包围皇宫了。”
左将军早就等在公主府等着命令,听赵姝与如此说早就驾马冲了出去。
我半信半疑地看着赵姝与,问道:“你是如何得知的?”
“我听到我的密探说皇宫那里出事了,长公主企图逼宫,二皇子的探子也得知了消息,正在往那里赶。”
赵姝与留在了公主府,而我内坐立不安,心里担心长公主的安危,目光倏然落在挂在墙上的弓箭上,心里大喜,抄起弓箭就往门外跑去。
一路狂奔来到皇宫门口,发现那里早就被二皇子的人包围了,我爬上了离皇宫最近的一个高塔上,远远地就看到长公主站在城楼上,衣裙随着风飘扬,就像在人间的仙子一般,此刻正居高临下地看着下面的二皇子,两方僵持不下,剑拔弩张地对峙着。
二皇子穿着一身黄金盔甲,在一众士兵内极其惹眼,我估摸着我和他之间的距离,伸手搭上了弓箭,不断调整着目标方向。
皇宫内的兵力本就所剩无几,崔知婉紧张地看着远处,希望左元和能早些赶到。
二皇子注意到崔知婉在张望着什么,讥讽地笑道:“皇姐,你就不要垂死挣扎了,还是把这个位置。”话音未落,二皇子眼前一黑,栽倒在了地上。
崔知婉看着被一箭穿过头颅的崔知玄,下意识地看向箭矢飞来的方向,我和她四目遥遥相对,崔知婉明显松了一口气,我朝着她的方向摆了摆手。
二皇子突然暴毙,手下的军队乱作一团,此时远处由近及远传来了马蹄之声,左元和带着人和二皇子的残兵厮杀起来,二皇子的兵早就失了主心骨,不战而败。
我看着局势稳定下来,拔腿跑向城楼,紧紧抱住长公主。
心里一阵后怕,抱着她的手臂不禁收紧了些,她轻轻拍了拍我的后背,柔声安抚道:“没事了没事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我松开长公主,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模糊了她在我眼前的模样,长公主拿出手帕为我擦拭着,无奈道:“怎的如此爱哭,眼睛会哭坏的。”
我破涕而笑道:“我这是为殿下开心的,殿下可不能取笑我。”
“你的箭术怎得那样准,我都被吓了一跳。”我拉着长公主的手骄傲地说道:“这要告诉你了,我从小时候就开始学箭术,十几岁就拿了我们省的少儿冠军了,欸呀呀,你可能听不懂,反正我就是很厉害啦!”
长公主淡淡笑着,没再说话,左元和打断了我们的话,拱手道:“国不可一日无主,还请殿下早日登基。”
长公主回首看着血流成河的城门口,微微叹息道:“你们找个地方,将这些人埋了吧,二皇子的尸首好生保存,不日葬入皇陵。”
长公主一步步踏上台阶,我跟在她身后,日光强烈,我的眼被刺得生疼,但还是看着眼前的这个女子,她就像是神明一般,身上笼了一层薄光,虽然是女儿身,但还是想拯救这个处在危亡之中的王朝。
走到殿内,长公主坐上了那个代表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座位,我适时跪倒在地,“恭喜吾皇,千秋万代,一统江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9.
“诸位爱卿,南阳赈灾一事,可还有对策?”长公主看着下面站着的大臣,高声问道。
赵姝与拱手道:“陛下,臣女请愿前往南阳救灾。”长公主看着第一个站出来的赵姝与,虽有些惊讶,但还是笑道:“辛苦爱卿了,这件事事关百姓生计,赵爱卿还要多上心。”
说罢,她话锋一转,目光冷冷地看向柳国公,“朕记得柳国公当时的对策,是让南阳百姓自生自灭吧。”
柳国公身躯一震,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求饶:“陛下,臣是一时糊涂啊,还请陛下开恩。”长公主将目光转向了我,问道:“傅爱卿认为如何?”
我看着跪在地上不住发抖的柳国公,此人虽然可怜,但又可恨,我沉思片刻朗声道:“念及柳国公年岁已长,死罪虽可免,但活罪难逃。除老幼妇残,柳家尽数发配边疆。”
长公主赞许点头道:“傅爱卿所言极是,柳国公三日后发配,诸位爱卿退朝。”
下朝后,赵姝与亲亲热热地挽住我的手,愁眉苦脸道:“马上就要走了,还挺舍不得你们的。”
我忍俊不禁道:“那你第一个冲出来干什么?殿下本来想让秦家去的,没想到你站出来了。”
赵姝与摇摇头,道:“我只是感觉我不适合留在京城内,还是比较适合到其他地方去大展拳脚,为陛下出点力,谁说女子不能当政?陛下就是一代贤君!”
原书中的赵姝与,本就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即使跟在崔知玄身后,也为他出了不少谋划,可惜最后被锁在了深宫之中,每天被困于一隅之地,满心的志向抱负只能用在管理后宫之上,着实可惜。
回到殿内,长公主看着我笑道:“你在外面都与姝与说了些什么,说了这样久?”我叹息道:“只是她马上就要走了,有些舍不得她罢了。”
长公主目光微沉,道:“姝与确实是女中豪杰,应当重用。”
“那我呢?”我不服气地看着长公主,长公主无奈地笑道:“你怎得这还要比,无人能在我心中敌过你,要不是你,我此时还不知是不是还活在这个世上。”
我眼角微微扬起,道:“祝陛下千秋万代!”
10.
齐国第十代君主,崔知婉,在位42年,谥号昭阳帝,年号长乐。
在位期间,政和景明,百废待兴,勤政爱民,收服边境游牧地区,边境安定。
救济南阳灾祸,来年南阳丰收,百姓生活安乐,发展商业,国家富强。
丞相傅清清,敢于进言,为君主出谋划策,辅佐昭阳帝42年,昭阳帝逝世后,悲伤过度,郁郁寡欢而死。与君王一同合葬,开辟史上第一例君与臣合葬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