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托起希望
葛白水2025-11-13 14:152,029

许莉丽知道,现在不是九年义务制么?学费是全免的,而且国家还有营养餐供给。

  汪祖华苦着脸说,国家政策非常好,可他家的情况实在是困难。先是离家远,孩子上学得住在学校,得给孩子准备被窝,现在只要一伸手买东西,就是大几百,这钱从那儿弄去?再说,学校的营养餐只是中午才有,那晚上和早餐得花钱。这可不是早些年,学生可以自带食物,学生只要每学期交上三六百斤木柴,学校可以给上学的孩子免费用甄笼甄熟,或甄热,吃好吃孬由家长安排。条件好的家庭可以带米,再用瓷瓶装点猪肉猪油之类的小菜;条件差些的家庭即使没有米和肉带,再孬的家庭洋芋、红薯总有吧?洗洗带了,学校的炊事员专人负责,学生只要把自带的吃食放在专门的位置,到了饭点,再到指定的地方去取,然后分期各自享用,能按时吃饱绝对没有问题,方便得很。可现在这些都过时了,早餐是包子馒头,中饭晚饭是米饭,炒菜。除了中饭是不用出钱吃饭外,中餐的包子馒头和晚上的饭菜就要用钱购买了,而且现在吃饱得统一到学校食堂饭厅就餐,现在几乎所有地方生活质量提高了,加上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和学校都是变着法子给孩子们改善生活,食品和菜肴相当丰富,好孬随意。但假如那个孩子吃得太差,学生和家长就会感到面上无光,抬不起头来。这让学生还怎么安心住样?怎么能安心学习呢?

  汪祖华的讲述,李富贵感觉到了许莉丽又爱心泛滥了。

  许莉丽的表情很凝重,她拿出已经不厚的钱包,李富贵看见,许莉丽将所有的钱取了出来,说,汪大哥,把孩子送去学校吧。

  汪祖华结结巴巴的睁大了双眼,紧张而激动的接过那约有两千元钱的钞票,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常话说,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意思很明了,不供孩子读书的父母,是很笨的,假如养了孩子不去读书的话,还不如喂头猪。

  在清溪寨村,解放前只出了两个读过一年私塾的人,解放后,清溪寨村考上大学的人没有,读到高中的不过十五、六人。大部分因为孩子家贫,初三毕业后他们就辍学,有的勉强读到了高中,贫穷终于把他们的大学梦击碎,被逼放弃了高考。而后在技校学习中,因为没钱交学费,大多数在无奈中途离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们必须读书,尤其是清溪寨村这样的地方。我一定要让清溪寨村的孩子能够上得起学,也为他们的家庭、家乡托起希望。”

  李富贵清楚的记得,这是许莉丽从汪祖华家出来后,望着大山呆望了半晌后,攥紧了拳头,才说出来的话。

  望着许莉丽因激动脸上涌上的红晕和凝望大山的明亮的眸子,李富贵心里原有的一切杂念,霎时如一阵清风在心肺上扫过,一片清明。许莉丽的形象在他眼前高大了起来,她的美丽,她的心灵,她的志向,她的追求还有她的本事,是他这些俗人,不能随便渎亵的。想到这里,李富贵脊背处涌出一阵冷汗来。这些年来,他真是活到狗身上了,十八辈子拍马都追不上这个时代,追不上眼前的这个善良而美丽的姑娘了。

  陪同许莉丽在寨子里走访调查,许莉丽曾问村小里的孩子,长大了想干什么?而得到的答案,李富贵听许莉丽用颤抖的声音说,让她震惊?张大叔,他们说长大了想打工!这去城里打工似乎变成了山里孩子的梦想。

  许莉丽心里十分沉重,这答案,从孩子眼里渴望的眼神里,这一幕很让人惆怅。在大山里孩子们眼里只有打工才能赚到钱,才能改变自己窘迫的生活。

  其实大山里的孩子应该有更美的梦想,他们应该看到更大的世界。只是这个美丽的梦想在哪里找?而这个纷繁复杂偌大世界去哪里看?

  而清溪寨村的实际情况,只能让他们有这个最低的梦想。

  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单纯靠农作物生产不足以维系一家人的生活,青壮年为了补贴家用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小孩独守村庄。有的老人腿脚不便,于是下地耕作的农活就只能交给孩子干,有的孩子甚至只有六、七岁。教育资源匮乏又使得这里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有些村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就这样一代代的困守在了大山里……如此恶性循环,清溪寨村何日才能让他们实现读书的梦想?抑或是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走访时遇到了刚满十六岁的姑娘小兰,有一个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妹妹和一个不满四岁的弟弟。五年级时辍学开始帮忙家庭劳动,一直到去年,跟着本家叔伯哥哥到浙江外出务工,大半年的打工生活让她对生活有了更多的体验,对自己的家庭也有更多的期许。“我是女伢,我喜欢买漂亮衣服。但是去年家里修了房子,欠了债,爸爸妈妈今年出去打工,他们挣钱比我多,我就在屋里干活,照顾弟弟妹妹”,“等还了债妈妈回来了,我就再出去,那个时候我就自由了”。健谈开朗的小兰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虽然我没有上过好多年学校,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想学美容,自己能漂亮,又能挣钱。”

  山里的女孩子也是爱美的,而条件是不容许的。所以,即使是梦想,也会因这个梦想激动两天。

  或许有奋起挣扎的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挣脱了世代独居深山的桎梏,但这毕竟是极少数,更多的是半途辍学、打工补贴家用的可怜孩子。这是一种无奈,贫苦的生活像一颗大石重重的压在孩子们的肩膀上,要么成长起来扔下石头,要么被石头一辈子压弯了腰。

  (本章完)

继续阅读:第一百二十四章 扶贫必扶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清溪寨的笑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