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余娇娇赶紧摇头:“怎么会?我知道你也是为我好。”
常青厂长出乎意料摇头:“不,不是为你。我是不想看着那么多人失业,只好委屈你了。”
现在还是集体经济,还没有有开始包产到户,农村产值有限,知青下乡一方面是为了支持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无法安排的劳动力在农村给消耗掉。
可农村能容纳的劳动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工厂再倒闭,几百上千的,甚至再多倒闭几个厂,那么多工人及其家属,根本无处安放。
工作解决不了生活就无法保障,生活保障不了就会产生乱子。
可以说只要是稍有见识的人,就能预料到这个后果。
很多工厂为什么明明产品卖不掉积压一大堆还是开工?就是这个原因,全靠国家输血才能维持。
可国家输血又能维持多长时间呢?
现在很多产品质量不达标的工厂只是初现破产端倪,等再过个十来年,就连国家也无力支撑的时候,就是大规模破产的时候了,也就是后世有名的下岗潮。
所以现在只要有一丝可能,大家都希望能工厂能正常运转起来,能自力更生,能不用国家帮忙就不用国家帮忙。
余娇娇知道不符合市场要求的厂子破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但他无法理解这时候人们对事业对工作甚至对人民的这种特殊情感。
她毕竟已经习惯了宏观调控下的相对自由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现在这种计划经济,余娇娇很多时候其实都是觉得好辣眼睛的。
至于常青厂长所担心的,余娇娇根本不在乎,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下,常青厂长哈哈大笑:“哎,年轻人,果然是年轻人啊。”
故土难离是对上了年纪的人的,对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喜欢去见识外面的广阔天地。
皮革厂也在郊区,甚至因为产品特殊性,是在郊区的郊区,说属于商都市都亏心,都快进了隔壁的启丘市范围了。
余娇娇参观皮革厂的产品的时候,发现产品质量其实挺不错,还是这个时代的老毛病,产品比较单一,想来这也是这时候所有工厂产品的共同缺陷。
不过像皮革的种类及染色,以及布料的新花纹和颜色开发,都是需要长时间的实验研究,这也是技术短板,段时间内是莫可奈何的。
余娇娇看了产品心里就有了底,还跟杨新书弄了点样品,打算回家好好研究怎么合理应用。
等离开的时候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余娇娇看着眼熟,就忍不住一直盯着对方看。
杨新书看她一直看着他们厂的人,有点奇怪:“那是咱们厂的技术员,专门负责修机器的,叫朱文才,小伙子挺不错,技术也好,小余你认识他?”
余娇娇摇摇头:“没有,就是觉得有点眼熟。”
常青厂长笑道:“这有啥,物有相同人有相似,可能是你见过跟他长得像的吧。”
余娇娇觉得有理:“说的也是,也可能是打过照面,”
杨新书略遗憾:“哎,我还以为你们是亲戚呢。”
如果是亲戚,说不定能说服余娇娇多来这边几趟呢。
杨新书道:“小余啊,这个图纸希望你能尽快画出来,还有样品,等你做出来,不用你亲自来送,你打个电话我让人去拿。”
余娇娇:“……好的,我尽快。”
常青厂长气的哼哼:“你这就没意思了,你这是故意挤占我们职工的工作时间你知道吗?”
杨新书厂长得意的晃晃脑袋:“哎呀,小余同志也是我们厂的职工呢,可没占你厂的便宜。”
要不是这俩人都笑嘻嘻的,关系是真的够铁,光听他们说话里的刀光剑影,余娇娇还以为他们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大家都是大忙人,没那么多时间在说笑上浪费,事情既然已经敲定,就各自回家。
这次余娇娇他们没有再做火车到开阳市再转车,而是直接坐了从商都市到石林县的新开通的公交车。
这时候还没有四通八达能通往各个城镇的省道国道高速之类的,公交车走路也是先道开阳市再转道石林县,速度上倒是比火车快了那么一丢丢,可也真的是一丢丢。
也就是省了转车的时间而已。
等回到家,余娇娇发誓,如果可以的话,她是尽量不要去商都市的。
真的,现在的交通真的太感人了。
有钱有票吊着她也不想去受这个罪。
等回到家,余娇娇发现赵鹏程已经回来了,非常吃惊:“你不是说出差一个月吗?怎么提早这么多天回来了?”
不仅回来了,而且看样子恢复的不错,已经可以完全脱离轮椅了。
赵鹏程苦笑:“这种事情,用到我们的地方并不多,我们毕竟不是人家专家,很多人在那边出了偶尔开会就无所事事的很,白吃白住还拿工资,没几个人受得了,没事的就先回来了。”
“……”
余娇娇面色古怪。
讲道理。
如果能白吃白喝,她非常乐意去住到期满为止,更不用说还有工资可拿,这么轻松干嘛不乐意?
不过这时候的人还真是,非常自觉的不占公家便宜,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例外,但大部分人还是非常可爱的。
“对了,我妈呢?”
赵鹏程有些诧异:“我回来她就回去了,现在正农忙呢。你忘了?”
余娇娇恍然大悟:“啊,你看我这脑子,都忘了这个了。”
今年特殊情况,因为夏初的大水,又补种了很多红薯土豆之类的耐储存又高产的作物,但剩下的玉米国庆前后也该收了。
收了玉米就要犁地,然后种冬小麦。
余娇娇皱眉,小声嘀咕:“奇怪,不是春耕吗?怎么是秋耕呢?”
春耕还是上了小学课本呢,是她上辈子小学一年级的课本。
上辈子不是农村人没种过田不知道,现在回忆以前的记忆才发现,这边居然是秋耕!
当小麦开始结穗的时候,就要去地里种玉米了,拿着锄头,一个坑里两粒玉米,绝对没有春耕那回事。
难道是地域不同所以耕作习惯也不同?
余娇娇发现自己有点搞不清这里面的因果关系。
不过算了,反正她又不种地,这种事自由专业种地的人来处理。
对了。
余娇娇皱眉,她想起了在皮革厂看到的那个似曾相识的人:“我在商都皮革厂看到一个人,总觉得眼熟,但我很确定没见过他,看到你才想起来,他跟你有点像,哎,不过他跟你只有两三分像,跟你弟倒是像了个七八分。”
说到这里,余娇娇一下子瞪大了眼。
跟赵四像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