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香道:“这个我虽然是不太懂的,但我知道儒家最重要的是仁。这个是我老师给我们讲过的,所以我是知道的。”
阿木道:“大谬亦。这点不但是现代中国人人云亦云,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看的清楚的也是寥寥无几。孔子最看重的一点,他最核心的思想绝对不是什么仁,这纯属是对于孔子的歪曲曲解。特别是今天这个时代,儒家正本溯源更加的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现代中国,已经完全背离了孔子最核心的理念。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搞不明白这个理念,根本就不配当中国人。”
秋香道:“这么重要啊,那么到底孔子最核心的理念是什么呢?我们是真的不知道,还请教主明示。”
阿木道:“那好,我就告诉你们。你们可给我牢牢记住了,孔子最看重的一点那就是礼,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维持住这个礼。那么可能你们就要问了,为什么两千年来儒家都讲什么仁义,特别是今天中国这个国学复兴热潮。孔子的仁爱思想,又被拿出来炒了。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儒家最重要的是这个仁,而且确实在论语中,仁出现的频率是远超过礼的。你们可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冬香道:“是不是因为木叔叔你说的不太对,真是仁比礼更重要,更被孔子所看重呢?毕竟二千多年了,我想大家不会都搞错吧。”
阿木怒道:“放屁,二千年有什么用,人多有什么用。二千年来西方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现在还有西方人认为地球人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呢。你告诉我这叫不会搞错?”
秋香连忙道:“教主息怒,我妹妹年纪太轻不懂事,还请您不要怪罪。那么请问教主为什么二千年来大家都误会孔子最看中的是仁呢?”
阿木道:“这个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是时代造成的。你们要知道孔子是生活在春秋时代的,那个时代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有很多不遵守礼法的诸侯贵族。所以孔子才会感慨礼崩乐坏世风日下。但就算那样,当时上到王公贵族或者下到贫民百姓。大家都知道礼是什么东西,用不着孔子不停的在他们耳边告诉他们礼是什么东西。那些在孔子的眼里,不遵守礼法的乱臣贼子和不要脸子们,也都知道他们违背了礼法,也都是有所顾忌的。起码绝大部分人违背礼法都是背着人来偷偷摸摸的搞,所以孔子没有必要哭天抢地的说礼有多么重要,因为礼是那个时代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的。这就好像吃饭一样深入人心,我没有看见哪本典籍上大写特写人必须要吃饭,如果不吃饭人就死了的,因为那样完全多此一举。”
秋香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么我就理解了。那这么一说的话,确实就不用孔子不停的说礼了。因为我们确实没有谁把吃饭多么重要挂在嘴边上啊。”
冬香道:“那么木叔叔,我可不可以问一个问题呢?”
阿木道:“问问题可以,但是你要保持一种谦虚的心态。不要对我提出轻易的质疑,因为你对于国学儒家什么的,根本就什么都不懂。咱就说《论语》,里面的话你看过几个,你能懂的论语写的是什么意思么?”
冬香道:“这个是中国人还是懂得一点的吧。上学的时候我学过论语十则,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我还是知道的。”
阿木道:“得了吧,才知道十句话,你也不嫌弃丢人。因为你对于论语可以说根本不了解,所以你要是对我下轻易的质疑,那就显得十分的可笑。当然我也不是不让你问问题,只是你要以一个学生的态度来问问题,而不要以一种质疑者的态度来问问题。那样我会十分的不高兴。”
秋香道:“冬香你可要时刻的记住教主的教诲,不要再惹教主不高兴呦。”
冬香道:“好吧,我尽量记住木叔叔的话就是了。那么我就虚心的向木叔叔你请教,为什么论语里面仁那么多呢,这个怎么解释?”
阿木道:“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仁是一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在儒家有那么重要的地位。孔子的弟子们在著述《论语》的时候,也是着重的记述了这个仁的理念。这个仁是其实一种实现理想的手段,或者说是实现理想的方法。而孔子要实现的这个理想,那就是恢复礼制。这就是孔子像世人推广的理念,解决当时社会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孔子当时思考的怎么才能够让礼恢乐复,改变当时周朝的各诸侯的战乱纷争,那就是推广他的仁这个理念。孔子认为大家都有仁这种思想,那么礼就能够恢复。就不会有人违背礼,大家都能够和平共处,世间一切的美好了。这就是孔子的政治抱负,他这一生可以说都是在干这个事情。也就是说孔子去推广他的仁,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恢复礼。如果没有礼的话,那么仁就完全不重要。同样的道理,孟子的义也跟仁一样。都是为了礼这个核心理念,义也是为了能够恢复礼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说后世忽略礼去讲仁义,完全就是偏离儒家的本意。甚至到了跟少正矛这种孔子必杀之而后快之类相同者,整个就是孔子口中所说的异端,后世儒家大多此类。”
冬香道:“那么不知道木叔叔你这么说,有没有什么根据呢?有什么理由,就说没有礼,仁就完全不重要呢?”
阿木道:“当然有根据,《论语》宪问篇中有一段对话,非常明显的表现出了这点。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秋香和冬香互相看了一眼,都是听的一头雾水,完全没有听懂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