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张胜兴
葛白水2025-11-13 14:152,081

王大婶家,背靠青山、面朝溪水,依势而建的吊脚楼。屋的右前方有一棵约三人合抱粗的大核桃树。此时正是深秋,采摘收获过后的核桃树,随着季节的变化,就跟一样过着“新陈代谢”的生活。树叶不仅黄,而且剩下的在树枝上已不多,轻轻的一阵山风吹来,树叶就会微微摇了几摇,随风飘呀飘,有的落在树脚,伦为核桃树历年的肥料,还有的在风的引导下,带着丝丝响声,进入岩缝,给小虫或小鸟做过冬的窝去了。王大婶的家是土家族典型的建筑风格,除左边有一条*潺潺流水外,右边核桃树下一条大路通向山寨各户,其它两面则是山青青,树葱葱。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保存着中国本土的传统民族文化。

  王大婶的家是一幢约有百年历史的老屋,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它选择依山势而建,大大避免了占用良田耕地面积,同时把底层架空,用木结构承重,不用一钉一铆。半边腾空的楼下,喂有王大婶和陈艳艳母女精心饲养的黑山羊。由于该吊脚楼年代久远,保留了土家人住房通常都有的精美的雕刻装饰,这些雕刻装饰能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吊脚楼既适应了清溪寨高山山区的地理环境和温润多雨的气候,也充分拓展了建筑面积。小小的吊脚楼,最大特点在于居住功能齐全,充分把握住了“住”、“劳”、“藏”三个基本环节进行总体合理安排,把贮粮、居住和牲畜饲养等生活必需空间融为一体。上层为粮食贮藏层,设置粮仓,晾置作物,有的还专门在靠山一面放置蜂桶,用于提取蜂蜜;堆放采收的庄稼,晾晒衣服,放置杂物等;中间为生活起居层,分为三大间,再分隔为六小间。一般东厢房作为儿子儿媳的卧室,西厢房是女儿的闺房,中间是进大门的堂屋,堂屋的右边是厨房或火坑,厨房做饭,火坑则冬天烤火,熏腊肉。下层即吊脚楼下为牲畜圈、牛圈或放置加工工具和农具。

  从此建筑上看,土家族艺人可谓匠心独到,精雕细刻。木雕多用浮雕、圆雕、透雕和辅之浅刻,巧作雕刻龙凤麒麟、松鹤喜鹊、四时花卉等图案,以赋予建筑的美感和舒适感,手法纯熟,表现出一种古拙朴实的风格。

  许莉丽感叹着土家族建筑的伟大,感叹着土家族先民们为了防湿热和避开野兽虫蛇,选择了干栏式建筑作栖居之巢。感叹着土家族民居建筑艺术,无疑是中国建筑中的瑰宝。

  这时,院子门口来了一个人。

  张胜兴穿着笔挺的西服,提着礼物,站在核桃树下,扭扭捏捏的,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这可是他第一次相亲。早前,他家穷,除多病的父母外,还有一个小弟弟在读高中,由于经济来源差,一直没有哪家姑娘看得上他。前些年,张胜兴还在外面打工挣点钱,给弟弟做学费,去年母亲大病了一场,花光了他所有的钱,兴亏他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给报销了百分之九十治疗费用,但来来去去的车费和在大医院住吃的车费、生活费,加上弟弟的学费还是让他承受不起。

  这么一个家大口渴的家庭,谁家姑娘能看上他呢?加上清溪寨住在高山,本身收入来源差,姑娘不愿留下,外头女孩又岂能看上清溪寨的人?一来二去的,张胜兴也快大三十了,还是光棍一条。

  还由于在外见过一些“世面”,在当初许莉丽进清溪寨来的第一天,他得到了消息后,还跟着张来财等人去找县里来的干部要过救济呢。

  张胜兴的人本质不差,这是李富贵认定的。就在他跟着张来财等人闹事之后,李富贵和盛国强就去了他家,又是劝又是骂的,让他学好,不要跟着瞎起哄,跟着县里来的干部搞好发展,挣钱找个媳妇。还说,这许莉丽书记可不是一般的人,她奶奶曾经在清溪寨上世纪成立初级合作社的时候当过队长。

  听到李富贵这么一说,张胜兴的爹和妈,更是把儿子一顿狠骂。因为,许莉丽的奶奶可是对清溪寨有恩的,人家女孩即使年轻,但也是有本事的人。你张胜兴不说给人家帮上多大的忙,可也不能拖人家的后腿,给人家使绊子。你就不能学学人家刘子羽?人家刘子羽能吃苦,肯耐劳,爱折腾,年纪比你还小几岁,你看看人家家里,种药材,种天麻,什么值钱就地里种什么,现在有小洋房,家用电器齐全,都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了,你就不能学学身边的榜样?老张家从祖辈传下的家风就是“忠厚传家”,你小子如果违背祖训,小心敲断你的腿子。

  打这以后,张胜兴“懂事”了。他是个孝顺孩子,再怎么的跟人家瞎混,打小时候只要大人一声吼,他就怂了。现在父亲在李富贵的“教导”下开窍了,给他下了死“命令”,不然就要敲断他的腿子,他立马老实了。

  经过一番思索,张胜兴感觉跟刘子羽一样搞大棚,种药材,可能自己跟不上。因为自己父母都有病,说不定那天又要去医院,实在是时间上不可能让他天天不在家。

  他想了几天,决定养猪。用纯粮食喂,不放任何添加剂。至于喂猪的粮食嘛,寨子里多的是,凭他家的家风,他老子的为人,东家借西家凑,粮食问题不就解决了?

  张胜兴给老张一谈自己的想法,本来就想着打着老张的旗号找乡亲们赊粮食的,低着脑袋准备挨父亲的几拐掍的,没想到一说,老乡高兴坏了。一是感觉儿子终于在想事情了,二是喂猪确实是条正路子。

  老张虽然常年生病在家,可还是时常关注着山下的许多事情。也知道了城里人抱怨现在食品里面添加剂多,生猪都是饲料催肥的,吃猪肉“遗传”的人都吃得大腹便便了。用纯粮食喂猪,这是一条“光明”大道哇。

  老张在高兴之余,还顺便给儿子献了一计:苞谷煮酒,酒糟喂猪。

  (本章完)

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增值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清溪寨的笑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