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山一脸呆滞,他显然还没反应过来。
不光是他,其他大臣也都是一脸见了鬼的样子,丝毫不比当初挖到番薯时的震惊少。
一旁的王仲见状,连忙站起来耐心解释,为什么这猪可以长得如此迅速。
而在他的解释下,众人的目光就更加难以言说了。
一个个不由自主的看向朱正。
这位陛下,之前捣鼓出番薯来已经是骇人听闻;如今番薯还没完全搞完,就捣鼓出这样高产量的猪来?
这是什么?
你说这不是神仙下凡教的他们都不信!
再加上之前那些热气球,火炮之类的,朱正在他们心里,此时的形象几乎就已经成了真正的天子了!真正的,天的儿子!
王仲说完那些复杂的养殖方法,面色还有些失望道:“这些猪还不是最成功的,按照陛下的法子,原本有一批能够长到一百八十斤的猪,但是误食了发芽的土豆,都死了。”
什么?
竟然还有更加牛逼的品种?
一百八十斤?
那是个什么概念啊!
所有人张着嘴不可置信的看着王仲,那幽冬冬的嘴里几乎都能塞的下一颗鸡蛋了!
尤其是李茂山,此时,他看向朱正的目光已经相当的复杂。
原本,他还以为朱正能够弄出番薯之类的东西,不过是底下人研究努力出的结果,他不过是坐享其成,享受着这样的美誉罢了。
可如今看来,这实际上是朱正一手打造出来的啊!
番薯,土豆,还有这神奇的猪,一桩桩一件件,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是造福整个大明的大功德!
这样的帝王,千古难寻!千古难寻啊!
而且,既然朱正对这些有这样深刻的研究,那么,农家进入朝堂,是不是就意味着,能够得到最高统治者的理解和支持?
李茂山崇拜的望着朱正,心中默默感慨自己这一趟是来对了。
跟着这么个有本事的帝王,还愁什么 ?
而且,他更是很快便接受了,猪原来是可以长得这么快的啊!
而且,还可以长出这么多的肉?
他瞬间开始举一反三,这样的养殖方法放到羊身上呢?牛呢?其他一切的家禽呢?
若是所有的动物都能提高到这样恐怖的产量,那大明的百姓还愁没肉吃 ?
就在李茂山无比激动的时候。
朱正却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似的,接着着道:“但是,这猪之所以能够这样养殖,那是因为猪乃杂食牲畜。”
“羊和牛之类的,却只吃素,所以,这养殖方法还是有些不同的。而今,朝堂正在推广土豆、番薯,若是一切按照五年计划所言,顺利进行,将来,咱们百姓们的农作物自然会大量的增产。”
“一增产,粮食就有可能就要过剩。所谓谷贱伤农,自古传延下来的道理,是有一句的。这时候,这些多余的粮食可不能白白浪费,若是能够找方法,全部处理得当,就可用来喂养牲畜。”
“这样一来,多余的粮食实际上就转化成了肉类,既不浪费,又能增加百姓饭桌上的若,这岂不是非常的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朱正这一番话,简直就是醍醐灌顶,一言惊醒梦中人,此时的李茂山、信国公等人已是眼前一亮,那惯会算账的郭攸之更是兴奋得呼吸都急促起来。
红薯和土豆生产出来,虽说现在还在推广当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至今为止,王言之那运输番薯的方法都还没有研究出一个万全之策来。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一旦这些问题解决了,番薯和土豆在全天下推广,产量大增,这时候,百姓们就有了吃不完的粮食。
除去正常储存的部分,其余的,总不能真的全扔了。
而且,市场上粮食一旦供过于求,就会发生降价,这样,。就会让粮食的价格更加低下,一旦发生这样的事,许多靠买卖粮食为生的人,就要亏本了。
但反念一想,粮产增多实际上是一件好事,将这些吃不完的粮食囤积起来,还需耗费成本,还要担一些发霉啊损坏啊之类的风险。
可真到了那时候,大明王朝人人都有饭吃,谁还稀罕那一点点腐坏的粮食呢?
因此,粮食大量增产,就会造成土地大量荒芜,因为人们不用种那么多地就能吃饱肚子了啊!
土地一旦荒芜,大明的根本就会被动摇,这是决不能让它发生的。
这时候,朱正提出的计划就很可行。
因为,多余的粮食有用处了啊!
番薯一旦推广到位,天下人的确是不缺粮了,可天下人仍然缺肉啊。
吃饱是一回事,可要做到有肉吃,那就是一个很难的事。
古时有话云,面有菜色。
何谓菜色?
就是面色蜡黄,看上去没有精神力气,像是被吸干了精气似的。
但说白了,那就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缺钙等等问题。、
吃不饱,也吃不好,没有钙和蛋白质的补充,和草原上整天吃牛羊喝马奶的瓦剌人比起来,那就是小鸡崽子和成年大汉的对比?
中原百姓,虽然靠着地大物博,吃着新鲜的蔬菜和茶叶,能够活得较为精细,但为何从体格和力量上来说,就是比草原人差了一大截呢?
还不是因为没吃肉?
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靠的不是个人吃饱饭,靠的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意识的补充相应的能量。
比如,后世的建国初期,民众多患大脖子病,国家就从盐上下功夫,加入大量的碘,从根源上解决百姓因缺碘而引起的大脖子病。
再比如说,某个岛国,因为人种普遍不高,身材瘦弱矮小,所以集全国之力,制定了ru制品计划,让正在长身体的小孩子个个都能喝到新鲜的牛奶。
几年下来,国民素质都有了普遍的提高,连身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拔高。
这样的政策,就是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