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关于这件事,咱们之后再慢慢商议
小竹生2025-10-19 17:133,030

学院内部设有院务部、训练理论与研究部、学员部等部门。除此之外,还有院长办公室以及一个咨询机构,后来这所学院成为了联邦德国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军事学府。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学习经历,周卫国一看到地图,立刻就明白了平安县城的重要性。

像平安县城这样重要的地方,城里驻守的日军和伪军数量肯定不会少。

但即便如此,李云龙还是敢下令攻打平安县城,由此能看出他的胆识和军事能力确实不一般。

徐虎说道:“李云龙的新一团确实很厉害,打了好几场大胜仗,现在又敢去攻打平安县城。卫国,要不咱们去投奔他们吧!”

周卫国将作战地图妥善收好,对虎子说道:“虎子,关于这件事,咱们之后再慢慢商议。”

“等兄弟们把战场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咱们就回山寨好好喝上几杯。”

话音刚落,清风寨的弟兄们便立刻行动起来,着手清理战场。待清理工作全部完成后,众人一同返回清风寨,打算用美酒和肉食来庆祝这次的胜利。

要不要去投奔李云龙呢?

这话虽说只是徐虎随口一提,但周卫国和朱明两人都记在了心里,开始仔细琢磨起这个提议的可行性。

毕竟,当土匪终究不是长久的办法,也绝非唯一的出路。

…………

再看褐阳沟这边。

新一团的五营依然驻守在这里,负责阻击日军第 114师团。

由林一飞带领的五营,已经与第 114师团展开了长达八个多小时的阻击作战。

在这八个小时里,林一飞所率的五营成功牵制住了第 114师团,让日军没能往前推进哪怕一小步!

这样的阻击战果,不仅堪称惊人,背后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然而,五营以及配合他们作战的县大队、区小队,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

打到现在,五营的兵力已经缩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县大队和区小队的队员更是几乎全员牺牲,原本两支队伍加起来有五百多人,如今仅剩下一百多人,而且其中大部分人还带着伤。

面对这样的局势,林一飞自己也不知道,他的队伍还能继续坚守多久!

但即便最后整个五营的人都战死在这里,他们也绝不会后退半步。

日军第 114师团要是想突破褐阳沟,就只能踩着己方士兵的尸体过去。

战壕里面,林一飞身上缠了不少绷带,显然是受了伤,不过伤势并不算严重。

此时夜色渐渐变浓,皎洁的月光洒落在地面上。就在不久前,他们刚刚再一次成功打退了日军的集团冲锋。

战壕里的战士们正抓紧一切时间休息,因为没人能预料到,日军下一次发起集团冲锋会是在什么时候。

在冷兵器时代以及热兵器时代初期,人海战术确实是一种能够战胜敌人的有效策略,毕竟在那个时候,敌方的火力输出相对有限。

先不说冷兵器时代,早期的火枪和火炮,不仅发射速度慢,有效射程也短,很难抵挡大规模人群发起的集团冲锋,这种战术也可以说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原始的饱和攻击方式。

但随着能够连续射击的武器被发明出来并广泛应用,像机枪、速射炮这类装备,就如同军舰配备的宙斯盾系统一样,成为了克制人海战术这种饱和攻击方式的最佳武器。

不管是徒步冲锋的步兵,还是骑马冲锋的骑兵,在密集的火力弹幕面前,都无法抵挡,最终只能被击溃。

集团冲锋本质上就是人海战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日军多次派出大量兵力,试图逼近褐阳沟的阻击防线,可每一次都被五营以及县大队、区小队联手打退。

到了二战时期,集团冲锋已经很难发挥出实际作用了。在这一时期,重机枪、铁丝网和战壕成为了战场上夺走生命最快的工具。

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中,仅仅一天时间,英军发起的集团冲锋,在德军的重机枪阵地面前,就有 6万名士兵伤亡,这一战役也彻底宣告了人海战术的终结。

二战时期,军事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这让人类战争的形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空中打击与装甲集群相结合的空地一体化作战,成为了陆地战场的主导战术,而轻装步兵采用的人海战术,则更加被边缘化。

