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增援部队大概什么时候能到咱们这儿?
小竹生2025-10-19 17:133,074

除此之外,丁伟指挥部队作战的能力也十分出色。

在日军发动的大扫荡中,他不仅成功带领部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而且在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人组成的“铁三角”所率领的三个团里,新二团的伤亡人数是最少的。

更关键的是,丁伟拥有超越常人的战略眼光。

在电视剧的剧情中,丁伟曾在“五五七”时期前往金陵军事学院学习。

到了毕业的时候,他提交的毕业论文中,展现出了比李云龙更为长远、更具前瞻性的战略思维。

虽然在当时,他的观点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但后来当中苏之间爆发冲突时,人们才意识到丁伟的战略眼光是多么独特和深远。

这就是丁伟超越常人的地方。

当然,提交毕业论文这件事是后来才发生的,但即便在现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人能够否认丁伟的能力。

毫无疑问,丁伟是一位具备担任大将才能的指挥官,绝对不是平庸之辈!

参谋再次看向丁伟,提议道:“团长,我们得想个能兼顾两方面的办法,既要阻止敌人增援,又能减少我们部队的伤亡,再这么继续和敌人硬拼下去,部队根本承受不住这样的损失!”

丁伟仔细观察作战形势图后,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新想法,接着开口说道:“咱们团负责防守的区域,纵向距离超过三十公里,这片区域里不仅有狭窄的山口和桥梁,还有十几个能掌控公路的重要高地。”

“我觉得咱们得按这样的方式部署兵力!”

“第一点,组织地方武装和民兵队伍,沿着公路以及公路两侧布设地雷,地雷的铺设密度要尽可能高,把咱们手头所有的地雷都拿出来,全用在这儿。”

“第二点,派出小规模的作战部队,抢占公路沿线的狭窄山口和关键高地,分阶段展开抵抗,以此削弱敌人的进攻势头,减慢他们的推进速度。”

“第三点,把咱们防守区内所有的桥梁全部炸毁!”

团部的参谋听到这话,立刻慌了神,急忙说道:“团长,您这是说什么呢?要是把桥梁都炸了,那咱们之后还怎么从这些地方通行啊?”

丁伟却态度十分坚决地回应:“现在情况万分紧急,其他事情根本顾不上了,先把桥炸了再做打算!”

“第四点,命令在前沿阵地驻守的部队撤出当前阵地,把路口让出来,放敌人进入防守区域,之后采用麻雀战的战术,持续对敌人进行骚扰和袭击。”

麻雀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游击战的一种作战形式。

麻雀在寻找食物和飞行时,从不会聚集形成大群体,大多时候是一两只、三五只,最多也就十几只一起活动,

它们的飞行方向变幻不定,一会儿往东边飞,一会儿往西边飞,有时候聚集在一起,有时候又散开,不仅目标小,飞行速度还快,行动特别灵活。

而模仿麻雀这种觅食和活动特点创造出来的游击战术,就被叫做“麻雀战”。

麻雀战是民兵常使用的一种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术。

具体来说,就是由民兵组成小型战斗小组,战斗时行踪难以捉摸,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一会儿集中,一会儿分散,行动积极且灵活,像幽灵一样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

一般情况下,抗日根据地的战士们会根据实际战况,有时分成三三两两的小组,有时又集合起来组成较大的队伍,在深山密林、狭窄山谷、秘密地道以及大片庄稼地里活动。

他们就像麻雀啄食一样,东边打一枪,西边打一枪,趁着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发起进攻,抓住敌人的破绽冲进去,缠住敌人后就展开猛烈攻击。

等敌人准备反击时,战士们就马上撤退,隐藏得毫无痕迹。当敌人准备撤退时,战士们又会突然冲出来,到处都是枪声和喊杀声。

这让敌人想打仗却找不到攻击目标,想追击又追不上,吃饭不能安心,睡觉也不能安稳,最后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麻雀战主要有三种实施方法。

第一种是袭击,也就是攻击驻守在某个地点的敌人。

民兵会凭借熟悉当地地形和人情的优势,摸清敌人的各种情况,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起攻击。

第二种是伏击,在敌人一定会经过的道路上,提前部署好埋伏的兵力,然后采用拦头、斩腰、打尾巴的策略打击敌人;

先让几个人引诱敌人进入埋伏圈,再用排枪射击和地雷爆炸的方式,大量杀伤敌人。

第三种是阻击,采用分散隐藏的方式,找准合适的时机,用冷枪射击消灭敌人。

如今,丁伟为了能成功阻挡敌人的进攻,同时减少自己部队的伤亡人数,把能想到的战术都用上了……

丁伟用洪亮的声音说道:“总之,咱们的原则就一个,那就是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必须阻止敌人的增援部队靠近,咱们豁出去拼了!”

