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人道修炼新见识
耶波2025-07-02 21:092,065

见到童子赶来,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伸出没有皮肉的右手,猛地将童子拉到身上,大喝道:“快去告诉陛下,这场大劫必输无疑,为大明留下血脉·····”

  童子台上看向老者,只见老者已经化作了白骨,那二个空洞洞的瞳孔直愣愣的看着他,若不是一股恶臭将其惊醒,童子恐怕都反应不过来。

  反应过来之后,童子十分惊恐的向后退去,回头再看的时候,只感觉腹腔翻滚,心惊胆战。

  也不知过了多久,才想起老者临死之前的吩咐,连跑带爬的离开的玉台,朝着皇宫的中央跑去。

  在老者死亡的刹那,清源界中数个地方也是生出了感应。

  海上一座不足十里的小岛上,伫立着一座破旧衰败的庙宇,原本在静静诵经的小沙弥突然睁开眼睛,起身看向京都,老气横秋地说道:“那个钦天监正死了?难道是天道有了异变,引发了人道龙气的感应?”

  “阿弥陀佛,看来,大劫推前了,那我佛门也该入世渡人了。”小沙弥自言自语道,转身坐到蒲团之上,再次瞌目诵经。

  破旧的庙宇之中,传出阵阵静心明神的木鱼声,明明只是极小的声响,但却传遍了大半个清源界,与此同时,所有的寺庙都升起一道金光。

  不论大小和尚,见到金光出现后,齐齐行了一道佛礼,诵道:“南无阿弥陀佛!”

  不知多少万丈之下的深海中,有一座金碧辉煌的水晶宫,珊瑚宝珠遍地都是,但却没有见到任何身影,守护这些宝贝。

  “龟丞相,你如何看大明皇朝的这场大劫?”只见一尊身着五爪金龙帝袍,头上有着两支巨大的犄角的龙人问道。

  身旁一位身穿墨绿长袍的老者,细细思索了一番之后,开口答道:“陛下,大明皇朝这场劫难,怕是难以渡过。”

  半晌之后,才有一个简单的:“嗯。”

  一处孤山里,传出一阵大笑,随后有一道惊天剑光从山巅腾空而起,像是一个信号一般。

  幽暗而阴沉的地界内,伫立着一尊巨大的城池,城池正面悬挂在地府二字,看似威严无比,但仔细看去,就会发现城池之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虚妄不实的。

  地府深处一尊身穿玄色帝袍,端坐的王座上的威压男子,猛地抬头,朝着远处遥遥看去,突然出声叫道:

  “崔珏。”

  “属下在。”从阴影处浮现出一道身影,只见他身着黑白长袍,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脸上尽是公正之色。

  “不久之后,我清源地府便算是彻底补全了。”

  崔珏听到这话后,惊喜之色溢于言表,随后担忧的说道:“陛下也要出手?”

  “嗯,占据天命,免得再起波澜。”

  “那陛下可有何事吩咐?”

  “哦,对了,你从生死簿上将有功德之人,全部挑选出来,以备日后。”

  “是,属下便先行离去了。”

  那人摆摆手,示意崔珏退下之后,身后浮现一轮散发着神秘气息的轮盘,有些疑惑的说道:“那钦天监正死了,为何没有入阴界来?就算是进了大明鬼国,也逃不出我的感应才对。”

  想到这儿,便开始全力运转轮回盘,可还是没有查探到钦天监正的气息,“原本想从他的残魂中得到一些消息,如今看来他已经被天道之力泯灭了。”幽幽一叹后,便将轮回盘收了起来。

  大明鬼国历经近万年,人世间几近都是它的疆土,这磅礴浩大的气运下,自然是宫殿成群,光明永照,甚至数千年前,举国而出,从那位地府之主手中,将大明百姓的轮回之权,夺到了自己手里。

  若不是有天道庇佑,不可打杀正神,恐怕那位就惨遭杀手了,就算活了下来,但从此六道轮回,除去人道,只留有五道,祂的柄权遭到破坏,沉眠数百年,只能让地府自行运转。

  不过原本一片歌舞升平,祥和的鬼国中,出现了一丝紧张的气氛,历代君主汇聚在一起,商量钦天监正因探查大劫,身死的事情。

  九十多代帝皇齐聚一堂,根据身前功绩,来排列座次。最上端的几位,身后是一片宛如实质的神光,耀眼无比。

  而其中最弱的几位,身上的神光几不可见,只能坐在靠近大殿门口的位置,看似一脸认真的坐着。

  “钦天监主死了,其中缘由想来大家都清楚,大家可有办法,增加我等胜率?”坐在最中央的开国皇帝,明始帝开口问道。

  “天祖,我等皆知诸天大能不允许出现万年皇朝,不如留其薪火,等待日后如何?”中兴之帝明智帝周身神光并不次于开国之主,尽管他这话有些丧气,但众人也不敢随意顶撞。

  明始帝见众人无话可说,低头沉思不语,眼中精光闪烁,半晌之后,才缓缓说道:“如此也好,炀帝,幽帝,纣帝你们三人便转世,为我大明保留薪火罢。”

  几乎坐在门口的三人,听到自己谥号之后,面色有些难看,但却不得不起身拜谢道:“多谢远祖。”

  明始帝知晓三人心中不愿,但根本不在意三人的想法,在三人身上种下法印之后,便随意的摆摆手将三人打发出去。

  “商量该如何应对这场大劫吧。”

  ······

  原本被称为蛮夷之地的荆楚,随着大明皇朝的发展,变得愈发繁荣起来,而且因为气候适宜,是大明最出名的鱼米之乡。

  更有不少秀丽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聚集于此,其中缥缈浩瀚的洞庭湖便是文人最喜爱的诗会召开地点之一。

  又有阴阳家将本家迁址于此,更是让荆楚之地名气更甚,无数想要拜入阴阳家的学子纷纷来此,造就了如今繁华的荆楚。

  当然,一些臣服于大明皇朝的门派也纷纷在此地,设立寺庙道观,想要收一两个好苗子,以作为门派传承。

  可早已占据此地的阴阳家岂会放过那些好苗子,再加上那些人对于诸子百家的兴趣远远高于修炼门派,所以久而久之,那些门派也就放弃了此地,之前建立的寺庙道观也被一些凡人继承下来。

继续阅读:第二百一十九章:玉霞观将军之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御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