如今,想要依靠人海战术,多次战胜在装备、火力甚至兵力上都占据优势的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日军第 114师团已经发起了好几次集团冲锋,却每次都被打退。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新一团五营的战斗力和装备水平都很强,尤其是这个营还额外配备了五挺轻机枪和两挺重机枪,火力十分猛烈,这也是他们能够击退第 114师团多次集团冲锋的关键因素。

当人海战术遇上顽强抵抗、拥有钢铁般意志的五营,自然讨不到任何便宜。

林一飞吃力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根叼在嘴里,点燃后用力吸了一口,随后靠在战壕壁上,缓缓吐出烟雾。

“营长,也给我一根烟吧。”旁边一名战士开口说道,这名战士正是五营的副营长老张。

林一飞点燃一根烟递给老张,同时问道:“老张,咱们已经打退日军多少次进攻了?”

老张摇了摇头回答:“具体次数我也记不清了,我只知道咱们在褐阳沟防线已经坚守了八个多小时!”

此时夜色已经很深,阵地上的战壕周围,到处都弥漫着硝烟,还有炮火燃烧后留下的火焰。

日军冲锋的道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尸体,用“尸横遍野”这个词来形容眼前的景象,一点也不夸张。

林一飞又用力吸了一口烟,烟头的火光明亮了几分,发出“滋滋”的声响,黄色的火星不断闪烁。

他嘴角微微向上扬起,小声地自言自语道:“已经坚守八个小时了,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不过,日军要是想从褐阳沟过去,那就只能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一般来说,人海战术中的集团冲锋,指的是部队集结成大规模群体发起冲锋,这种战术通常在战役即将结束,己方拥有绝对压倒性实力的时候才会使用。

现在日军多次发起集团冲锋,就是想凭借人数上的优势,突破褐阳沟的阻击阵地防线,可最终却一无所获。

这主要是因为五营配备了大量的轻重机枪,毫不夸张地说,轻重机枪就是人海战术的克星。

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单管自动武器,它将单管武器的射击速度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1916年 6月,在德国北部的索姆河战场上,德军阵地上的马克沁重机枪开始射击,仅仅一天时间,十万名英法联军士兵中就有六万人伤亡,其中超过 80%的伤亡都是由马克沁重机枪造成的。

更让人震惊的是,当时操作马克沁重机枪射杀英法联军的德军士兵,甚至不需要瞄准,有些时候根本不用看到敌人,只是一个劲地疯狂扫射,从这之后,人海战术就彻底失去了往日的效用。

如今,林一飞率领着五营,正是依靠这样的火力优势,一次又一次地阻挡住了第 114师团的集团冲锋。

林一飞又猛吸了几口烟,接着把烟头按在战壕的泥土上,反复碾蹭,直到火星彻底熄灭。他拍掉衣襟上的尘土,目光扫过战壕里的每一位战士。

战士们尽管满脸尘土、狼狈不堪,眼神却透着一股不容动摇的坚定。他们紧紧攥着手里的步枪,眼中燃烧着旺盛的战斗意志——这正是一种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

望着眼前的战士们,林一飞咽了口唾沫,清了清有些干涩的喉咙,开口说道:

“兄弟们,接下来还要打多久的硬仗,我没法给大家准信。但只要我们还守在这片阵地上,小鬼子就别想往前跨出一步!我们要拼到最后一刻,人在,阵地就绝对不能丢!”

“人在阵地在!”“人在阵地在!”“人在阵地在!”战壕里立刻响起了战士们激昂的呐喊。

虽然队伍人数已经大幅减少,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决绝,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必死决心。这便是军人的灵魂,是一股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更是整个新一团的精神根基。

此刻林一飞的内心颇受触动,但眼下显然不是抒发情绪的时候,他们必须时刻保持戒备,应对日军随时可能发起的冲锋。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对战士们下令:“同志们,都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做好作战准备!”

“是!”短暂休整过后,战士们立刻归位,严阵以待。日军要是敢冲锋,尽管来试试——只是先得问问他们手里的枪答不答应!

与此同时,在 114师团的阵地上,师团长末松茂治中将正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褐阳沟的阻击阵地。

放下望远镜时,他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低声自语:“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啊!”

继续阅读:第217章 战士们,做好战斗准备!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战:无限签到,我老李成元帅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