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巍峨,绿水长流。如诗如画的山川田野。
这天,披红挂彩的吊脚楼。欢快的唢呐,悠扬的长号,铿锵的锣鼓。这天,转眼就是陈艳艳要出嫁的日子。
陈家过喜事,寨子里的人几乎全来了。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脸上带着喜气。玩耍的玩耍,帮忙摆宴席的摆宴席,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真的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堂屋的神壁上挂着大红“双喜”和白虎图腾,旁边还钉着夸张的兽皮和猎枪。木柱上的串串红辣椒和砣砣金黄色的苞谷装点着房屋。廊檐上挂着背篓、背架、打杵和锄头等物,整个一个农家的摆设,所不同的是,几个印有“双喜”的灯笼在这之间摇晃着。
古朴、雄浑、带有独特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仿佛天籁之音在山水间回荡。粗犷、豪放、婉转的山歌《相思调》由远而近……
(伴歌)正月相思正月正,奴家得哒相思病(哥儿喂),瞒到爹妈不做声;二月相思姐做鞋,拿起鞋子人又来,(哥儿喂—)白布包起怀中揣;三月相思三月三,桃子开花红满山(哥儿喂),情哥不来是枉然……五月相思五月五,河里来哒龙船鼓(哥儿喂),没见哥哥过端午……
陈艳艳家的吊脚楼,一片喜庆,红色的窗花,大红的对联。稻场上人来人往,土家族的民间吹打乐高亢嘹亮,酒席上的十碗八扣,苞谷酒一片嘈杂,一片祝福。
堂屋正中的“满堂红吊灯”下,两张八仙桌摆在正中,上面摆有糖果和酒、瓜子、水果等,十个漂亮的未婚少女坐在席间。
随着一声支客司仪一声“有请新娘,陪十姊妹开始”,红色绣花的嫁衣的陈艳艳在两个妙龄少女的陪同下,从旁边厢房走出,款款的在玷就座。
随着一陈鞭炮声,硝烟飘了进来。陈艳艳在薄雾中隐约出现,婉如仙女下凡。堂屋里营造了一种仙境般五彩的气氛,幻觉让人们仿佛置身其中,欲醉欲仙。
一位英俊的阿哥踏歌而来,头戴绣有鸯鸯头帕的张胜兴从堂屋外边走边唱而来:
“郎在高山打伞来,
姐在房中绣花鞋,
左手接过郎的伞,
右手把郎抱在怀……”
顿时,屋里屋外,或两人一对,或三人一簇,或四人组合,跳起了喜庆的“花鼓子”。
人们边舞边唱道:
“六月葛藤在转青,
情哥情姐订了亲,
待到七月女儿节,
姐儿就成情哥人,
八台大轿进哥门……”
几声铳吃后,转入了哭嫁环节。
陈艳艳有点悲凄的唱道:
“日月如梭七月进,
婆家就要来迎亲,
十姊九妹陪新人,
临别姐妹泪淋淋,
又喜又悲又伤心……”
(伴歌,众人男)桃子开花水红色,来哒好多陪嫁客,招待不周莫见怪,桃园结义不丢开……
(伴歌,众人女)菊花开花一片黄,女儿快要离开娘,粗茶淡饭养大你,养育之恩不要忘……
少女们众星拱月般的陪伴着即将出嫁的陈艳艳,打小一起长大的亲密之情溢于言表,既为伙伴的幸福婚姻感到欣慰,又为姐妹的分离感到怜惜。纷纷掏出自己的纪念品:亲手绣的“西兰卡普”,交给陈艳艳。她们在春儿耳朵边说着俏皮话儿,惹得春儿羞愧万分,左追右赶,但头上的红头帕使她几次几乎摔倒,却都被伙伴们亲热的搀起。
亲热的嘻闹,体现了少女的纯真与无暇。姑娘们踏着歌的节奏,跟着的鼓点跳起了欢快的摆手舞,摇、扭、揪、抓、扔、转、婀娜多姿,活灵活现,棱角分明。
(男女伴歌)姊妹亲,姊妹亲,捡个石榴平半分,打开石榴十二路,多年的姊妹舍不得……
歌声里,支客司仪又是悠长一声:拜祖宗——
(男女伴歌)正月灯花开,灯笼花开满堂红,出嫁哭得眼红红;二月樱花开,樱花开花树空空,女儿离娘离祖宗……
古朴、优美的号子,苍老的长号,雄健、粗犷的舞姿。
牛角、长号、锁呐声声,鼓点阵阵。
几盆柴火摆在堂屋外面的稻场上,柴火剌破黑暗照亮了夜空。香桌披红挂彩,香烟缭绕,桌子正中插有几根筷子的整只猪头、羊头和牛头,以及水果等其它供品。
众人虔诚地祭拜着祖宗,口中念念有词。
支客司仪古老的唱腔唱:
“一杯酒,烧香披红拜菩萨;
二杯酒,到了婆家要勤快;
三杯酒,丈夫面前要恩爱;
四杯酒,要讲和气心莫怪……”
歌声中,陈艳艳和张胜兴二人幸福依偎在一起。
宾客们踏着鼓点跳起了舞蹈,有两人一姐、三人一姐、四人一姐、六人一姐,舞姿豪放中荡漾着优雅,似是粗野实是有序。少女的舞姿柔中带刚,婀娜多姿,大胆的亲昵,向人们展示了土家少女的阴柔之美。男子则.....那健美的肌躯,向人们展示了土家男人的阳刚之美。围绕在火盆旁,夹杂着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共鸣之声:“撒幺儿子嗬呃……撒幺儿子嗬呃……”
在堂屋里,摆着宴席。八仙桌上摆着土家族的大餐“十碗八扣”,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如过节一样吃着美味,喝着美酒,讲着家事,谈着喜事,比着收成,好不热闹。
在土家美食中,最有特色的则叫“十大碗”,也即俗称的“十碗八扣”是土家族款待客人最隆重的方式。所谓“十碗八扣”,也即十碗菜中,其中有八碗属于“扣菜”。这十碗菜是:一碗头子,二碗笋子,三碗鸡子,四碗鱼,五碗蒸杂,六碗羊肉,七碗丸子,八碗肚子,九碗正肉,十碗汤。头子即肉糕,垫菜为粉条、黄花和木耳之类。笋子如有海参、鱿鱼,则以笋子垫底。鱼的垫菜是莲米或花生。蒸杂的垫菜为洋芋和南瓜。羊肉的垫菜为豆腐。丸子或以豆腐做成,或以瘦肉做成。肚子的垫菜为豆芽或炕黄瓜。正肉的垫菜为豆豉。汤则由虾子或肉丝做成。而所谓“八扣”,实际是十碗中,除第一碗的头子和最后一碗汤以外,其它均用扣碗上席。因为第一碗是最好的一道菜,以肉糕、粉丝、肉丝、黄花、木耳等做成,故放在打道出席。而最后一碗汤又叫“醒酒汤”,用于酒醉饭饱之后醒酒,所以放在最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