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李子凡也反应了过来,知道自己一时间说错了话,立马闭嘴,不再说话了。
却不想那乐善听到李子凡的话后,浑身佛光大涨,身后浮现出一尊九丈大佛,手做莲花印,盘膝端坐一朵金莲之后,不断有禅音响起。
“南无阿弥陀佛!”乐善低声诵了一句佛号后,将自己身后的众多异象收起,拈花一笑,道:“贫僧着相了!若非今日小友点拨,贫僧怕是执着于此,亿万年修为不得寸进。”
李子凡脸色满是苦笑,想不到自己在紧急情况下,胡乱说出来的一番话,居然“点拨”了一位天仙圆满的大佛?看他如今佛心圆满,只要日后真正的转世,再醒悟过来,便是一尊佛陀,一位寰宇金仙大能。
而清源界之所以对于这位即将跨入金仙行列的大佛,没有任何反应,原因无非是因为现在的乐善,的确是金丹修为,只不过是心性圆满而已。
所以,才没有引动天道的注意,没有直接将其驱赶出去。
“前辈,小子我不过是误打误撞,当不得前辈的夸奖。”李子凡连连摆手,不敢将此事包揽在自己身上。
“呵呵,小友何必自谦,原本贫僧前来只是为了青怀师妹的净莲庵,毕竟当初道友答应师妹,庇护净莲庵三十载,可小友……”
剩下的话,乐善不用说,李子凡也明白过来了,而对于自己之前的那个猜测,也肯定了下来,不然这位也不会这么说。
可是对于此事,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毕竟他根本不可能强制留在清源界,真的为净莲庵守护三十年。
而且,最初青怀佛尼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到底知不知道,他并不能在清源界带这么久,若是不知道的话,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要是对方早就知道此事,故意用此事来算计自己,那其中的问题可就大了……
而且如今乐善来的恰如其分,让李子凡不得不怀疑,此事是有人在背后算计自己。
要知道,当初自己初到清源界,还以为两界的时间流逝是相同的,他可以在清源界待五十年,对于这三十年的庇护,并不在意。
等他知道他待的时间,并没有这么长的时候,莫名的遗忘了此事,若非乐善的提醒,恐怕自己回到临走之前,察觉到自己与此界的联系,才会发现这道因果的存在。
敖震听到这话后,眼中精光一闪,出声道:“此事,我龙族可以帮小友,庇护净莲庵剩下的时日。”
乐善好似早就知道会这样一样,笑着点点头,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小友,贫僧欠你一道因果,日后需要时,你尽可将这瓣莲花激活。”话音落下,人也消失不见,李子凡手中却多了一瓣莲花。“
小友真是好福气,居然得到了一尊佛陀的因果。”敖震见李子凡还在愣神,便出声提醒道。
心中却将李子凡的地位拔高了不少,这小子如今得到了一尊金仙大佛的庇护,再加上这场大劫中,他可是真正的主事一人,必然会得到仙道大能的关注。
这样一来,虽说李子凡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金丹修士,但日后,可就说不定了。
要说敖震在和李子凡接触后,便断定此子日后必然能够成就天仙之位,可如今……他也说不上来,李子凡日后到底会有多大的成就。
所以,他便决定,一定要让族中的那些臭小子,好声好气的对待李子凡。
“前辈,我们也该出发了。”李子凡不知道敖震在想什么,只是等了好一会,也不见他回神,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出声提醒道。
“好。”敖震听到李子凡的话后,也反应了过来,就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衣袍一挥,将李子凡和敖庆明拘在自己身旁,朝着东海飞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十日后,大周大军已经兵至黄西郡,城门之下。
黄西郡郡守乌樟,登临城墙之上,眺望不远处的大周军队。放眼望去,只见军阵连绵,粗粗一看,心中估计大致有五万大军,一个个身上都穿着战甲。
就是他久经战场,如今这样看过去,只觉得对方就好像是一群身经百战的精兵,光是站在那里,就散发着一股动人心魄的气势!
连同乌樟一同站在城上的士兵,居然被这威严,浩大的气势吓住,满脸的惊骇,更有甚者,手间颤抖,连自己手中的兵器都拿不稳了。
“废物!”乌樟也注意到他身后士兵的动静,喝骂一声,但心中却满是无奈。
这黄西郡地位大明中央,兵力最为稀薄,再加上此地富饶,这些士兵又不愿意吃苦,养尊处优下来,身体素质就与平民相仿。
虽说他被大明皇帝从南京城掉了过来,是当地的一号人物,但当地的那些家族,一个个又岂是好相与的?
毕竟他们在此地当土皇帝已经许久,作威作福惯了,突然降下来一个可以掌管他们的人,不出手刁难一番,怎么可能?
而等他将权利收拢之后,便开始严加训练这些士兵,也幸好他们经过训练,身体素质潜在,但根本没经过战场的厮杀,怎么可能会是这些,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场大战的士兵的对手?
一想到这里,乌樟心底也不由生出许些阴霾,脸上也露出了无奈。
就在他准备下令,死守黄西郡的时候,就见大周的士兵中,有几道黑影跃出,极快的靠近黄西郡,但却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城上的人听着!周王仁慈,不愿意残杀生灵,若是尔等愿意归降,定不会对你等出手。但若是你等顽固抵抗,那就别怪陛下心狠了!”
“给尔等一夜的时间,切莫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到时悔之晚矣。”
之所以会给一晚上的时间,除了是真的给城中的人思考,更多是还是要让日夜赶路的大周士兵,好好休息。
此人的声音极大,就算站在离城门好几里的位置,他们也听得一清二楚,甚至城内一些靠近此处的百姓,也就此人的人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