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古代言情>别太疯!刚重生就退婚,改嫁当你皇婶>目录
第一百零九章 和离“砰!”
桌案上的青瓷瓶被扫落在地,细碎的瓷片将王氏身上划出道道血痕,她抖着染血的手,刚刚康复不久的脚踝又在隐隐作痛,一时间恨的全身都在发颤:“好,你好得很。”
苏侯爷官升一阶,她确实不能拿他如何,可她无论如何都忍不下这口气,只能咬牙起身匆忙朝着老夫人的院落而去,面上满是屈辱的泪水。
老夫人恩怨分明,自己儿子做了这样的污糟事,定会为她做主的。
可当她声泪俱下求到老夫人面前时,老夫人却深深叹息一声,眉眼间有倦意:“此事,我也是有心无力。”
说完这句她便咳喘一声,强忍着头痛欲裂服了瓶药剂。
王氏见状慌忙擦去泪滴后担忧上前:“母亲,您无碍吧?”
老夫人却缓缓阖眼未曾多言。
自从虞氏一事的发生,她便怒急攻心伤了脾脏,人到了年纪,旧疾复发又总是在所难免,再加之忧愁侯府大事,她便日复一日力不从心,身子也逐渐衰败。
眼下苏侯爷官升一级,将权柄牢牢攥在手中,她无力干涉也不能干涉。
侯府的权利因苏峻回府而又一次洗牌,也不知是福是祸。
思及此,老夫人瞥了眼神情凄楚愤懑的王氏,无奈摇头开口:“我一把老骨头,也没能力管束如今权势滔天的他了,且忍忍吧,哪有做妻子不被丈夫教训的?”
这番话像是将王氏架在火炉上炙烤,惹得她身心都煎熬不已。
话哪能这么说?
丈夫是一家顶梁柱不假,但自古宠妾灭妻向来是遭天谴的行为,要被万人唾弃,可这等丢人的事情王氏却无法宣之于口,只能憋在心中任其发展。
眼见着老夫人面色又虚弱了些,王氏心中明了指望老夫人是无用了,只能另寻他法。
她想到一个人。
王氏咬着牙匆忙奔去了苏灵音的院子,一推门瞧见自家女儿认真批阅账簿的清丽模样,忍不住潸然泪下:“灵音⋯⋯”
苏灵音听到动静侧眸看来,片刻后命桑榆上前搀住王氏摇摇欲坠的身子问道:“母亲,发生了何事?”
一提到这,王氏便恼恨地面色乌沉,眼角赤红似血:“你那父亲,实在是⋯⋯将那贱妾带进主屋不说,还大放厥词,对我连半分情面都不留,可谓是彻底撕破了面皮。”
苏灵音拥着王氏坐下: “母亲寻我想必是想有个周全体面的法子,您若信灵音,便听我一句。”
“但说无妨。”
王氏的眼眸中全是期冀,捏着苏灵音的手就像是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苏灵音见状眸光微闪开口:“您如今处处受父亲掣肘,女儿仅仅只是掌了侯府家宅大权,再如何都无法置喙朝堂命官。灵音认为,您还是尽快与父亲和离为好。”
最后几个字如晴天霹雳,王氏震惊的张大嘴不知该说什么。
和离?!
这法子,她连一丝一毫都未曾想过,只因太过天方夜谭。
“这⋯⋯这恐怕不妥。”
怯怯的声音落在空气中,激起一阵涟漪。
苏灵音盯着王氏,缓缓出声:“有何不妥?父亲当初迎娶你入门便是有所图谋,眼见所图不成便要反过来谋害你,让虞氏这个贱妾上位。这样的男子,母亲是还依依不舍?”
王氏下意识出声反驳,神色却依旧瑞瑞:“母亲也嫁入侯府这么多年了,如今年近四十,哪还禁得起搓磨?若和离回家,怕是要被人摁在地上戳脊梁骨。”
也不怪她忧虑,这个年纪的妇道人家哪会主动提和离?就算离了外界的唾沫星子都能将她淹死,更别谈在风浪中站住脚了。
更何况⋯⋯
王氏想到往事,面上有隐晦的无力。
当年她被苏侯爷的花言巧语蒙蔽双眼,铁了心要嫁入定远侯府,为此不惜与家中决裂,之后的几年更是因为苏侯爷不喜她娘家,联系都很少有。
如今她哪来的脸面和离回家?
苏灵音当然看得出王氏的犹疑,并没有急着劝解,而是冷笑一声开口刺道:“母亲若觉得丢不起人,便只能被人搓磨致死。二者选其一,我想您能给出答案。”
要么和离,要么死。
此言不虚,若不是苏灵音,王氏恐怕早就在莫大的刺激下投井自尽,化作地下的一抹冤魂,哪还有力气哭哭啼啼。
“我⋯⋯”
见王氏说不出话来,苏灵音突然出声,语调明明并无起伏,却听得王氏浑身如坠冰窟:“母亲以为,一味的忍让能换来什么?侯爷如今重归朝廷,仕途蒸蒸日上,难免不会对王家动歪心思,您坐得住,便尽管忍气吞声等熬出头的那日。”
只有苏灵音知晓。
苏侯爷的筹谋远不止如此,上辈子王氏身死后,他便设计陷害王家要谋反,将王家屠戮的血流成河,上上下下几百条人命命丧黄泉。此番举动为的就是夺取王家的兵权,巩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
那时,王氏家中几百口的人命被苏侯爷践踏在脚底下,这辈子虽然情势有所好转,但苏侯爷的布棋已下,想必起兵抄家只是时间问题。
而举兵抄家的人⋯⋯正是苏峻。
他对苏侯爷忠心耿耿,向来深信不疑,再加上有正二品大将军的身份在,踏平王家收复兵权简直是轻而易举。
苏灵音凝眸朝苏峻休憩的府院看去,面上尽是沉沉的深意。
这一世,这位苏小将军会有所变化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此刻的王氏早已被震惊的难以复加,思来想去还是颤着声音问道:“灵音,母亲不想死,听你的,马上便筹谋和离的事情。”
见她清醒,苏灵音这才缓了神色,捏住王氏的手轻声哄慰:“母亲莫急,此事要慢慢来,若惊动了侯爷就得不偿失。”
王氏心急如焚,捏紧袖帕瑞瑞开口:“那要怎么办?”
“听灵音的,您先去给外祖写封信,信里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