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我不能这么快结束这一切。”
杨越泽合上书本,郑重地说道:“好东西不能这么快结束,我需要用别的书籍来刺激一下灵感。”
这是他读书的优势也是不好的地方。
他读书过分地快,这不是他能控制住的,算是觉醒者能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小他就异于普通孩子,不管是玩还是学习,都有超前的意识和强大的能力。
只不过他小时候并不看重这些,从不在人前显摆,于是就显得不怎么突出。
他并未因此而烦恼过,仿佛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会因为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这是作为一个孩子很不可思议的地方。
“嘿嘿,这些物理学家还真是天才,这都能注意到,我服了。”
沉浸于以往未曾注意到的世界,杨越泽的心也跟着动了起来。
他发现自己还是才疏学浅,不说别的,起码这些人类知识的瑰宝他就没怎么注意过。
以前一门心思把能找到的书都看一遍,觉得有趣就留下,没意思就扔在一边,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阅读欲望并不能得到满足。
“书不够看的?怎么可能?”
“真的,这些都看过好多遍了,你再给我买几本吧。”
“好吧,改天我再去给你买些回来。”
这是父亲和杨越泽的对话,类似的对话每个月都要发生好几次。
好在杨父倒是不反对这件事情,每次杨越泽有意向买书,他都不会拒绝,当然他也不怎么支持。
不支持,不反对,这就是杨越泽父母的态度。
他的家庭就是如此,算不上富裕,倒也不不贫穷。不能说相敬如宾,起码家庭还算和睦。
杨家也不是什么觉醒者界的大家族,甚至是隐居于普通人世界的觉醒者家庭。
这些都是杨越泽后来知道的,他小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觉醒者的后代。
直到他十岁的时候。
“咦,今天好像不对劲。”
那天起床的时候杨越泽就觉得不对劲,怎么感觉哪里不对劲,吃饭的时候就心神不宁的。
他的父母看在眼里,并没有说什么,还是照往常一样吃完早饭各忙各的。
直到杨越泽发现自己翻书的时候居然把封面一下子扯了下来,这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我的力气怎么变得这么大?”杨越泽呆立着,他明明只是轻轻使力,居然把封皮给撕掉了,这也太过分了。
这本书是精装版,杨父特意给他买的,别说小孩儿,大人撕开都有些费力,小杨越泽怎么能轻易把封皮扯下来呢?
当时他就没了看书的心情,闷闷不乐地跑到了外面,坐在树下生闷气。
“越泽,怎么了,今天不看书了?”
回头看去,杨母正微笑看着他,慢慢地朝他走过来,弯腰摸着杨越泽的小脑袋,“你不喜欢看书了?”
“不是。”
杨越泽闷闷地回答道。
“哦?那你为什么坐在这儿生闷气呢?”
杨母已经习惯了,这孩子也不是没礼貌,只是性格如此,不太喜欢说话。
要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母亲呢?杨越泽想了想。
“我把书给撕坏了。”
“什,什么?”
杨母一愣,这小家伙在说笑呢吧?
“你怎么可能会弄坏书?”
其实她更加吃惊的是杨越泽的态度,这孩子从来没有表现出过如此明确的态度,总是敷衍了事,除了书跟谁都不亲近。
杨越泽二话不说,拉着母亲就朝楼上跑去。
晚上父亲回来以后,得知了这件事情。
“小越泽,你终于觉醒了。”
杨父同样高兴,按理说觉醒者的孩子会在六岁之前觉醒能力,十岁可谓十分罕见。
“你要什么礼物?”由于过分高兴,杨父难得大度一次,“以前只能给你买书,现在你可以提出更多的要求,随便说吧,你想要什么?”
等到杨父拉着一箱子书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哭笑不得。
“你这孩子,还是要书啊。”
“嗯。”
杨越泽没有多说,只是点点头。
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同时买那么多的书,其实心里已经兴奋得不行了,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他在思考这些书能看多久。
这回可以让我看个半年时间吧?他如是想道。
每次父亲带回去的书都被他很快看完了,每次买回来的又不多,所以他只能反复看之前看过的书。
近期被他读完的书,翻看的概率更高,以前的书他都快会背了,早提不起兴趣了。
一下子拥有了这么多的书,饶是沉稳如杨越泽,也掩饰不住喜悦之情,总算在快到家的时候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算是让杨父有了安慰,起码自己的礼物还算有用。
到家之后,杨越泽来不及和母亲打招呼,抱着一箱子的书就跑到了楼上。他的个头和箱子显得极其不对称,却影响不了他的速度。
上楼,开门,扔箱子,关门,一气呵成。
杨越泽的兴奋劲过去,这才打开箱子,把书籍一本本翻出来。
“先从哪儿本开始看呢?”
幸福的头疼时刻开始了,最后杨越泽还是决定从摆在上头的第一本开始看起。
知道晚饭的时间,杨越泽都没有出过自己的房间。
“幼年时养成的习惯很难改掉啊。”
杨越泽感慨小时候的自己,简直不像是个小孩子。
三度起身,杨越泽抖擞精神,爬上了楼梯,继续翻找着其他方面的书籍。
图书馆的面积实在太大,书籍实在太多,直到看了一天之后,杨越泽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孤陋寡闻了。
“果然,学无止境啊。”
合上手里的书,那是本中世纪的吟游诗人编著的故事集,内容很老套,写法却很新颖,看得杨越泽大笑不止,爱不释手。
“这本书的作者真是个人才,明明是个没见识的穷游子,却颇有文采和想象力,没见过的东西都能刻画得这么逼真,不错,不错。”
这一天,杨越泽从史书换到物理化学,再到散文诗歌,最后到故事集,每次看完一本书都有新的收获,慢慢地,阅读速度也下降了不少。
读到这个时候,他的阅读速度已经和普通人差不多了,不在意内容,而开始在意形式起来了。
心态的转变连杨越泽自己都没有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