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情况竟然不相同?
小竹生2025-10-26 10:443,055

司令心里很清楚,要攻下平安县城绝非易事……

竟然能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就拿下平安县城?

这让司令脸上满是震惊。

一天之内收复两座县城,而且其中的平安县城还如此重要,这实在太不寻常了。

司令抬头看向戴老板,说道:“你继续说。”

戴老板接着说道:“平安县城在晋西北地区占据着十分关键的战略位置,又因为靠近正太铁路,当地的发展也十分兴旺繁华!”

“正因为平安县城地位重要,所以县城里驻扎了一万多名日伪军,同时还修建了坚固的城防工事!”

“即便如此,李云龙的新一团还是把它攻下来了。”

司令官移步至作战态势图前,认真观察平安县城与正太铁路的相对方位,之后语气平缓地说道:

“原来是正太铁路啊!这么看来平安县城紧邻这条铁路,怪不得日军会对这个地方如此看重。”

正太铁路作为连接石家庄与太泉的铁路干线,

既是山西省通往北京、天津、上海及江南各区域的主要路径,

也是实现山西省内外物资流通运输的关键交通枢纽。

清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山西巡抚胡聘之遵照张之洞提出的“充分利用山西铁矿资源”的主张,

向光绪皇帝提交奏折,申请修建一条从太泉延伸至正定的铁路支线,旨在与京汉铁路实现衔接。

同年七月,这一修建提议获得了光绪皇帝的准许。

时间来到1898年5月21日,山西巡抚指派山西商务局的曹中裕,

在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华俄道胜银行的代理人璞科第签署了相关合作合同。

为控制建设成本,合同中明确规定,将正太铁路东端的起点从正定城南调整至柳林堡;

铁路全线长度约为500华里,建设周期设定为三年;

同时,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2500万法郎,借款年利率为百分之六,需在25年期限内还清所有本金与利息。

也正因如此,在历史记载中,山西当地民众又将这条铁路称作“太柳铁路”。

尽管铁路建设的资金问题得到解决,但正太铁路并未立刻启动施工,反而很快遭遇了新的阻碍:

新上任的山西巡抚毓贤与范宗泽等人提出了“山西省地理环境不适宜修建铁路”的看法,

并向清朝总理衙门提交申请,希望暂时搁置铁路修建工程。

在那个年代,封建迷信思想在社会中极为普遍,山西省和河北省的绝大多数民众都坚信,修建铁路会破坏当地的风水格局。

然而,后续的实际情况却表明,正是因为正太铁路的修建,

原本只是一个普通村落的石家庄,才逐步发展成为华平县内数一数二的大型城市。

直至1904年2月,这份被拖延了5年的合同才正式开始执行,正太铁路也随之启动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到了1907年10月,正太铁路全线修建完工,整个建设过程共用时三年半。

铁路建成后,线路的总长度为[具体长度文档未提及,故保留原样]米。

这条历经重重困难与阻碍才得以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正太铁路,让山西省彻底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三晋大地之上第一次回荡起火车行驶的轰鸣声。

这列火车不仅是工业文明的具体体现,更象征着速度的突破,

一场改变民众生活模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运输领域变革,也自此正式开启。

1937年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大规模进攻华北地区,次年3月,正太铁路落入日军手中,被其强行占据。

为了满足自身军事运输的需求,同时掠夺山西省丰富的各类资源,日军对正太铁路展开了技术层面的改造,

将铁路原本采用的窄轨轨道更换为标准轨轨道,并且将这条铁路的名称更改为“石太铁路”。

由此可见,对于正太铁路修建的整个过程,司令官同样有着十分清晰的了解。

所以,他也深刻明白正太铁路所具备的重要意义。

平安县城与正太铁路相邻,借着这条铁路的带动逐步发展,最终成为一座十分繁荣的县城。

正因如此,日军必然在这里部署了众多兵力,还修建了相当坚固的防御工事。

戴老板继续说道:“自从李云龙带领军队攻打平安县城后,驻守在太泉的筱冢义男立刻乱了阵脚,

马上调派了大量援军去支援平安县城,想要一下子消灭李云龙手下的新一团。”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八路军、晋绥军和中央军都投入到战斗中,

全力阻拦日军援军,一场规模庞大的西北混战就这样爆发了。”

“这场战斗的最后结果是,李云龙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攻下了平安县城,

消灭了一万多名日军,同时还收回了平安县城附近的河源县城。”

仅仅一个团,就成功收回了两座县城,还歼灭了一万多名日军!