“大不了等这场战斗结束后,我去找李云龙要些补偿和装备,反正李云龙手里的物资多着呢!”

丁伟这些战斗部署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周密规划制定出来的,既能给李云龙提供帮助,又能有效减少自己部队的伤亡,避免被总部追究责任,还能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随着丁伟正式下达命令,新二团的各个部队开始按照计划铺设地雷,分阶段进行阻击,同时也把防守区内所有的桥梁都炸毁了!

只听见一阵轰隆隆的巨响……

还有砰砰砰的爆炸声……

在一连串的爆炸声中,防守区内的一座座桥梁接连倒塌,最后变成了一堆堆废墟。

没办法,为了阻挡敌人的进攻,大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只能选择把防守区内的桥梁炸毁。

“丁炸桥”这个称呼的由来是这样的:丁伟在得知李云龙要攻打平安县城后,负责协助李云龙完成阻击任务,当时他说出了“炸毁防守区内所有桥梁”这句话,所以后来大家就叫他“丁炸桥”。

而楚云飞因为说了一句“不管是谁在攻打县城,我楚云飞肯定要过来帮忙”,直接被大家称为“楚帮场”。

孔捷在协助李云龙部队进行阻击任务时,听说太泉地区的日军都出动了,兴奋地说:“真痛快啊,太痛快了!这仗打得真过瘾!”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大家给孔捷起了“孔过瘾”的称呼。

至于“李开炮”,则是因为在攻打平安县城时,李云龙喊出了“开炮!”这句经典台词,所以他就有了这个称呼。

这四个人就是平安格勒战役中的“四小龙 F4”:李开炮、丁炸桥、孔过瘾、楚帮场。在这四个人里,只要有李云龙“李开炮”在,“四小龙 F4”的阵容就齐整了。

可以说,他们每个人相关的场景,都是经典的名场面!

又一阵轰隆隆的巨响传来……

还有砰砰砰的爆炸声……

在丁伟的命令下,一座座桥梁不断被炸毁。

在那个年代,修建一座桥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木桥、板桥这类结构简单的桥梁还好,修建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如果是石桥或者混凝土桥,建造过程就复杂多了。

不过现在丁伟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阻挡日军前进的脚步。

为了阻挡日军,丁伟已经把自己部队所有的储备物资都拿出来使用了。

平安县城守备司令部里,阵阵轰鸣的爆炸声不绝于耳,密集的枪声砰砰作响,哒哒的机枪声更是此起彼伏。

不过,山口肥圆、娄宇洋、松岛长鸣和石田一雄四人却毫无慌乱之色——他们早已摸清,新一团此刻的攻势只是佯攻,并非全力出击。

当时已至傍晚,具体时间是傍晚 5分。在此之前,平安县城已抵御新一团的进攻整整一天。

这一天里,李云龙带领的新一团先后组织了十几次佯攻,期间还发起过数次大规模正式进攻,只是每一次都被守城的日伪军成功击退。

不得不说,平安县城的防守力量确实充裕,驻守部队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尽管成功守城一天,但山口肥圆、娄宇洋、松岛长鸣、石田一雄等人的神情却依旧凝重。毕竟经过一整天的激烈厮杀,县城内的守军也出现了大量伤亡。

娄宇洋看向山口肥圆,问道:“山口司令,太泉那边有消息传来吗?增援部队大概什么时候能到咱们这儿?”

山口肥圆脸色同样难看,他回应道:

“刚才太泉方面发来了电报。他们已经调配了各路增援部队,只是这些部队在赶来的途中,遭到了晋绥军、中央军和虹军等抗日队伍的阻拦。

即便如此,增援部队仍在不顾一切地向平安县城推进!只是目前还没法确定,他们到底什么时候能抵达。”

松岛长鸣接过话头:“照现在的情况,要是没有增援部队赶来,咱们根本撑不了多久!

新一团的装备水平远超咱们之前的预估,没想到他们竟然有不少火炮,这对咱们的城防工事造成了极大威胁。”

继续阅读:第212章 你怎么看这件事?咱们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战:无限签到,我老李成元帅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