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雪停了,久违的太阳在京都高高悬挂,外头的街道又热闹起来。
年关将近,置办年货的人们总要买些新鲜玩意儿。
街上的买卖一日比一日热闹,百味楼这些地方也都人声鼎沸,就在这样的喧嚣祥和之中,一匹快马从南边的城门快速进京。
在街道上策马疾驰,扰得人仰马翻,直奔皇宫而去。
暖阁。
朱正和赵正阳正在商讨国事。
赵正阳将怀里的折子递过去:“户部郭攸之总算是舍得从牙缝里剔除些肉丝来,让工部的人把木材的账给结了。眼下,水力纺纱机已经正式投入生产,估摸着来年一开春,各大织造局便可以扩大生产了。”
“算他们还不算蠢,知道这事儿不能马虎。”朱正喝了口清茶,“外边那些粥棚和炭棚什么的,都安排好了?”
倒春寒的日子越来越逼近了,气温一旦降低,先不说饿不饿死人,冻死人是肯定的。
所以朱正索性未雨绸缪,不光下令建施粥的粥棚,还特意在城外搭了几个开放式的炭棚,以便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能报团取暖,好歹安然过了这个寒季。
赵正阳忖了忖,道:“粥棚倒是现成的,修缮一番便能使用,只是这炭棚……”
他顿了顿,才道:“郭攸之一直卡着银子不放,说是往年赈灾也没见过建炭棚的,还说,流民挤成一团,人挨着人,自然就不会冷,见炭棚就是多此一举,所以一直不肯拨银子。”
“郭攸之办事的能力没怎么张进,倒是这张嘴越来越会说了,胆子也比原先大了不少。”朱正微微挑了挑眉。
虽说他没有直接下旨,而是让赵正阳去办这些事,郭攸之抱怨一番无可厚非。
但满朝文武谁不知道现在赵正阳在外面办的事儿,都是他朱正亲自交代的?
但凡是个有眼力见儿的,那都不至于推三阻四,各种抱怨了。
所以说,郭攸之表面是在给赵正阳添堵,但实际上却是在向朱正表达自己的不满。
国库空虚,什么都要他拨银子,他身上的压力也大。
想到这,朱正接着道:“这粥棚、炭棚都是为了应对接下来的倒春寒,不可马虎,明日 你带着朕的手谕去户部再走一趟。”
“是,陛下。”
“陛下!湖广急报!”
两人刚把话说完,突然,殿外一声高喝,由远及近。
“是锦衣卫的探子。”赵正阳立马认出了来人,快步走出去接过他手里的急报。
直接拿进来交给了朱正。
这次的信件和往常来的有些不太一样,。
往常的薄薄一封信,三言两语很快便看完了。
但这次的信件,却是厚厚一叠,朱正乍一打开的时候,还明显地顿了顿。
飞快地扫上几眼,朱正的脸色便明显阴沉下来、
赵正阳不敢多问,但眼尖地瞥见那信件上似乎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那上头似乎还有几个,是他认识的湖广官员……
难不成,湖广调粮,又调出什么大事了!?
朱正眉头紧锁,手里不断翻看着信件,刚才还晴朗的头顶上,突然之间好似被阴云笼罩着。
他呼吸渐渐短促且快速起来,眸光中隐隐有火光渐渐升腾。
最后猛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一帮混账!”
“陛下息怒!”赵正阳下意识地连忙跪劝。
朱正摆了摆手,烦闷道:“你起来,这事儿跟你没关系。”
“那是……”赵正阳忍不住问道。
朱正深吸一口气,道,“湖广那些混账,胆大包天,竟然联合八大粮商,一边做空官仓,一边大肆收购市面上的散粮,意图借着春耕时节,哄抬粮价。”
“什么?!”
赵正阳大惊失色,“这可是动摇国本的滔天大罪,他们怎么敢?”
要知道湖广熟天下足,湖广的粮占据了整个大明的三分之一。
一旦发生灾难,朝廷没有粮食,湖广也缺粮了,那么天下的粮便供不应求。
到时候,粮价势必大涨!
想明白其中一切,赵正阳顿时惊得出了一身冷汗。
自古有两句话,一句是民以食为天,一句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两句话,充分的说明了粮食对于一个农耕社会的重要性。
百姓的愿望很简单,吃饱穿暖,衣食无忧,有粮,天下安定,无粮,大家一起造反。
这是浅而小的真理……
朱正冷哼一声,道:“偌大的一个常平仓,里面只有不到一百石粮食,你说,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
“不到一百石?”赵正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下意识问道:“那里面的粮食都去哪了?”
“巴陵。”朱正冷冷的吐出两个字。
“他们将粮食运往巴陵作甚?”赵正阳瞬间有些懵。
“巴陵在洞庭湖上,水路四通八达,北可至京都,南可穿苗蛮,许是为了运输。”
赵正点了点头道:“巴陵的码头极大,一天能下的船能装三十多万石粮食,运输确实方便。”
顿了顿,又道:“陛下,既然这群人想做空官仓,那他们想必对其他十五府的粮仓也动了手脚,那是否要立刻派人分别前往十五府调查粮仓?”
“没必要浪费这个时间,其他十五府的粮仓不用查,也肯定有问题。”朱正一脸笃定道。
“那现在怎么办?”赵正阳问。
“等鱼儿自投罗网就是。”朱正冷笑一声,道:“常平仓的事爆发后,这群人为了保命,势必会想尽办法补仓,到时只需……”
朱正说着,顺手在桌案上写下一封密信,连火漆都懒得封了,便直接叫人八百里加急送了出去。
密信里说了什么,赵正阳不得而知。
他也不敢多嘴问,只是恭敬且沉稳地站在一侧,等着朱正的下文。
果不其然,不过一会,朱正再次幽幽开口道:“襄献王也掺和在这事儿里……”
这个话题,赵正阳却不敢轻易接。
毕竟襄献王是陛下的亲叔叔,能避开,还是尽量避开得好,免得惹祸上身。
朱正自然也不是要赵正阳给出什么建议,他心中比谁都清楚,藩王不是那么好动的,一个不好,会生出大乱子的。
但这么不了了之肯定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