这个消息让司令再次感到惊讶,他小声嘀咕道:“真没料到,李云龙手下的一个团居然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阎老西在他的军情报告里,故意避开重要内容、只谈次要的,一个劲儿吹嘘自己的晋绥军如何抓住作战时机、精准出击阻拦日军部队。”

“在那份军情报告里,他还说晋绥军的358团只靠一个团的兵力,就阻拦了日军114师团将近二十个小时,

在我看来,他这明显是想向我邀功,而对于八路军和新一团的作战情况,却只是简单提了几句。”

“晋绥军到底有多大的实力,我还能不清楚吗?”

实际上,晋绥军所说的阻击时长里,包含了新一团5营长达九个多小时的阻击战斗。

很明显,阎老西在军情报告中故意避重就轻、夸大自己的战功,刻意抬高了晋绥军的作战能力。

虽说晋绥军的作战能力还算可以,但绝对没有他说的那么厉害。

戴老板听了之后微微一愣,接着问道:“司令,您说的难道是褐阳沟之战?”

司令点了点头,说道:“没错,阎老西那家伙在军情报告里提到的,

就是褐阳沟之战,他说晋绥军的358团阻拦了114师团将近二十个小时!”

戴老板看向司令,迟疑了一会儿,开口说道:“司令,我所掌握的情报和情况,却和他说的不一样……”

情况竟然不相同?

司令在心里思索着,他早就料到阎老西会在军情报告中避重就轻、虚假上报战况。

司令连忙问道:“那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戴老板回答道:“司令,根据我们军统获取的情报,

在褐阳沟之战中,日军114师团确实被阻拦了将近二十个小时。”

“但在战斗刚开始的时候,日军进攻最猛烈的九个多小时里,负责阻击任务的是李云龙新一团的一个营。”

“也就是说,日军114师团最具进攻势头、战斗力最强的九个多小时,

都是被新一团的一个营挡住的,在此期间,还有八路军的区小队、县大队等地方武装力量参与协助阻击!”

“后来,358团才投入战斗,和其他部队一起阻拦114师团。”

“不过358团参战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已经到了夜晚,

在这段时间里,114师团并没有发动太猛烈的进攻。”

“简单来说,按照我们军统掌握的情报,之所以能成功阻挡114师团一个师团的进攻,

其中最主要的功劳,还是要归到新一团的那个步兵营身上。”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虽然后来358团加入了阻击队伍,但那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夜晚开始降临。

夜晚笼罩大地之后,对进攻的一方非常不利,所以114师团之后就没有再发动大规模进攻。

到了第二天,士气和锐气都已经受损的114师团,

虽然也向褐阳沟发起了几次猛烈进攻,但进攻的强度终究比不上最初的九个小时。

最后,在得知平安县城已经被攻破的消息后,114师团就撤军了。

所以说,能够把114师团阻挡这么长时间,主要的作战压力和功劳,都落在了新一团五营的身上。

司令听完这番话,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神情满是惊讶,嘴里小声地说道:

“不会吧?一个营竟然能阻挡114师团九个多小时?这实在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就算是换成我们中央军的嫡系部队,哪怕是一个团,甚至一个旅,要做到这么长时间的战术阻击,恐怕也很困难。”

这里所说的中央军,是以这位司令为核心、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骨干力量组建起来的部队。

由于司令掌控着政府的核心权力,所以由他直接管辖的部队被称作“中央军”。

一般来说,从与老蒋关系的亲近程度来看,中央军中由黄埔嫡系将领指挥的部队,被称为中央军嫡系。

在北伐战争以及历次军阀混战期间,中央军不断收编其他部队,这些被收编的部队虽然被纳入中央军的序列,

但仍然保留着相对独立的人事体系,被称为中央军旁系,其中有不少是原来北洋军阀的部队。

后来,许多这类旁系部队被中央嫡系部队吞并、改编,最终成为嫡系部队的一部分。

继续阅读:第246章 需要一场重大胜利,来提振全军上下的士气!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战:无限签到,我老李成元帅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